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知道胤禔遲早會就番,而且是“早”,不是“遲”。
但他沒想到會這麼早。
胤禔今年剛成親,按照常理,康熙應該至少讓胤禔在京城待個一兩年,至少等第一個孩子出生時,才會放心讓胤禔出門。
沒想到胤禔不到一年就閒不住了。
直親王府中,胤禔一邊往嘴裡丟油酥花生,一邊道:“在京中我快閒出病來了。安南國搶我的封地,你預言的歐洲大寒災的事也需要我來做,不如早點離京就番。”
胤礽給胤禔斟滿酒:“我知道。我隻是羨慕你可以到處亂跑。”
胤禔笑道:“這有什麼羨慕的?趁著汗阿瑪還在皇位上,你想亂跑也能跑,你就是舍不得這些弟弟們。”
胤礽歎氣。
的確如此。現在弟弟們越來越多,年紀最大的兩個快進入叛逆期,年紀小的也都到了貓嫌狗厭的年紀。不像以前,弟弟們都還小,他和大哥不在,他們自己也不會有什麼大矛盾。
他努力了這麼多年才讓家裡變得這麼溫馨,若是因為他和大哥在外麵忙於國事,耽誤了弟弟們的教育,讓弟弟們走入歧途,那就太難過了。
胤禔道:“所以哥先出去浪了。三弟四弟也長大了,我相信他們能保護好你。”
胤礽哭笑不得:“是我保護他們。”
胤禔道:“偶爾也讓你的弟弟們保護一下你。”
胤礽笑著抿了一口酒:“大哥啊,我有很多弟弟,但是隻有你一個哥哥啊。”
胤禔促狹道:“你這麼說,我都不忍心走了。”
胤礽道:“那你留下?”
胤禔道:“不留。”
胤礽難得罵人:“那你說個屁。怎麼就隻有花生米?你堂堂直親王府,連點下酒菜都沒有?”
胤禔道:“我讓人在彆院做烤全羊呢,現在吃多了下酒菜,等會兒吃不下烤全羊怎麼辦?”
胤礽道:“幾碟小菜倒不至於讓人吃不下烤全羊。”
胤禔白了胤礽一眼:“你就嘴饞。好,你等著。我讓你嘗嘗你嫂子的手藝。”
胤禔向身後侍從吩咐了幾句,繼續道:“汗阿瑪肯讓我把福晉帶走,這一點我倒是沒料到。”
胤禔的封國太大,將來肯定是會拆分。
而且康熙沒打算給所有兒子封國。至少許多兒子年輕時都要留在京中,封國隻是在經濟上給他們供奉。
這些封國的行政官員,仍舊是大清派遣。
康熙決定,若有能耐、皇帝又足夠信任的親王才能就番,就番之後,親王雖不能掌控官員任免,但親王就相當於當地“總督”,是手握軍權和行政權的最高長官。
當親王死後,後代不一定能留在當地。
如果後代變成了郡王,就必須回京;如果能繼承親王、且有能耐,大概率會和其他親王換領地。
即使是海外,康熙也不會讓親王一家做大。
這親王海外封國製度是康熙首創,所以康熙想怎麼弄就怎麼弄。
胤禔又十分“好說話”。他知道,以他和太子的關係,若他兒子夠有本事,說不定會破例留在他現在的藩國,也說不定會前往更好的藩國。
若他兒子沒本事……沒本事就回京城當個閒散王爺啊!在海外沒本事可是會丟命的!
剩下的皇子離成年還早,胤禔同意,這稍顯苛刻的親王海外封國政策便如此定下來了。
胤禔知道康熙會限製他,所以他以為康熙會讓大福晉留下來,就像許多將領的家人都在京城一樣。他要帶走福晉,還需要和弟弟一同努力一番。
誰知道,他還沒提帶走福晉的事,康熙主動說讓福晉和他一同離開,幫他打理封國中事。
“你的腦子除了打仗的時候好用,其他時候都懶得動,其他官員和你報告,你也懶得聽。沒你媳婦幫你翻譯一遍,你說不準就等著官員自己做,做不好你直接砍人。”康熙沒好氣道。
胤禔當時十分疑惑:“對啊,官員自己做,做不好直接砍頭,這樣做不是很高效嗎?”
康熙氣得從龍椅上跳下來踹胤禔的屁股。
胤禔已經很高了,康熙踢胤禔屁股這件事有點高難度,反正胤礽旁觀的時候差點笑出來。
胤礽道:“大嫂能陪著你一起去,我就稍稍放心些了。你為了大嫂,應該不會置自己與太危險的地步。我也不在你身邊,你若攤子鋪太大,我可沒辦法及時幫你收拾,你自己掂量。”
“嗯嗯嗯,好好好。”胤禔敷衍,“繼續喝酒。你真是越來越囉嗦。”
兩兄弟沒說什麼感傷的話,隻是繼續喝酒,繼續吃菜,繼續嘮嗑家常。
胤礽在直親王府小住了幾日,還把小阿哥們也帶來直親王府煩胤禔。
康熙給小阿哥們放了幾日假,他們好好和胤禔告彆。
以前胤禔也曾經和胤礽出訪海外好幾年,他也曾在草原駐紮。但無論是去海外,還是去草原,所有人都知道胤禔會回來。
但現在,封國才是胤禔的“家”了。
他回京是探親,再不是回家。
即使康熙讓胤禔過年的時候儘量回京,胤禔也答應了。但隻一年幾日的見麵,對於感情深刻的親人們來說,顯然杯水車薪。
小阿哥們都小心翼翼圍在胤礽身旁,不敢去說胤禔走之後的事。
他們都知道,太子哥哥和大哥從小一起長大,時刻黏在一起,無論立功還是受傷全是一起。
京中所有人都稱直親王是太子的“影王”。他們都以為,直親王會一直留在京中、留在大清國境內,成為太子的左臂右膀,幫太子鎮壓群臣,做太子不好做的事。
誰知道,直親王在剛成婚,居然就要去南洋就番,皇帝還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