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那種單獨的四合院,被框在一個大院子中,橫排並排五座院子,正中間的院子比左右的四座院子都大一些,正房七大間,還左右各一間明亮的大耳房,東西廂也是五大間,前麵的倒座房沒有。五座院子前都有相連的回廊。
每座院子的正房後方過去,就是後院,每座院子的後院,都有不同季節的果樹。
環境其實不錯的。
顧嘉敏住在中間的院落,裡麵早已收拾好。
“小姐,箱籠都已經歸置好。一路顛簸,風塵仆仆,要不要沐浴?”春香安置好,就來問。
“行,讓廚房燒水我要沐浴,對了,讓隔壁的廚房,給福叔,劉叔他們多做幾個硬菜。”
確實有些累。
馬車顛簸死人,即便是走官道,也大坑套小坑。
能顛死人。
“是,小姐您的膳食,有特彆的交代沒有?”
“清淡些,少鹽少油就行。”
等沐浴完畢,穿著一身自製的古代款式的休閒裝,披散著一頭濕發。
坐在桌子前,慢騰騰的吃著午飯。
她的嘴不挑,隻要不是太難吃就行。
家裡的廚娘做的飯菜味道不錯,素菜做的味道比寺廟的齋菜還要好。
午飯過後,披散著濕發,去到後院散步。
第一天,到了莊子就沒有出門。
翌日,顧嘉敏打開一直鎖著沒有人打開的莊子上的庫房,趁機在裡麵放入五十畝水田的稻種。
進門站在一側,對著劉大說,“劉叔,我娘交代的稻種就在裡麵,你讓人搬出來。我記得娘交代的怎麼育種。我教您與幾位叔叔育種。”
其餘四位也跟著一起來小莊子上做事,幫顧嘉敏照顧高產的稻種。
之前三天,其餘的四位:王強,謝原,袁鵬,錢三風,做完兩座莊子對莊頭的暗查。知道他們沒有問題,為人公正,也是從軍中退下來的老兵,他們回複完以後,就答應顧嘉敏的請求來陪他在小莊子上居住。
他們四家也舉家搬過來暫時居住在小莊子上,對於他們來說,居住在莊子上還是居住在京城裡麵,差彆都不大。
劉大與幾人點頭,“好,勞煩敏敏了。”
“沒事,娘也是無意中得到這批糧種,隻是不知道是否真的高產,能增產多少擔?”顧嘉敏故作擔憂的說。
“敏敏,沒事,能增產兩擔一擔已經是天大的好事,不能增產也無事。”劉大勸慰著眼前的小姑娘。
“嗯,也是。”
水田中,已經深耕細作好,撒上了農家肥。
趁著最近幾日有陽光,院子裡,到處是編製的密密實實的竹席,上麵按照每畝需要的種子斤兩分開曬稻種,前後要曬上兩三天。
曬好以後用特用的方法選種,之後就是消毒,還有浸種等。
每一步看似簡單,卻也有外行人不知道的小技巧。
有事情做,顧嘉敏過得充實自在。
在莊子上教人育苗,育苗以後的,農田裡,又再次深耕細作平整,又再次撒下了農家肥,田裡蓄滿水。
等水稻正在的移栽完畢,時間已經過去了許久。
五十畝水田中都撒下了魚苗。她想著稻花魚,也是一筆小收入。魚還能吃稻田中的蟲子,能一舉兩得。
現在的稻田也沒有什麼化肥,什麼農藥之類的,養魚是正合適。
“春香,走吧!”顧嘉敏穿著短衫長裙,寬大的裙子,灑落在四周,一身淺綠色的短衫,還背著小背簍,手中拿著鏟子。
教授她武功的武先生還有教授她琴棋書畫的文先生,每天都有一個時辰(武),與兩個時辰(文)。
五日休沐一日,今天是她的休沐日,昨天淅淅瀝瀝的下了一天的雨。今兒她要上山去采蘑菇。
“誒,好嘞。”主仆倆一路蹦蹦跳跳,跟著莊子上的幾位嬸子一起上山采蘑菇。
“采蘑菇的小姑娘,清早背著個小竹筐……”心情極好的顧嘉敏唱起自己的第一世時世界中的兒歌。
