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閉眼:“我倒寧願這福氣是彆人的!”
江純嵐放下筆,輕輕靠在宋氏懷裡:“真讓姐姐做了皇子妃,以後何姨娘越發要讓娘堵心了。”
宋氏歎息不語。
江純嵐問:“娘,何姨娘不知道寧翰林要尚公主?”
宋氏想了一回:“你父親應該告訴她了。”
江純嵐疑惑:“那我看她似乎對林家動意了。是我看錯了?”
宋氏又想了想:“她再有什麼想頭也是白想。”
江純嵐道:“也是。”接著寫禮單。
宋氏便幫女兒做臥兔兒。
這臥兔兒是給太太做的,從女兒十歲起,年年給太太做兩個。
禮單寫完,江純嵐拿給宋氏看。
有人來回:“大爺本來要去楊姨娘屋裡,何姨娘讓人說燉了蓮藕排骨湯,把大爺請走了。”
宋氏隻說:“知道了。”
她打點出一匹尺頭,讓人送去給楊姨娘:“說我知道她委屈了。”
人去了回來,帶回一雙新鞋:“楊姨娘新給太太做的,請太太試試,哪裡不合適再改。”
宋氏看是滿繡的鞋麵,試了試,十分合適舒服,令人說:“下次彆費心做這麼精致了,平常就好。”
兩房裡往來完,已是深夜。
宋氏讓人收拾了筆紙針線,和女兒一同睡,忍不住說:“這些年了,她還是這點招數。”
江純嵐打了個哈欠:“招數不在老,有用就行。娘,彆想了,睡罷。”
宋氏應了,又不禁問:“你看林家會選誰?你二叔還是澄哥兒?”
林家這麼苛刻的條件,要在江家最出息的兩個男子裡挑女婿,一個是太太的小兒子,一個是太太唯一的娘家人,太太竟願意了?
江純嵐眼睛睜開一半:“我猜……會選二叔。”
寧夫人願意縱著林姑娘自己選。姐姐故意讓林姑娘了知道她對澄表哥有心,以林姑娘的性子,定不會選澄表哥。
宋氏道:“我倒覺得澄兒好,上無公婆……”
她忙止了口,聽身邊女兒呼吸漸勻,心內遺憾一番這兩個好女婿人選和自家無關,也睡下了。
*
不日中秋。
今年的中秋逃不過去了,又是國孝後頭一個中秋,各家都重視,寧安華很是忙了幾日。
江家提早送來了節禮,比往年厚了五分,寧安華便也把自家節禮加厚五分送過去。
給江家的禮單,寧安華沒
讓林黛玉幫忙寫。但江家送來的節禮,是林黛玉過了目收起來的。
寧安華等著黛玉來問她。
可黛玉比她想象中沉得住氣。
中秋過後,黛玉照常上學,讀書,習武,偶爾來幫她理事,嘴裡連“江”字都沒提過。
她和林如海誇黛玉。林如海滿眼得意,嘴裡卻說:“兩個廩生罷了,哪裡值得玉兒在意!”
寧安華:“表哥好像也是十三歲中的秀才。”
寧安華:“兩年後是鄉試,五年後又有鄉試。若他們六年之內能金榜題名,就比表哥得中還要年輕了。”
林如海想說什麼又忍住。
看他欲說還休,臉都為難紅了,寧安華欣賞夠了,才笑道:“不過,表哥是接連守孝,才耽誤了兩科,不然早就榜上有名了。”
林如海輕咳一聲:“……沒中就是沒中,這些算不得借口。”
寧安華從背後環住他:“在我心裡,表哥是最好的。”
林如海:“妹妹,彆哄我。”
寧安華貼上他的臉:“我說了,我不騙表哥。”
她兩世見多了男人,現在的林如海確實是她遇到過最好,也最適合她的。
陽光照在他們身上。
林如海偏頭找到寧安華的唇,把想說的話吞了回去。
妹妹,既然你沒騙我,就多看看我吧。
……
中秋後的第一個休沐,江明越和溫澄又一齊來了林家。
這之後,他們每隔十日來一次,來了就專心讀書做文章,一步都不多走,似乎真的隻把林家當第二學堂。
這段時間,河南的消息一道又一道遞入了京中。
河南巡撫、布政使、道員、軍中指揮共八人,欺上瞞下,虛報水旱,多收賦稅,貪汙賑災銀兩,已全家下獄,家中一應人口財產,皆被抄沒。八家共抄出黃金三十萬三千一百兩,白銀九百二十三萬九千兩。這些金銀全部就地用於真正的賑災和民生恢複,餘下財物收歸國庫。
河南下轄十府、四直隸州,共有八個知府,三個直隸州的知州,和下麵三十六個知州、同知、知縣等各自有罪,皆奪官回京受審。
上命禮部侍郎江明德為河南巡撫,又親選了河南布政使和幾處道員,令即日赴任。命吏部尚書林海速選出各地知府知州等地方官。
凡
在朝為官的,誰沒有幾條門路?
