在各種雜屋中間的地段, 會有一個一人挑擔子寬的通道,能走人能出去,那通道後麵有個後門。
方麵到後麵去。一排的屋後是全村各家各戶的自留地, 自留地再朝裡麵走就是真正的山腳,一排的屋後是村裡的水田,真好與南邊的水田連成一個倒七字拐。
蔡豬倌在屋內,趕緊出來,“有人,進屋吧?”
“誒,豬倌哥, 家裡還有小豬沒有?”嘉敏進屋就直接問。
蔡豬倌摸摸額頭上的汗,放下手中拿的木鋸, 笑的說,“有,還有幾頭呢, 三福家的,你要買幾頭?”
“買三頭, 我家豬欄也就能養四頭,小豬倒是能多養一些,可大的最多四頭。”嘉敏坐在靠背木椅子上,說道。
“對, 你家那豬欄修的不錯。當初還是老倪頭幫你家蓋的吧?”蔡豬倌想起那事都有些羨慕。
“是是是,是倪叔在世的時候幫忙蓋的。”
“那可是大能人啊, 我家當初想請他, 都沒有請動。還是你家三福有本事,從老倪叔六十歲生日以後,就隻幫你家蓋房, 豬欄屋他一生都隻蓋不到五家。
還不隻是咱村的,咱村就隻有你家。以後你家養豬,肯定一切順利,頭頭都是大肥豬。”蔡豬倌羨慕的很啊,說話的語氣中都透露著羨慕。
“豬倌哥,這話就我們懂的人說說。以後彆說,會被人舉報的。”嘉敏提醒蔡豬倌,這話讓一些小人聽見,拿來做文章,可就不好咯。
“是是是,這話我也就關係好的人說說。哪敢對外說,當初你家蓋豬欄屋,我是全程跟著瞧的,包裹老倪叔蓋豬欄屋之前做的法事,我都見過。
後來我家翻蓋豬欄屋,我也照葫蘆畫瓢,可沒有多少用。”說道這事,蔡豬倌搖搖頭遺憾的很啊。
兩人閒扯白話,走著去了後麵看小豬仔。
挑選了三頭小豬仔,蔡豬倌喊來大兒子幫忙一起給嘉敏送到家裡。
到了嘉敏家裡,蔡豬倌又盯著嘉敏家的豬欄屋羨慕嫉妒啊。
回家的路上,蔡豬倌大兒子實在是忍不住的問,“爹,顧嬸子家的豬欄屋有啥不同,你一說起來就羨慕的恨不得把那豬欄屋換到咱家來?”
蔡豬倌本來還在羨慕的情緒中,聽了兒子的話,不耐煩的說,“彆瞎打聽,你隻要記住以後你顧嬸子家裡養豬肯定比咱村任何一家都順利。那些豬一定會被養的膘肥體壯,白白胖胖的。”
“為啥?”
“為啥,我不能告訴你,你的嘴萬一不把門,說出去,咱家都要被你害了。”蔡豬倌家裡養母豬的本事已經傳了幾代人,一代代的傳下來的一些經驗,都是從失敗中總結出來的。
在方圓百裡都是有名的。
到了春季,來他家捉小豬仔的外村人絡繹不絕,可數量有限,自家本村都供應不過來。
外村人,不是至親好友是買不到的。
他家的小豬仔健康,成活率高。養起來也好養,生病少,感染瘟疫的幾率也小,但遇到大的豬瘟,那也是擋不住的。
第一頓豬食,嘉敏親自給喂食。已經煮好的豬食裡麵,她加了一點係統裡麵的寶貝在裡麵,倒入豬槽子中,四頭小豬站成一排,四個豬槽子裡都是滿滿當當的豬食。
夜晚,嘉敏在油燈下補衣服。是老大的衣服,早已破了,嘉敏一針一線的補衣服 ,劃拉了一條長長的豎口子。
還是蠻好補的,一會兒功夫補好,用牙咬斷線,放在一邊,與三個孩子說,“清南,清蓮,明天你們去學校,我給你們一人炒了一罐頭瓶油豆豉。帶去學校吃,帶去交給學校的糧食,也準備好,你們自己去交。菜票還有吧?”
