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華一笑:“三年前,才做戶部尚書時,表哥還說‘再難,也難不過做巡鹽禦史’了呢。”
林如海想了一回,也笑了:“是我不如從前,竟險些自誤了。”
他把寧安華抱起來,兩人麵對麵,他低聲說:“王大人調職兵部尚書是北靜郡王提議,皇上欣然同意。賈化調任何職也是皇上親自圈定。依我之見,皇上絕非朝秦暮楚之人,從前肯用十年剪除甄家,如今已手握大權,必不會輕易放過彆家。王大人和賈化此番調動,皇上必有深意。但你我不必攪進去。王家、賈家有任何親近之意,你都不必回應。”
寧安華問:“那若表哥猜錯了,皇上力除甄家隻為奪權,並不為吏治民生,一朝正位,隻願諸臣拜服,太平享樂,怎麼辦?”
林如海坦然笑道:“那便是林某無福,不能得遇明君,從此隻求明哲保身,再不問社稷蒼生了。”
寧安華凝視著他的眼睛:“表哥能做到嗎?”
林如海眼中似有潮水翻湧。
他最終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
三日後,寧安華盛裝麗飾,乘大轎前往承恩公府。
承恩公江定已由工部尚書調為刑部尚書。原刑部尚書調為禮部尚書。原禮部尚書李學義,又調回了工部尚書。
由工部尚書轉為刑部尚書,雖職權略有提升,但六部尚書同級,說來也不過平調。
而江皇後之長兄,順天府尹江明德,上命兼任禮部侍郎。
他身兼兩職,品級不變,仍是正三品。
父子兩人同日調任,承恩公府都未辦宴慶賀。
今年正月在國孝裡,各家都沒辦年酒。去年林如海休傷假,寧安華向宮內告病,除夕沒入宮,正月也都躲了。
是以林家回京已有三年,林、江兩家已有了幾分交情,這卻是寧安華第一次來承恩公府。
既是第一次上門做客,理當格外鄭重。
寧安華把檀衣、菊露、寒燕、春澗都帶上了。除抬轎的八人和車夫,管家還帶四個小廝、四個男仆跟隨護衛。還有林平家的和陶嬤嬤另帶四個小丫頭、八個媳婦婆子服侍。共是一乘大轎、四輛車,四十人停在了承恩公府正門。
車轎停穩,先是後麵四輛車的丫鬟婆子下車,一齊上前,和眾小廝男仆將寧安華所乘大轎圍起。
待眾人站定,寒燕方打起轎簾,由檀衣和菊露一左一右,攙扶寧安華下轎。
寧安華站穩,迎麵便見一位三十餘歲,身穿淺紫宋錦褙子,頭戴掛珠金鳳,生得端雅秀氣的夫人滿麵是笑,帶了許多丫鬟仆婦接上前來。
她在三年前的除夕宮宴上見過這位夫人,認得這就是皇後之長嫂宋氏。
承恩公府正門大開,又有宋氏親自相迎,如此禮遇,是對寧安華的尊重,也驗證了寧安華的猜想。
若承恩公府是想給自家孩子提親,並不用這般鄭重,找借口單獨請她上門。
不過半月便是端午。
先走節禮稍加暗示,若彼此有意,再找兩家都交好的人家或官媒私媒上門說和。再中意時,若有一家是疼愛女兒的,會讓孩子們先見上幾麵。方方麵麵都妥當了,再走六禮,方是正常結兩姓之好的做法。
宋氏笑容和氣,語氣尊敬而不失親近,見寧安華不排斥,便親自扶她邁入正門,送她上了軟轎。
男仆小廝們自有承恩公府的管家請下去吃茶。檀衣四人和林平家的、陶嬤嬤等共十來個女子緊緊圍隨在寧安華軟轎後。
軟轎停在承恩堂外。
寧安華下轎,宋氏又親扶她進了院門。
承恩公夫人就等在承恩堂正門處,亦是衣飾鄭重。
她身邊除丫鬟仆婦外,還有兩個年輕姑娘伴著,一個大些,有十四五了,另一個小些,看上去和黛玉差不多大,大約十二三歲。
這兩個女孩兒生得有五分像,雖不是一樣的妝飾,但衣裙簪環相差不多。
見寧安華進來了,承恩公夫人便帶兩個孫女向前迎。
寧安華加快腳步,趕至承恩公夫人麵前,俯身一禮笑道:“承蒙看重,特邀我來賞花,今日要叨擾您了。”
她還有郡君封號,爵比侯爵,隻低公爵夫人一等。承恩公夫人忙還了禮,亦有許多謙辭,又讓孫女們見了禮。
江家祖籍在安徽,也算大族,現下住在京中的隻有承恩公這一支。是以承恩公府雖大,正經主子卻沒有幾個。
承恩公有兩子兩女。其長子江明德、次女江皇後和幼子江明越是一母同胞,夫人溫氏嫡出。還有一女是妾室所出,比江皇後大兩歲,已出閣成婚二十年了。
現今住在承恩公府的,隻有承恩公夫婦的子孫們,還有承恩公夫人溫氏的娘家侄孫一人。
能與寧安華同席而坐的,就隻有溫夫人、宋氏、江明德的長子媳婦,還有江明德年長的兩個女兒。
滿園群芳灼灼,席上人少清淨。
江明德一庶一嫡兩個女兒都知書識禮,言行舉止合宜得體。她們年輕的麵容姣好,和盛放的牡丹比起來也並不遜色。
承恩公夫人不談正事,寧安華也不急,隻管儘心遊玩,放鬆享受。
承恩公府花園比林家的大兩倍,花園裡的水量更是有林家的五倍。
寧安華從來沒想過讓林如海封侯封公。文臣不比武將,若得高封爵位,必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這一上午逛下來,她是真的想要一個公爵府邸這麼大的私人花園了。
未初二刻,席散。
江明德的兩個女兒告退了。
承恩公夫人邀請寧安華到她房內小坐片刻。
寧安華欣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