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剛生出點念頭,就無奈掐滅。
連八旗軍隊他都管不了,還替什麼文藝建設和思想建設。
何況現在的底層士兵在將領眼中根本就是草芥。他若提升底層士兵福利,加強底層士兵思想建設,且不說這巨大的耗費在朝堂上通不過,就是通過了,將領也會將其搞砸,底層士兵們也不會領情。
在糧餉尚不能保證完全到達底層士兵手中的封建時代,有那個精力和錢,還不如先保證士兵們吃足餉再說。
隻有保證了生存,才能提其他,否則就是空中樓閣,不過是自我感動。
至於急需娛樂的將領……他們自己會找樂子,不需要胤礽替他們擔心。就算胤礽替他們擔心了,他們也會自己找樂子。
胤礽到達胤禔的大營時,走了足足十日。
他若是隨康熙出行,估計五日就到了。但帶著士兵,卻要走足足十日,可見行軍有多麻煩,八旗士兵的耐力有多弱。
胤礽所率領的軍隊進軍速度還算快的。
胤礽剛到,胤禔先給了胤礽一個擁抱,然後抱怨道:“幸虧我早早駐守在這裡,否則噶爾丹現在已經渡河,兵鋒估計都快壓到京城了。你最晚出發,居然最早到,誰敢信?”
胤礽十分疑惑:“左路軍和右路軍還沒來?”
胤禔聳肩攤手:“隻派了信使來。裕親王說他那後勤沒到,將士們拖拖拉拉不肯走;恭親王的信更好笑,說他迷路了。”
胤礽:“……他迷路了,信使怎麼到了?”
胤禔道:“一些人迷路了,一些人沒迷路。”
胤礽按壓著太陽穴:“那就讓沒迷路的先來!他們怎麼能讓大哥你獨自麵對大軍?!如果不是中路軍裝備精良,又早早修築了堡壘,你們怎麼敵得過噶爾丹數倍於你們的兵力?!”
胤禔冷漠道:“大概他們也知道我們新軍裝備精良,還有堡壘依靠,所以就懶散了吧。”
胤礽深呼吸了幾下,道:“你把禁軍整編一下,補充中路軍的人手。禁軍中也有從東北曆練過的熟手,那些人都給你。我督戰不需要帶太多人。”
胤禔點頭。
他毫不顧忌地把軍隊的事交給了胤礽的一半,讓胤礽幫忙整理後勤。
中路軍名義上的另一位將軍董鄂·費揚古探頭看了一眼,又縮頭回去,當好他實質上的副將。
胤礽清點傷亡的時候,神色更加難看。
中路軍雖說是大清目前教育、裝備、訓練都最為優良的軍隊,是康熙和胤礽心目中的“中央軍”。但中路軍中的將士也是人,是人就會死。
即使中路軍儘可能的減少了傷亡,在噶爾丹數倍於中路軍的不斷騷擾下,傷亡仍舊觸目驚心,已經損失近兩成兵力。
胤礽甚至懷疑,這就是左路軍和右路軍進軍緩慢的原因。
他們知道中路軍隻忠於皇帝,所以故意晚到,削弱中路軍的實力。
裕親王和恭親王肯定不會這麼做。但八旗軍隊各自為主,旗主的軍權還未完全削減,裕親王和恭親王不一定能好好控製軍隊。
“不用想太多,他們還不敢做這麼明顯。”胤禔看出了胤礽的擔憂,安慰道,“他們隻是單純廢物,才來得這麼慢。”
胤礽抬起頭:“有多廢物?”
胤禔道:“裕親王出發的時候,本是急行軍,結果才急行軍一日,八旗士兵就叫苦不迭。他信中說,後勤未到隻是借口,實際原因是,八旗將士拖著大量輜重,單純跑不快。”
胤礽道:“恭親王那裡也是單純跑不快?”
胤禔點頭:“不,他真的迷路了。”
胤礽:“……”
他再次按壓太陽穴,把火氣壓下去。
胤礽想起了前世第一次征伐噶爾丹的事。
第一世中,康熙早就覺察到了噶爾丹的動靜,並早早做出了應對措施。
他先派索額圖和羅斯國簽訂合約,讓羅斯國不準再給噶爾丹提供武器;又派人去找噶爾丹的大侄子,聯合噶爾丹的大侄子騷擾噶爾丹的後路;還寫信給某大喇嘛,說噶爾丹已經是窮途末路,讓某大喇嘛彆再暗暗幫助噶爾丹。
做完這一切後,康熙就派兵遣將,要圍剿噶爾丹。為了能成功圍剿噶爾丹,康熙提前了許久調動軍隊,同時寫信給噶爾丹偽裝求和,說自己隻是派人勘定新的邊界。
康熙做足了萬全準備,卻抵不過八旗軍隊的懶散拖遝——大部分八旗軍隊居然在集合前二十天、甚至十天前才拔營。等第一支八旗軍隊到達的時候,噶爾丹已經在河對岸休息了七八日了。
原本的圍剿,變成了噶爾丹以逸待勞,導致清軍和噶爾丹第一次交鋒大敗。
胤礽揉了揉許久太陽穴,才將心中火氣壓下去:“八旗製度必須改。八旗軍隊還有戰鬥力嗎?!”
