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今年的豐收,村長讓大家夥全都下田出力,基本男女老少都被派去挑水乾活了,擔心唯恐慢上一步,河渠的水就被上流的村落截走或者乾涸,讓他們村沒得用。
幸好他們村旁的那條河水流量夠可以的,沒有在大熱天裡日頭的炙烤下枯竭,也因此沒有叫上流幾個村子冒然截了去。
就這麼緊趕慢趕的,眼瞅著村裡一大半的地都灌溉過了,村長和老一輩終於稍稍緩上一口氣。
隻不過這一口氣還沒出完,鎮上就突然派人過來通知讓村長去開會,道是有事情要說。
村長覺得這時候讓去開會有點沒事找事,畢竟村上的灌溉事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關乎一年的收成嘞,這猛不地就把主事人叫走是想乾啥呢。
但是領導的命令在那兒擱著,村長沒法不聽,隻好先讓村裡幾個有威望的老人暫代他管著澆田的事兒,他自個兒則騎上衛斯年借來還沒來得及用的洋車子,跟著前來通知那人咣咣響地去鎮上開會了。
因為有幾個族老在,少了村長其實沒啥,大家夥按照之前的安排該乾啥還乾啥。
隻是等到後晌村長從鎮上回來後,立即在當晚敲響了銅鑼,召集村民們開會,向大家夥宣布一個炸雷般的消息。
就在鄉親們緊急抗旱的關鍵時候,上頭又下發了新的指示,要建立什麼農業生產合作社。
他們三裡村接到了領導的任務,也得緊跟組織的腳步建一個,積極響應號召。
村民們聽了村長的一席話之後麵麵相覷,誰也沒先開口,實際上心裡頭對此真沒啥積極性,有那心力還不如下地多挑兩桶水呢。
但這件事吧,就如同當初成立互助組時一樣,不做真不行。
然而村長也知道大家夥現在最關注的還是地裡的旱情,對旁的不想多放什麼精力,所以還得想個簡便的法子出來,既能應付了領導布置的任務,還可以省了大家的功夫,以便留出更多的時間伺候莊稼。
村民們討論了一番,最後索性省事兒地將之前村裡那幾個互助組收攏到一起,簡單命個名算交差了,就叫三裡村生產合作社。
三裡村生產合作社成立的當日沒啥特彆的,除了村長為此特地又往鎮上跑了一趟,其他人全忙著挑水澆地抗旱,根本沒意識到新的形式對他們以後生活的影響。
直到抗旱結束,緊跟著又要忙著往田裡施肥時,合作社帶來的變化才突出在眾人眼前。
首先,最明顯的是地不是自家的了,村民們的所有土地都收歸合作社所有。
其次勞動的形式也跟著變化,互助組被解散歸於合作社,勞動集體分配,公糧集體交,收獲也集體分成等等。
眾人聽的一臉懵,大致了解到什麼都不是自家的了,全都是社有國有,隻有地裡的活還是要他們乾的,至於最後的收獲能留下多少,不到時候見著了誰也不敢肯定。
如此一來,大家沒了生存根本,開始人心惶惶起來。
村長自個兒也不怎麼明白,但為了安撫鄉親,他不得不找機會一場連一場地開會解釋,最後嘗試著用新的組織方式安排活計,讓大家夥忙起來才將將安定住人心。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田裡的施肥工作如常進行著,隻不過勞作形式與往年不同罷了。
大家起初不是很習慣,之前隻需要忙完自家地裡的就行,現在村裡所有的地都是合作社的,每天做活的地方需要看安排,不一定是到哪塊地頭乾,搭伴的人也不固定,猛不地還有點不習慣,隻得慢慢磨合適應。
忙完這一陣,村民們沒有歇下來,繼續忙著收油菜。
本來是各家隨手在田間地頭院前院後撒下的種子,等到收獲榨出油就是一年的用量,結果現在全成合作社共有的了,收了後不僅要按照收成上交一部分,剩下還得平分,這下有人歡喜有人憂,更有的不免聯想到秋後的糧食分配上,頓時心思不一。
錢寶幺就見到家裡的錢父錢母背著兩個閨女在暗地裡唉聲歎氣,本來他們家今年可以多榨些油賣掉換錢的,結果形勢一變,現如今能分到的油夠接下來一年用的就不錯了。
好在他們家有四口人,在村裡的家庭中不算多也不算少,多少不會吃太多的虧。
不過那些人口多的家戶可是要賺了,往年吃都不一定吃得飽,現在輪到均分均配,估計不僅能吃飽,還能有所盈餘嘞。
虧的多是家裡人口少地又多的人家,那才是血虧。
可上頭是這麼安排的,吃虧也沒辦法,隻希望之後這種新勞配方式能更完善些才好。
一場勞動過後,大家夥漸漸適應新的勞作分配形式,迅速成為合格的合作社社員。
盛夏來臨,合作社給社員們派發了給玉米授粉、幫棉花樹捉蟲等勞動任務,每一個在社的社員都要領取任務去勞作賺工分,不然秋收後沒得換糧食,下一年沒得吃喝。
衛斯年和他那群小夥伴因為這個被影響的不小,也不得不拿起鐵鍁鋤頭頂著大太陽下田老實乾活。
以前他們能上山下河捉些野物什麼的送到集市上賣,或者找點彆的活計賺些銀錢就能裹住一眾小夥子的吃喝。
但是現在不行了。
河裡魚蝦、山上的兔子野雞之類的都變成公家的,不能再讓他們明目張膽地去抓去逮了,連到集市上賣都小心翼翼的,還要頂著被鎮上的糾察小組逮住坐班房的危險。
而且隨著上頭政策的施行,慢慢地大家察覺到,自由買賣的集市估摸著也快不存在了,因為所有的東西都要上交公有、集體買賣,私自去弄就是挖社會主義牆角,被抓到是要被批評宣告的,不光丟錢丟物還丟人,那誰頂得住啊。
這麼著一段時間後,等到夏去秋來,事情果然如同有些人預料的那般發展。
眾人發現即便有錢,想買糧食之類的東西也得去國有的糧站雜貨店,私開的攤販基本沒進貨來源、也沒什麼可賣了。
隻有偶爾哪處偷偷開的小集市上,還能見到往常交易的那些最普通的生活物品。
錢母為此唉聲歎氣不少次,因為這麼一來,他們家想一次性買齊油鹽醬醋茶都是問題,也不知道上頭是怎麼想的,現如今什麼都管製起來,還沒有往年生活的自在。
但具體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他們小老百姓啥也不敢說,啥也不敢問,隻適應著儘量讓自家過的好點吧。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們這邊天高路遠過的比彆處其實還好一些,起碼暫時餓不著。
然而和以前是沒法比的,鄉親們為此都有些怏怏不快。
直到田裡的莊稼成熟,該秋收了,眾人才終於渾身一震來了精神頭。
秋收好,收完就有新糧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