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的話很快就被傳了出去。
無論是天無二主還是社會公器,以及孔家僭越,都讓文人們驚歎不已。
他們驚歎於太子的智慧,鄙夷孔家人的愚蠢,感慨孔聖人居然有如此愚蠢之後人。
雖然他們老早就知道孔家有許多後人既蠢又毒。
“隻要皇上還尊孔,衍聖公其實不重要。”
“以前那奉祀君就挺好。孔家後人就老老實實給祖宗上香,少做事少犯蠢。”
“我早就想說了,孔子是天下共師,但這和孔家人有什麼關係?都隔這麼多代了。”
“彆說隔那麼多代,那繼承孔子學問的聖人們,也沒有一個姓孔啊。”
“嘖,說起儒家僅次於孔子的聖人,原本位列孔子之後的是顏子、卜子。發明章句,始自卜子。後來者居然跳到了他前麵,這是哪門子的尊古?”
“最可笑的難道不是前明嘉靖時一個區區進士張九功,寫了個什麼狗屁不通的《禆補名教疏》,謾罵荀子,把荀子移出孔廟,滑天下之大稽。他是什麼玩意兒!居然敢評價聖人!”
“咳咳,這個小聲點。唉,若不是荀子,暴秦時,儒家就不複存在了。漢唐時的經世儒家,多是傳承荀子學派。隻到了元朝至順元年,孟子才被加封為亞聖,僅次於孔子。明代宗時,降原本的亞聖顏子為複聖。之前荀子地位一直比孟子高,唉。”
“元朝啊……哼,那明代宗以朱子代荀子,不就是前明皇帝被一群文人吹捧,說朱家皇帝是朱熹之後,要給自家祖宗臉上貼金嗎!”
“慎言!朱子確實也是聖人。”
漢臣們麵麵相覷,然後各自埋頭工作,不敢再說。
胤祉正好被胤礽派去給文臣們打下手,好彌補他逼死大臣的名聲。他眼睛滴溜溜轉,把漢臣們的言論都記了下來,跑回去和胤礽分享。
胤礽一邊批改折子一邊做表格一邊回答:“那麼你讀了那麼多史書,能說出為何宋之後尊孟貶荀的原因嗎?元朝時為何再次推崇孟子,明朝又為何把荀子移出孔廟?”
胤祉靠著胤礽,一邊騷擾胤礽批改折子,一邊道:“荀子行王霸之道,遵循莊子內聖外王。孔子師於老子,也有內聖外王思想。荀子又言‘有法無天’,‘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而宋沒有外王的條件,隻能重新尋找立國的理論……”
胤祉侃侃而談。
胤礽放下筆,慈祥地看著自家弟弟。
至少在對經史子集書籍的理解上,他這個三弟弟絕對不會輸給當世任何大儒。
胤祉說到了點子上。
荀子和孟子都認為人人都可為聖,隻是前者認為需要法理約束,後者認為更重道德修養。
荀子的徒弟走了極端,就成了法家,忽視內在休養,隻看嚴苛法律;尊崇孟子的人走了極端,一味要求內在休養,忽視人的自律力其實沒那麼強。
其實荀子孟子的理論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儒家。即,人既要內修道德,也要被外在的法令約束。
隻是這就和後世網上吵架一樣,越極端的言論越能吸粉造就粉圈,支持荀子就不能支持孟子,支持孟子就不能支持荀子,二極管現象,史書中就有了。
胤礽等胤祉說完之後,拍著胤祉的肩膀道:“要多讀史。我們的曆史太長太長,後人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幾乎都能在史書中找到前車之鑒。”
胤祉點頭:“可惜他們都不肯聽我說話,隻有太子哥哥誇我說得對。”
胤祉有些委屈。大家都把經史子集倒背如流,憑什麼我就不配和你們一起聊?
胤礽想了想,正好有件東西要拿出來:“他們不和你聊,那你就披個偽裝和他們聊吧。給你看個東西。”
胤祉趴在胤礽肩膀上:“什麼什麼?”