“小姐,小姐,你教教我怎麼唱?”春香羨慕的問。
“好,你先聽我唱一遍。先熟悉熟悉,然後再教你。”
主仆倆稚嫩的歌聲,灑遍附近的山林。
顧嘉敏的莊子隔壁是一座很大的山莊,據傳說是皇後名下的莊子,但沒有得到過證實。
因此,顧嘉敏的這座莊子,雖然隻有一百畝,但位置好,是近郊,極其難得。其中還有占地幾十畝的莊子,莊子背靠大山,前麵是一處深水塘,占地二十畝的,幾十米深的大水塘。
一百畝水田就在水塘前麵,左右分布。
莊子上沒有佃農,全是自己莊上的人耕種,農忙時會請短期雇工。
轉眼就是九月底,水稻可以收割。
如今劉大,王強,謝原,袁鵬,錢三風五人跟瘋了一樣,恨不得吃住在水田邊。五人輪班看五十畝水田,日夜輪流。
清早,曙光還未乍現,錢三風帶著一起輪班的莊子上一位男子來接班。
走到謝原身邊,學著他一樣蹲在田埂上,出神的望著邊上的穀穗。金燦燦,沉甸甸,全都壓彎了腰。
“老謝,收割完曬乾,一畝田能有幾石?”
“能有五石?”謝原也不確定的回答。
“我瞧著不止。”錢三風伸手摸摸稻穗,滿心的歡愉。
(注:查資料清朝前期的畝產全年單季稻畝產三石左右,大約438斤,一石大約145斤左右。不知道對不對,就用這個,勿考據)
“不止是最好的。越多越好。”
“是哩,越多越好。”
兩人暢想著收割時曬乾入庫時的場景,想想都覺得高興。
錢三風接班,謝原帶著另外一人各自回家洗洗吃早飯睡覺。
日頭高懸時,小莊子的田埂上,走來了幾人。今天第二班的袁鵬,正與錢三風說話,遠遠見到走來的人。
還看見有人蹲在田埂上,伸手摸稻穗。引起了兩人的警覺,趕緊走過去。
走近才發現,是一對年約四十的夫妻,帶著一位三四歲父稚子,身邊還跟著幾人(有男有女)。
袁鵬攔住幾人,“諸位,來此可有事?”
四十歲左右的男人身後的一位身形高大彪悍威猛的男人,見袁鵬兩人攔住中年夫妻,不悅的想要開口,隻說了兩個字“讓開。”
就被集氣派威嚴於一身的男人伸手示意攔住。
中年男人脾氣倒是好,笑嗬嗬的說,“無事,是家中小子無意中跑來這邊。我們都是跟著過來的,隻是方才瞧見,附近大約幾十畝的水田,稻穀成熟,似乎差不多可以收割,看那壓彎了稻杆的穀穗,沉甸甸,今年想必能大豐收吧?”
“大致上是的吧。明日我們就開始收割。”
錢三風望著中年男人身後側的一位麵白無須的男人詫異的多看了一眼,記在心底。
“我們明日能前來看你們收割嗎?”
“隻要不存什麼壞心眼,大致是可以的。我們東家在守孝,不方便招待諸位貴客。”
“無妨,我們不需要招待,住的地方離此處不遠。”中年男子依然堅持要來觀看收割稻穀。
錢三風想拒絕,但中年夫妻帶來的稚子指著水田裡喊,“魚,魚兒?”
小公子顯然是因為看到魚兒而高興,雀躍,正高興的拍著小手。
中年男人好奇的問,“水田中怎麼還有魚?”
“說來話長,我家小姐的意思。說是讓魚兒在水田中能吃一些蟲子。”
肥美的魚兒在水田中躍動,晃動。
中年男子夫妻帶著孩子隨從離去以後,坐在離顧嘉敏的小莊子有段距離的大莊子的院落中,淡淡的問隨從,“隔壁的莊子是何人的?”
一直沒有怎麼說話的麵白無須的男子,彎腰上前彙報,“主子,隔壁的那座莊子的主人是順平侯養在外麵的妾室生的女兒,姓顧,名,嘉敏。
從她生母亡故以後,出了頭七後不久,就帶著侍候的人搬到莊子上居住。年芳十歲。”
“原來是她啊?沒有問題吧?”
