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本人,雖然用李白類比非常侮辱李白,他連給李白提鞋都不配。但唐玄宗對李白的態度,確實和康熙對高士奇的態度差不多。
康熙很喜歡高士奇的詩文,但一直沒有重用他。
和李白不同的是,唐玄宗沒想過給李白機會。但康熙真的給了高士奇很多機會。
康熙是一個喜愛一個人,就會比較誇張的對這個人好,不斷給這個人加壓,把對方幾乎累死的狗皇帝。
高士奇深得康熙喜愛,隻要他能顯示出一點點寫詩作文和編書之外的本事,康熙肯定能讓他成為朝中重臣。
但高士奇就沒能點這個天賦點,讓康熙也分外無奈。
康熙甚至想把高士奇丟給陳廷敬去磨煉一番,或許更狠一點,丟給胤禔磨煉。
但看著高士奇那虛弱的文人身體,康熙擔心高士奇一命嗚呼。
陳廷敬以前也是個文弱文人,現在陳廷敬雖然騎射功夫比不上八旗精銳,但他現在是雙槍老……老學士,一雙火銃插在腰間,眨眼就能取人性命。
康熙試圖讓高士奇學習射擊,這個不考體能。
結局……不說也罷,隻說旁邊的小太監好可憐,幸虧他閃得快,隻擦傷了胳膊。
康熙對高士奇的愛護,高士奇深深感受到了。
所以他更頹廢了。
當胤礽年幼的時候,他是那麼意氣風發,認為他現在腳下的高官厚祿隻是起點。
現在康熙怎麼拉他推他,他都紋絲不動。
康熙累了,高士奇哭了。
他是不是應該致仕,多琢磨一下寫出更好的詩文,這說不定也能名垂青史?
但他真的不甘心啊!嗚嗚嗚。
高士奇拿起試卷,使勁琢磨。
他琢磨來琢磨起,屁都沒琢磨出來一個。
他不明白啊,想破腦子都想不明不白,為什麼國外會是這麼一副鬼德行。
他更想不明白,要怎麼改變他們的鬼德行。
高士奇捧著試卷,淚流滿麵。
他還是提前致仕,回家寫詩作文吧。
胤礽得知高士奇的困惑之後,搖了搖頭,倒是沒有笑話高士奇。
這很正常。
看到社會上的種種黑暗和矛盾,但想不出為何會變成這樣,想不出還如何解決這件事,多正常?
那麼多曆史中的先賢在臨時前都在高呼不解不甘,高士奇……也就比那些困惑的先賢差了一點點。
差不多和看著政治題抓耳撓腮最後得了一個卷麵分的學渣差不多。
胤礽寬慰了高士奇幾句,說了幾句讓他彆著急的廢話。
然後他就要忙著給自己準備婚禮了。
胤礽實在是很不滿自己給自己辦婚禮。於是他把李彤也叫到了一起商量。
李彤:“???”
胤礽和李彤互送了那麼多次東西,聊了那麼多封書信,麵對麵談公務都談了很多次,現在頗有些老夫老妻感,臉皮賊厚。
“反正你以後當了太子妃和皇後,這些工作都是你的,提前熟悉。”胤礽厚顏無恥道,“你還能改一改讓你不舒服的地方。”
李彤臉頰緋紅,小幅度點頭。
看到李彤臉紅,胤礽的臉也有點紅了。
他乾咳一聲,問道:“我送你的首飾和衣服呢?怎麼很少見你穿出來?你若不喜歡,我以後送其他的。”
他以前送了就算完事,不會督促李彤用他送的東西,認為這樣不尊重彆人的喜好。
這次純粹是沒話找話。
李彤小聲道:“我時常出入科學院,穿得太豔麗或許不好。”
胤礽愣了愣,道:“他們說你壞話?”
李彤趕緊搖頭:“不,隻是、隻是扮做男子,或者打扮樸素一些,會更好一些吧?”