胤礽笑道:“學術月刊和報紙。”
胤祉看著胤礽跟變戲法似的從桌子底下抽出來的兩樣東西,不斷伸手去扒拉。
胤礽把胤祉從身後拉到身前:“好好坐著看,彆頑皮。”
胤祉坐直身體,翻開胤礽所說的學術月刊和報紙。
學術月刊和報紙的事,胤礽早就在張羅了。
雖現在有了活字和雕版印刷,但因識字的人不多,排版很麻煩,所以要在短時間內刊印大量書稿非常困難。
學術月刊是集合北京大學辯論時的文章,定價稍貴一點,學子們也能買得起;報紙就必須虧本大甩賣,幾個銅子就能買,爭取能識字的人都能買得起。
胤礽原本是這樣想的,實施的時候,他愕然發現,報紙的成本居然比學術月刊高許多。
他原本定的是日報。但就算他每日都能搜索到新鮮的事,可每日找人排版印刷,成本高不說,還非常容易出現錯漏。
後來胤礽將其改成周報,但因報紙尋求量太大,仍舊隻能停留於理論階段。
轉機在於印刷機的改良。
雖然活字印刷是華夏北宋發明,但之後技術就一直停滯不前。在1439年,即明英宗朱祁鎮時期,德國人穀騰堡發明了印刷機。
印刷機雖然基礎理念仍舊是活字印刷,但穀騰堡改良了紙張、油墨、活字等,拿出了一套高效的印刷程序,讓印刷術進入機械時代。
胤礽出訪時,帶回了幾台最先進的印刷機,讓大清的工匠們集思廣益,做出漢字印刷機。
結果折騰了這麼久,漢字印刷機終於被造了出來,卻不是那些工匠們的功勞,而是一位叫李彤的女子。
李彤,姓富察,太子妃候選人之一,現在快被康熙剔除出太子妃候選人了,因為她在貴族女眷中風評極差。
李彤幼時還好,現在長大了之後,日日就捧著些男人看的書籍冥思苦讀,和工匠們混做一塊,還與傳教士們結交。
雖現在大清貴族女子風氣開放了一些,李彤也是世人眼中的離經叛道。
更令人鄙夷的是,她居然喜歡做手工活,支持胤祉的觀星論,琴棋書畫全部平平無奇,畫圖隻喜歡描繪工具圖和星圖。
據說李彤每日出門,都會被貴族女哂笑。她後來漸漸偽裝了才敢出門,以往閨中好友全部與她疏遠。
家中人因為有康熙誇獎過她的貢獻,還是對她的行為較為支持。隻是李彤的母親也在外歎息,待李彤訂婚之後,定會讓她洗心革麵,學學怎麼當賢妻良母。
有康熙的旨意,李彤在奴仆的陪同下,能戴著帷帽自由出入科學院,胤祉和她很熟。
胤礽刻意回避太子妃的事。他對李彤的了解,全是胤祉一張小嘴叭叭叭說的。
胤祉挺佩服李彤,因為李彤比他聰明。
胤祉也挺可憐李彤,據說李彤現在總是鬱鬱寡歡,越來越沉默寡言。
胤祉搖頭晃腦:“汗阿瑪也真是,為何非得讓一女子修習科學?她真淒慘。”
胤礽揉著胤祉的腦袋:“那你能從大清人中找出一個能取代她,和大清科學院中的外國人們分庭抗爭的天才嗎?”
胤祉語塞。
確實找不到。正因為找不到,康熙才給李彤下旨啊。
整個大清科學院,目前竟無一大清男子能跟上那群外國人的思路,康熙麵上無光啊。
胤祉歎氣:“可再這樣下去,她會被逼死吧?”
胤礽沉默。
他想起了一個人。乾隆時期女科學家,王貞儀。
胤礽是文科生,對科學家了解不多。但他中學時候,一顆小行星以“王貞儀”之名命名,父母對王貞儀大加讚揚,他順帶也了解了王貞儀的事。
王貞儀是數學家、天文學家、醫學家,並精通物理。因喜好不符合那時婦德標準,她的婚事很坎坷,二十五歲時才與一位思想開通的秀才成婚。
可惜,開明的父母、開明的丈夫,並不能減輕這位“離經叛道”的女子所承受的壓力和痛苦。再加上她為了觀測天文所受的勞累,僅僅二十九歲,王貞儀就積鬱成疾,積勞成疾,與世長辭。
王貞儀臨死前,囑咐丈夫燒掉她的研究手稿。一位科學家在臨死前要求丈夫焚燒她的研究手稿,可想她當時的心境。
還好她的丈夫留下了部分手稿,用儘後半生的時光,將其手稿刊印出版,才讓後世人窺見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的吉光片羽。
李彤,難道是康熙朝的王貞儀?
當看到李彤在如此絕境下,發明出漢字印刷機時,胤礽心頭有些鬆動。
他一直排斥甚至厭惡太子妃的存在。
這排斥和厭惡不是因為太子妃,而是因為自己。
太子妃頂多專寵三年,生不出兒子就會有側妃,胤礽敢反對,康熙就會讓太子妃“病逝”;
胤礽大部分感情精力都用於維持父親兄弟的關係上,太子妃必須和他一樣,私人感情都得為胤礽的父子情兄弟情讓路,否則康熙也會讓太子妃“病逝”;
胤礽忙著事業,忙著把大清這架破舊腐朽馬車修修補補,根本沒有精力去照顧和疼愛太子妃……
或許在這個時代,胤礽不重女色、不打罵太子妃、尊重太子妃,就已經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太子丈夫”。
可胤礽的人格來自於現代。他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