“應該沒有吧,那莊子是多年前順平侯私底下置辦給那外室的。這些年,母女倆也時常過來小住。未見有何歹心。”
作為皇帝的心腹太監,皇帝出來的周邊情況,他早已讓人調查的清清楚楚。
“回宮吧,皇後帶著小九就住在這。明日早朝後,朕帶著幾位管理相關職司的官員一起過來。”皇帝身材高瘦,但五官端正,濃眉大眼,臉方正,胡須修剪有型,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精氣神看著不錯,至少十年無憂。
當天,顧嘉敏聽了袁鵬,錢三風的彙報以後,眉頭緊鎖,想了會兒也沒有想去名堂來,寬解兩位叔叔說道,“無妨,不礙事。人家想看就看吧,我們不偷不搶,收割自家的稻穀,即便發現那稻種高產也沒事。”
“是,我們想茬了。”
“袁叔 ,錢叔你們也是為侄女擔憂。明兒清早,那水田中的缺口一起放,堵在缺口邊的漁網,可安排妥當?”
“敏敏你放心吧,早已安排妥當。早已與一些魚販子聯係好,明兒一早,他們就來收魚,說了活的死的都要,即便是死的,價格雖然便宜些,但他們也收。”
為預防一些魚離缺口太遠,來不及遊到缺口邊就擱淺,到時候發現的時候,變成死魚。
“行,那打稻機可有安裝好?”
“早已裝好,真是神物,有了那打稻機,可以節省許多的時間。還有那揚灰塵篩癟穀的風車也是極好的。”其實袁鵬幾人早已猜測,敏敏哪兒來的這兩件農具。
現在莊子上已經按照兩件大農具又仿照了幾台。
在彆的地方製作都是悄悄的製作,拆開分彆找不同的匠人製作,然後合攏的。
另外五十畝普通的水田也種了十多畝本地稻種育苗的水稻,早已用過新式農具。還有幾十畝種的麥子。
翌日一早,顧嘉敏遠遠的站在一處角落,看著豐收的場景。
最近農忙休沐,兩位文武師父對她的要求也不高,隨她的意,想怎麼學就怎麼學。
在教學上,完全是順著她來。
在武學一途上她的天賦更高(服用了獎勵的大力丸)。
日頭漸盛的時候,顧嘉敏讓仆婦把自己自製的其中一把大大的太陽傘,樹立在田埂一邊,傘下擺放了桌子,上麵有茶水缸,渴了揭開上麵的蓋子用一個乾淨的杯子在裡麵舀茶水倒在各自的茶碗中喝茶。
她沒有走到田邊去觀看,那邊還有許多不認識的雇工。
日頭漸盛時,昨日來的一群人,又來了,似乎隊伍更加的浩大。
浩浩蕩蕩的一群人。
其中不解的官員有顧侯爺,心中詫異了一路。看皇上的架勢,帶的人都是戶部的工部的,其中格格不入的就是他自己。
雖然是侯爺,可他武將。也不知道喊自己來乾啥,下了官道,他就全身冒汗。
這方向,那不是小閨女名下的莊子嗎?
心中打鼓的他 ,一直忐忑不安。
可不管心中如何忐忑,麵上他還是假裝鎮定,一點也不顯。
皇帝看著顧侯那樣,心中暗笑。雖然顧侯安置了一位妾室在外麵養著,可他作為皇帝並不覺得有什麼。
隻是暗自好笑。
一群人走上田埂,看著田裡的忙碌,割下的稻穀都沒有直接放在稻樁上。田裡的有幾個木架子,架子上放的是半人高的竹筐,一筐筐的直接抬上寬敞的道路上,從官道下了以後,轉彎直接進入這條道路上,足夠寬,能讓兩輛寬牛馬車並行而過還有富餘。
他們看到稻穗全部被搬到道上,有人一直在哪兒踩著,雙手拿著稻穗的尾部,在一個大木箱中動著。
戶部一位專司農事的官員好奇極了。他雖然也不會種田,但認識所有的農具,也知道種田的套路。
算是略微知道一些,理論知識是有一些的。還能長篇大論說的滔滔不絕。
他走過去,站在邊緣上瞧著。
一群人全是便服 ,袁鵬自然不認識這位懂農事的大人。但他眼尖,一眼就認出來跟在昨日來的中年男子身後的將軍。
再聯想一下,心中情不自禁的瑟縮一下。縮起脖子假裝不認識將軍 ,繼續乾自己的。
袁鵬思索完發現身邊的錢三風不見了,轉眼一瞧,老錢朝敏敏那邊而去。
但很快的又走了回來,他停了下,問道,“你與敏敏說了?”