一時間,求救的帖子雪花一般飛向江家、林家和京中各高門顯貴之家。
江家又開始閉門不出。
林家比江家還早一步。
畢竟找江家的人隻為求情,找林如海的還有想求官的。林家接到的帖子比任何一家都多。
禮物不能收,這些帖子也不能回複,但也不能不看。
寧安華看得頭大,給家裡所有人都分了任務。
但在兩家杜門謝客的下一個休沐,江明越和溫澄還是來了林家。
兩人帶著溫夫人的親筆信。
江明越對寧安華長揖:“晚生與舍侄多承寧翰林教導,深感自身無知無能,望能長留貴宅,與張兄一同上學,盼夫人首肯。”
看完溫夫人的手書,寧安華掃視他們二人,問:“是誰的主意?”
江明越一頓。
寧安華:“說實話。”
江明越低頭:“是晚生的主意。”
寧安華:“很好。”
她道:“我為人霸道,不喜講理。你們既要長住,就得聽我的。”
江明越忙道:“晚生妄評,夫人深明禮義,氣度高華,何來‘霸道不講理’之說?客隨主便,晚生等自是要聽夫人的。”
寧安華一笑起身:“你們知道,我家不論男女都習武。你們先和我走幾招,才能入我家的門。”
江明越和溫澄都道:“但請夫人指教。”
幾刻鐘後。
寧安華收刀,讓寧安碩把癱在地上的兩人扶起來,笑道:“一時手重了。”
江明越渾身都疼,累得頭暈,卻知道寧夫人並沒下狠手,踉蹌著起來行禮:“多謝夫人指教。”
溫澄隨後爬起來,也是一禮。
寧安華看他們並無不服,心道心性都還不錯,讓人扶他們去住處上藥。
自有江家的人回去拿他們的行李和日常使用的東西。
林如海至晚回來,聽得他二人已住下,又挑剔了幾句。
寧安華往他嘴裡塞小籠包:“快吃完了睡覺,不然又睡不到三個時辰了。”
二更過半,林如海把兩籠包子都吃了,喝了一碗消食茶才睡。
……
皇命緊急,江明德赴任未帶家眷。
冬月之前,林如海也定好了各地知府、知州等,京中·共有數十官員放了外任。
寧安碩這一屆的庶吉士提前散館。寧安碩留在翰林院,為正七品編修。
張裕成亦是世宗皇帝在時的進士,因是翰林院出身,外放連升三級,被點為一地知府。
他先行趕去任地,柳月眉年後再帶孩子們過去。
年前,柳月眉來林家接孩子們回家。
她默默坐了半個時辰,就著一壺茶吃光了一碟杏仁酥餅,笑道:“我讓他把朱綿帶去,他不帶,讓我路上賣了。我才不賣。賣了她,誰知有沒有下一個。留著也好警醒我。”
朱綿就是那個新鮮的十六歲女孩子。
寧安華把廚上杏仁酥餅的新方子給她:“孩子們要不要留下?”
張如璿也五歲了,說大不大,說小,也到了上學交朋友的年紀。若柳月眉把孩子們留在林家,他們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將來有更好的婚事。林家女孩兒們也能多幾個玩伴。
柳月眉搖頭:“他的孩子,他就該上心照顧,哪有都留給你操心的道理?”
就是家裡太讓他輕省了,他才生出那麼多妄念。
再讓孩子們在外幾年,他就該連琢兒瑛兒幾歲都不知道了。
除夕將至,江明越和溫澄回江家過年。
今年江家的年禮比往年加厚了一倍。林家也加厚一倍回了過去。
一個多月前,欽差接到聖命,從河南分兩路,一路轉至浙江、安徽,一路轉至山西詳查。
風波未平,京中新年也不甚喜慶。
皇上仍在孝期,今年宮中也未開宮宴。
寧安華順利把寧安碩和林黛玉的婚事混過去了。
年後,柳月眉帶孩子們前往張裕成任地。
寧安華送她到了城外十裡。
直到皇上出孝,震驚全國的這樁虛報災情貪腐大案才終於來到尾聲。
浙江、安徽、山西三地又查抄了十數家高官,上百官員回京受審。
賈雨村立功極多,升為都察院正三品左副都禦史。
上深感百官無人約束,命儀鸞衛增設南鎮撫司,總管儀鸞衛內部諸事。
儀鸞衛北鎮撫司建昭獄,監察百官,專審大案重案。
一日,替皇上擬旨後,寧安碩要告退出殿。
皇上卻笑道:“你且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