胤禔歎了口氣,幫胤礽按壓頭部穴位:“有。八旗再不行,比噶爾丹還是行一點。彆皺眉了。聽說弟媳送給你一個稀奇玩意兒?給哥哥我玩玩?”
胤礽白了胤禔一眼:“說正事呢。”
胤禔道:“可以邊聽邊說正事。聽說那個叫五音盒的東西演奏的音樂挺好聽。你回去讓弟媳給哥也做幾個。”
“嗯。”胤礽還是把五音盒拿出來,讓胤禔聽音樂。
聽著五音盒傳出的音樂,胤礽的心情終於平靜下來。
音樂的確有調解心情的作用。
“我派人傳命,不管那些跑不動、迷路的人。左路軍和右路軍能來多少來多少。”胤礽道,“收到信的一日內沒人到,就追究裕親王和恭親王的責任。”
胤礽點頭。
他想,或許裕親王和恭親王正等他的命令。
事實的確如此。
裕親王和恭親王剛一接到胤礽命令,就下令全隊整編,立刻快速前往集合地點,若不能按時到達中,斬其領隊。
“太子帶著禁軍比我們後出發都到了,你們掂量掂量自己的腦袋!”
當聽到太子都到達之後,懶懶散散的八旗將士終於怕了,趕緊死命往前跑。
雖然到達的軍隊隊列十分混亂,不像是一個大國的軍隊,就像是從哪跑出來的雜牌土匪軍隊一樣,好歹人都到了。
當將領到達時,胤礽立刻將中路軍的傷亡甩給這些將領:“這些因為你們晚到而犧牲的人,有許多都是勳貴子弟。孤會一一寫信給他們的家族,告訴他們因為救援遲遲未到而戰死。”
眾將領駭然。
“太子殿下……”老好人裕親王想打圓場,讓氣氛不至於那麼尷尬。
胤禔打斷裕親王,懶洋洋道:“你寫什麼信?哪用這麼麻煩。老三手中有報紙,把救援遲遲未到的事刊登在報紙上,給所有人看。哦,對了,把救援遲遲未到的原因也寫上,什麼下雨了不想走,什麼今天黑得早所以得早點紮營,還有走錯路的,把物資忘到上一個營地的……”
胤禔掃視了眾人一眼:“本王恨不得生在皇瑪法時啊。以八旗現在的戰鬥力都能橫推前明,若是本王生在那個時代,估計隻需要幾個月就能平定中原,這還要算上趕路的時間,哪需要等那麼久?”
論陰陽怪氣,胤礽遠遠不如胤禔。
胤禔一陣話後,將領們臉色如打翻了調色盤一樣,精彩極了。
他們紛紛跪地求處罰,還說要立刻卸甲返京。
胤礽不可能讓他們卸甲返京。
這群人明麵上是認罪,實際上是威脅呢。
陣前換將是大忌。他們有恃無恐。
不過胤礽雖然不敢陣前換將,卻敢陣前搶奪他們的兵員和輜重。
胤禔笑著半跪在地上:“臣在。”
胤礽道:“你重新整編軍隊。現在八旗軍隊亂糟糟的像什麼樣子?看上去是像能打仗的嗎?趁著噶爾丹掛起了兩日的免戰牌,你好好幫幫他們。”
胤禔笑道:“臣遵命。”
胤礽道:“你們旅途勞累,直親王幫你們整頓軍隊,你們有意見嗎?”
一群戴罪立功的人能有什麼意見?他們先主動交出兵權說要卸甲回京認罪,現在胤礽順著杆子往上爬,沒有解除他們的兵權,隻是讓直親王幫忙整頓,他們於情於理都無法反對。
而且他們也不相信胤禔真的能整頓他們手下的兵。
雖直親王“吹”得厲害,什麼滅國之功,但沒有親眼看到的人,總是不會相信的。
在他們看來,直親王連親都還沒成,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打仗是需要經驗的事,直親王才多大?
當他們發現,自己的士兵居然少了一小半,剩下的人滿臉遺憾,捶胸頓足為什麼沒有好好訓練,沒被直親王選中時,他們都懵了。
他們想破頭都想不明白,為何直親王能把他們手下底層軍官和士兵全部“騙”走。
當他們聽了士兵的話,就更不明白了。
胤禔隻說了一句話,“我直親王不吃你們的餉,帶你們立功”,這群人就信了?
這空話自己也能說啊!
士兵們都沉默不語。
你也知道這是空話啊?
但他們來到這裡的時候,就已經和中路軍的人聊過了。
直親王的中路軍都是按時按量發夠了糧餉,而且從來不吞沒士兵的戰功。直親王還身先士卒,自己的戰功比誰都多。
直親王是皇帝的親兒子,有很大的封國,不屑於搶奪他們的糧餉和功勞。他們當然願意跟隨直親王征戰。
無論他們再懶散不想戰鬥,上了戰場都很危險。
既然都危險,為何他們不跟著一個可能能讓他們立功勞,讓家裡人日子更好過的將領?
何況,就算沒立下功勞,他們死前能吃頓飽飯也不錯。
可惜,這些將領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