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 章(1 / 2)

再往前走沒多遠就是北郡了,按照正常速度三天就到了。可賈代儒不敢繼續趕路,在路過的第一個縣城就停了下來。

孩子因為家長不重視或者說壓根就沒想讓她活下來,臍帶沒紮好,稍微顛簸一些就往外流血,量不大也足夠駭人。好在他夜裡給臍帶處塗了些雙氧水消毒,還不至於發炎,否則就算他把孩子撿回來也養不活。要知道臍帶如果處理不好極有可能造成嬰兒得敗血症的。

這年頭一旦得了敗血症就是賈代儒也沒法子救治。

石自新最為靈敏,知道三老爺心憂孩子,一進城就已經打聽好了醫館的位置直接帶著孩子去就醫了。

聽說嬰兒臍帶出血,又是趕路前來的,大夫還沒見到患者就重視了幾分。他最怕臍帶周圈紅腫甚至長肉芽,一旦長出肉芽就是大羅神仙來了也救不了了。

小心翼翼打開繈褓,不禁鬆了口氣,孩子的臍帶雖然沒紮好有出血現象,但沒有紅腫隻需要再處理一下好好養護就是了。

“真是個命硬的。”大夫望著徑自睡得香甜的嬰兒不由說道。

“可不是,若非被我家老爺撿到,手上又正好有太醫都說能預防外協入體的藥水,這孩子定然活不了。”石自新一臉自豪。

外傷後高感染率一直是一大難題,聽到有預防感染的藥水大夫不禁問,“什麼藥水?能否讓小老兒見識見識。”

賈代儒自然不會敝帚自珍,當下便拿出一瓶雙氧水給了大夫,“塗在傷口上即可,你先給孩子治療,等下和你詳細說。”

大夫不好意思收下藥水,忙給孩子處理好臍帶,拿出沸水煮過晾乾的麻布正要給孩子肚臍處包紮,賈代儒拿出了一卷紗布。

“用這個,這個透氣,棉做的吸濕性也更好些。”

大夫虎著臉,“我的麻布沸水煮過的。”

賈代儒知道大夫不懂消毒細菌之類的,遂也說,“我這個也是沸水煮過的,絕對乾淨。”因為他堅持己見,大夫最終還是用紗布將嬰兒肚子上裹了一圈。

摸著比麻布柔軟多的紗布,大夫不禁感歎,富貴人家包紮傷口用的布料都格外不同,聽說還有貴人用一種特製的絲綢包紮傷口呢。

“按時換藥,等過幾天臍帶脫落了再帶來讓我瞧瞧。”大夫說完,緊緊握著藥水眼巴巴等賈代儒給他解惑。

雙氧水的效果明顯超出大夫的想像,特彆是針對深部傷口清創方麵有著獨有的優勢,普通人完全可能根據冒出的泡泡來判斷。

大夫如獲至寶,將藥水攥得死死的,隻可惜賈代儒帶得也不多,就是想給也給不了多少。且這個大夫沒有一點化學知識,就是他講製作原理對方也聽不明白。賈代儒越發感歎能憑著理論就做出雙氧水的賈政是個天生的科學家。

他覺得隻要賈政願意,碘伏也是能配製出來的,畢竟他已經做出了碘化鉀之類的催化劑了。隻可惜賈政壓根沒有往醫療上想,就是雙氧水還是做大象牙膏的副產品,賈代儒稀釋後直接拿來用了。

他決定給王太醫寫信提示一下碘伏,那老頭一心撲在醫學上,絕對願意出錢請賈政研究碘伏藥水的。如此賈政得了錢,王太醫有了新藥,而他也能用上碘伏了,一石三鳥。

因為嬰兒臍帶脫落少說需要七八天的時間,賈代儒便暫時住在了縣裡,跟隨而來的豪門奴才們可算鬆了一口氣,他們終於能輕快輕快了。

不由地,他們想到自家公子,也不知道他們走到哪裡去了,馬上都要到北郡了怎麼還是沒見到人影。莫不是走錯方向?

走錯方向自然是不可能的,賈代儒帶著他們在京郊轉悠少說也有上百圈,野外露營、辨認方向還是學了的。

隻是他們都是公子哥,有主見又貪玩,一出來就有些刹不住。開始還是往北郡走著,沒走多遠就有人提議先去看看大海也不遲。

於是,他們又轉了個方向準備去永平府看海,沒走多遠,碰到了一個海商的商隊,聽說他要下杭州。

一群人商議了半天,想著在永平府見識不到大船隊便決定跟著商隊正好去蘇杭見識見識江南煙雨。

於是,再次調轉了方向,跟著商隊上了下杭州的船。

如此南轅北轍的行徑自然是碰不到家裡派出的下人的,不過他們玩得十分暢快,海商富有且又看出他們身份不凡一路上照顧得十分到位。海商沒有走運河,人數眾多且他習慣走海路,帶著他們從天津坐海船直接往杭州駛去。

海船不比彆的船,一路上幾乎不怎麼停靠,他們在船上新鮮了沒幾天開始無聊了。

馬尚又和仇壬德鬨了起來,船上安穩,馬尚的小母雞正值下蛋年歲,下了個蛋被仇壬德撿去吃了。

幾乎將小母雞當妹妹寵的馬尚如何願意,兩人友誼的小船又翻了一次。兩人在船上每日吵鬨,其他學生也不安生,閒極無聊,丁點大的舊賬都能翻騰出來。

頓時,穆渲陷入了苦海,天天不是被這邊叫去調停,就是被那邊叫去評理,竟然比上學時還要忙上十分。

深知繼續下去會影響到同窗友誼,穆渲不得不轉移大家夥的注意力——宣布再次人工孵蛋。

和以前不同的是,他們這回要孵出各地的蛋,看看彆處的雞和京城的雞有什麼區彆。船每一停下便下去買種蛋,還彆說,各地不但雞不太一樣,連蛋都有些細微地差彆,不但個頭大小有些差彆,蛋黃顏色細看也不太一樣。

甚至還買到了一些烏雞蛋。

於是本來隻是的轉移同窗注意力的穆渲當真對此感興趣了。

海商見他們對雞感興趣,笑嗬嗬地說起他們家鄉騸雞的傳統,“我們那專門騸雞的人叫閹雞佬,一到十月他們都忙不過來,家家戶戶那時都要養上一兩隻騸雞過年吃,一隻騸雞能長這麼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