“有,菜票能吃到月底。”小清蓮都不用數也知道。
嘉敏從口袋中掏出來錢,遞給兩個孩子,“一人兩毛零花錢,給。”
兩個孩子都不敢接,麵麵相覷。嘉敏見兩個孩子那樣,哪有不知道的,孩子們知道家裡隻有媽與大哥做事,怕家裡的錢不夠花。
嘉敏的手推了下身邊的閨女,“拿著,下周開始,一周一毛。今天給你們兩毛,是第一次,多給你們一些。以後每次放假回來,都要像今天一樣,多大豬草,多幫家裡做事,要不然,一周的一毛就沒有了。”
“明白。”早已躍躍欲試的清南,笑眯了眼,歡喜的接過兩毛錢,嘴甜的說,“媽,謝謝,我不會亂花的。”
“記住了,讀書就有零花錢,不讀書可沒有。不讀書就和你哥他一樣,在家裡天天乾活上工,還沒得錢。”嘉敏朝老大清東狠狠瞪一眼。
清東一點感覺都沒有,還樂嗬嗬的。
“媽,我不需要錢,吃喝住都在家裡。”
“唉!”嘉敏歎口氣,自家的大兒子,除了蠢,彆的還行。
翌日,早上兩個孩子天不亮就起床,拿著手電筒走路去上學。
嘉敏早早的起來,給兩個孩子做了早飯。等他們帶著換洗的衣服去了學校,她才去自家的自留地做事。
她是全村唯一一家,自留地單獨在一邊的。
剛在自留地裡撒下係統獎勵的高效有機肥。宋清東也來到後麵自留地做事。
“媽,地裡的活我來乾,你回屋休息休息。”
“行,我去清水湖撈一些豬草。等下剁好早早的煮了。”
“等下我去,你去休息。”宋清東說道。
“不用,我休息啥,都起床了還休息什麼?彆管了,我屋忙我的。”
“行吧。”
嘉敏回到前麵,搖著小船,在湖裡撈豬草,湖中的雖然有豬草,可湖水一樣清澈。
湖中的水草集中,一口氣能撈起來很多。
一會兒功夫就撈起來一船水草。
之前順帶的下了大籠子在籠子裡放了一點點東西,等撈完水草,籠子裡已經有了幾條大魚。都有兩三斤重,大的一條有五斤重。
嘉敏收好籠子,放在船上去。
遠處的東邊的碼頭上,有人挑水,遠遠的看到了嘉敏從水裡提起了漁籠子,大聲的喊道,“三福家的,有魚沒有?”
“有兩三條。”嘉敏也大聲回道。村外的大河,村裡的清水湖,山裡的溪流中,村裡社員都能抓魚,抓個幾條,沒有人舉報,隻是不能動用漁網打漁。
一草一木皆是公家財物,砍樹需要先申請,但釣魚,下籠子弄魚,是不需要的。隻要弄的不多,是自個兒吃或者給親人送一條兩條的,都沒有人說,即便那人各色的很也不會說,這是約定俗成的。
“喲,那你運氣不錯啊,咱清水湖的魚都精的很,不好釣,下籠子也沒有啥用。”那人已經打好水,站在碼頭上羨慕的說道。
“我是運氣好,可能是魚兒也睡覺,早上沒有睡醒糊裡糊塗的鑽了進來吧?”
嘉敏笑著說道。
“有可能,運氣真不錯。”
那人挑著水朝上麵走。
水庫的堤壩千百年來代代築,每代都加高堤壩,堤壩比正常的湖麵高十幾米快二十米。
每一麵都有砌好的石板台階,也有長條的碼頭,可以洗菜挑水,但很少有人洗衣服,一般都在東堤壩後麵的寬西溝洗衣服。
嘉敏上岸時,先把魚放在碼頭裡她放的一個上麵開口的碩大籠子中,籠子的口子比水麵高一截,魚在下麵短暫養著,不用擔心。
水草在碼頭上洗乾淨,一擔擔的挑回家。
前麵一擔倒入剁豬草的四方大木盆中。
後麵的水草洗乾淨挑上來攤在乾淨的大竹篾篩上堆著。
大竹篾篩底下墊著兩條長板凳,水從竹篩眼滴滴答答的滴落在屋前的曬場上。
坐在四方大木盆邊,手中拿著剁鏟,一下一下的望下麵的木盆中剁。
咚咚咚的不停,一個小時不到,豬草全部剁完。
那邊,宋清東回來,看見了幫忙把剁好的水草運到後麵屋專門煮豬食的鍋裡,鍋裡加水,灶口點火,加了一些些打米得來的糠,蓋上鍋蓋開始煮。
回到前麵曬場,嘉敏吩咐大兒子,“清東,我在湖邊碼頭的籠子裡存了幾條魚,你用水草串兩條給你大伯二伯家裡送兩條去,你大伯家裡送一條大的,你二伯家的那條小些。
對了,你去碗櫃下麵的櫃子裡拿我裝好的一袋麵粉。對你大伯大伯母說,是給你爺奶的。”
“媽,你又下籠子搞到了魚啊,有幾條?”宋清東高興的問道。
“有六條,對外你就說三條。今天咱家晚上吃一條,其餘的兩條,你用木盆裝著倒入後屋簷下的舊水缸中養著,等你弟弟妹妹回家,咱家再打牙祭。”
“好哩,我馬上去大伯二伯兩家。順帶看看我爺爺奶奶。”宋清東樂嗬的去廚房拿裝好的麵粉,不多,大概三斤左右。
然後快速的到下麵的碼頭,用兩根結實的水草各自串好一條魚。
特意挑選的兩條,一條大的比小的那一條大致重一斤左右。大的四斤左右,小的三斤左右。
一隻手拎著兩條魚一隻手拎著黃黃的麵粉。
腳步輕快的朝東邊去,走過北堤壩的一半到了東邊堤壩,走到堤壩中間的岔路口朝大伯家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