“嗯,說了。”
顧嘉敏轉身就吩咐春香,“去找花嬸子,讓她多做三十人的飯菜。記得把今天收獲的稻花魚,做一些,三桌人,一桌一盆稻花魚。”
“曉得,小姐,那都是些什麼人啊?”
“不知道。”顧嘉敏想了想又自己走進去,與袁家嬸子說,“嬸子,之前我們自個兒做的那大太陽傘,全部拿出來,帶著底盤,一起搬去池塘對麵的那塊平地上,隔開插好。
對了圍著太陽傘拚接的圓桌,也放置好,搬上椅子一起……”
“行,是不是昨兒說要來的人來了?”
“嗯,來了好些人。桌上備上咱家特製的陶茶缸,裡麵裝上茶水,備上茶碗,還有舀茶的杯子也一桌一個。”
“是是是,馬上去辦。那需要切上遲西瓜嗎?”
“暫時不切,把西瓜用水桶裝好,裡麵用水泡著就是。”
“行,還是你想的周到。”
顧嘉敏吩咐完,自己離開,回到她重新布置過的客廳。裡麵有了一絲民國時的味道。
幾個月下來,她沒少折騰。京城地處北方,沒有江南水鄉的靈秀,她家的這座莊子上原本的布局還有屋內的布置,更加的簡單。
幾個月下來,她弄出來了沙發,自己找匠人做的,還有可以掛衣裳的衣櫃,木衣架,還有高低床。
改良的木質靠背椅,沒有太師椅的沉重寬大,也比家戶人家的木椅要舒適寬大一點點。
還有木質茶幾,書桌,木凳等。
作者有話要說: 1、清代前期的糧食畝產
(1)南方水稻平均畝產清四川《彭縣縣誌》說:“畝產米一石二鬥為上,一石為中,□□鬥為下。”即中等水平田畝產稻穀2石。駱秉章說:“湖南有田百畝,可收租穀百石。”按對半租,畝產稻穀也是2石。陳瑚說:“百畝之產,入租百石,千畝之產,入租千石。”也是指畝產稻穀2石。總的看,清代前期南方各地稻穀平均畝產2石。當然,這裡所說的大都是稻麥兩熟田的稻穀產量。單季晚稻的畝產應高於複種田。顧炎武《日知錄》中所說的吳中秋禾1畝之收也不過3石。方苞說:“金陵上田十畝,一夫率家眾力耕,豐產獲稻不過三十餘石。”這個稻也當是一季晚稻,平均畝產也是3石多一點。總之,複種稻平均畝產2石,一季晚稻平均畝產3石。清代之石稍大,折合今市製畝產292斤(複種稻),一季晚稻折合今市製畝產397斤(2.72石)或 438斤(3石)。
(2)北方旱地的糧食畝產清安徽《鳳台縣誌》說:“畝所收者,當其穰時,黍麥可二石。”清康熙《江陰縣誌》說:“麥、菽、黍、稷畝二石。”清乾隆盛黼辰在《江淮均丁說》一文中說:江淮以北“農夫一畝之所獲,通豐耗而權之,富民之人,恒不下一石”,給富民交租1石,對半租,還是畝產2石。北方麥、粟、豆等畝產2石,折合今市製約為畝產303斤。
2、清代後期的糧食畝產
清代後期的糧食畝產,由於推廣雙季稻以及玉米、甘薯等作物,單位麵積產量有了一定的提高。據吳慧研究,清代由於推廣雙季稻、玉米和甘薯,平均畝產比明代增產16.8斤。再加上擴大耕地麵積增加的產量(平均畝壯誌淩雲加4.2斤),清代的平均畝產比明代(畝產346斤)共增加21斤,為367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