胤礽沉默。
李彤的話不能說不錯。隻是他覺得李彤這樣很委屈。
胤礽道:“你……你婚後就穿著我送的衣服和首飾出門,我會說這是我的要求。身為太子妃,你若打扮太簡樸,是丟了太子妃的氣度。”
李彤連忙道:“太子殿下,這……”
胤礽道:“聽我的。”
他眉眼柔和下來:“我也沒說錯。你身為太子妃,是全天下女子的表率,最好從穿著打扮開始,都顯得淩厲一些。你以後會遭遇更多的流言蜚語,比如我以後說不準不會要後宮。到時候即使我再怎麼說是我身體問題,或許也會有人罵你妒婦什麼的。你不表現得厲害些,將來麻煩事多得是。”
胤礽說的是李彤將要遭遇的麻煩和流言蜚語,李彤的心臟卻撲通撲通狂跳,臉燒得緋紅一片。
她腦海裡冒出許多話,但最終,她隻是攥緊了裙擺,使勁點頭,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看到李彤害羞地模樣,胤礽輕輕側開視線,道:“我這次來除了讓你幫忙分擔一下婚禮的事,還有給你這個。”
胤礽讓太監們搬來一個大箱子:“這是胡克先生給你的。”
李彤臉上的紅暈立刻消失,眼睛發光的撲了上去。
胤礽啞然失笑。
看來比起自己這個未婚夫,李彤對雖未見麵,但把她當做學生的胡克的書信更看重一些。
胤礽回國後這些年,一直都有和胡克保持聯係。
胡克最終還是和牛頓交惡,在皇家學會中的待遇越來越尷尬。
胤礽無數次給胡克寫信,希望胡克能來大清。但胡克都拒絕了,隻是不斷讓學生把書信送來。
當胡克把學生送來之後,這些學生就留在了大清。
因為胤礽對數學什麼完全是個半吊子都不如的廢物,所以李彤接過了和胡克寫信的重任。
胡克並不知道李彤是女子。他隻以為李彤是一個大清的普普通通數學天才。
胡克也是大學教授,頗有教書育人的熱忱。很快,李彤就成了他的學生,被他隔著老遠的距離傾囊相授。
正因為有胡克的教導,和胡克那些學生們的幫助,李彤才總結出了那條鐘擺相關的數學定理。
胡克定律就是一條闡述鐘擺、彈簧等一切固體材料的彈性定律。在總結出一條物理力學定律的時候,這背後肯定有許多數學工具數學模型,順帶總結出一兩條數學定律多正常。
對於這些科學界大佬們而言,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胤礽甚至懷疑,胡克和李彤通信時,可以根據李彤信中的描述更早的總結出這條數學定律。但胡克隻是引導李彤自己將數學定律總結出來。
李彤有了這一條數學定律,將來也總算能邁入真正的世界科學家的門檻。
李彤看了一會兒箱子裡的東西,神色突然黯然:“這是老師的親手實驗畫稿。老師是不是境遇很差?”
胤礽道:“他還活著的時候,因他是皇家學會元老,為英國做出了許多貢獻,待遇不會特彆差。等他死了,才是清算的時候。”
李彤不明白:“老師不是壞人,為何牛頓先生會如此討厭他?”
李彤也和牛頓通信過,也很敬佩牛頓。她沒有見過這兩人,所以不能理解他們中不可調和的矛盾。
有什麼誤會,不能說清楚嗎?
胤礽道:“他們倆的矛盾很複雜。”
牛頓雖然是一個公認的把學術高峰砸在人品低穀中,可以正好把地麵填平的牛逼人物,但他和胡克的針鋒相對,其實和人品低穀關係不是特彆大。
或者更應該說,牛頓與胡克的針鋒相對,反而凸顯出他難得的人品閃光點。
因為他將胡克視作仇敵的厭惡,並非源自他與胡克本身,而是在於他的恩師巴羅。
巴羅也是一位天才數學家,在微積分上做出了驚人的貢獻。
但這一位偉大的天才數學家將自己的教授之位讓給了牛頓,助一無所有的牛頓在學術和政界雙雙起飛後,自己將數學研究束之高閣,研究起神學。
自那以後,巴羅就算出版了數學相關著作,也隻是整理以前的學術成果,在數學上再無建樹。
更令人遺憾的是,他辭去盧卡斯教授,放棄數學研究之後,很快就英年早逝了。
巴羅這一番遭遇,就和胡克有關。
巴羅是天才,胡克也是天才,天才都如牛頓一樣,性格上有些偏執,算不上好。
英國有兩座厲害的大學,劍橋與牛津。
這兩所大學相愛相殺,愛恨情仇能寫一百萬字的。總之,它們的矛盾世界知名,清北矛盾在他們麵前根本連弟弟都算不上。
巴羅和胡克就分屬這兩個學校,因兩校矛盾而衍生出個人矛盾。
他們倆的具體矛盾已經不可考了。大約就是巴羅和胡克在校期間起了學術矛盾,胡克失敗,導致胡克肄業,未能取得學士學位。
後來胡克複仇,再次與巴羅公開賭注。這次胡克成功了,巴羅顏麵儘失。
其實兩人都沒有給對方立下什麼惡毒賭注,隻是天才的自尊和脾氣就這樣,胡克失敗就自己離開學校,巴羅失敗後就放棄了心愛的數學。
但對於牛頓而言,這可不是一句願賭服輸就能磨平的事。
巴羅因這件事鬱結於心,英年早逝,作為得意弟子,牛頓怎麼會不為老師複仇?
你可以說是這是新舊學閥鬥爭,也可以說是學生替老師報複,在胡克意識到的時候,他就已經必須與牛頓你死我活,且已經處於下風了。
但胡克的自尊不允許他離開。
就像是巴羅合上了他的數學書一樣。
這就是身為天才的尊嚴。
李彤聽完胤礽的分析後,啞然失語。
華夏重師門、重師生關係。
這件事若發生在華夏,估計就不是牛頓一個人與胡克死磕,而是兩個學派直接打出了狗腦子,不死不休。甚至延續幾千年,他們都要互相罵下去。
李彤歎氣:“這麼看來,英國反而不是特彆注重師生關係了。”
怎麼隻有牛頓一個人和胡克死磕?怎麼胡克和牛頓結仇之後還一臉懵,不明白自己為什麼和牛頓結仇?
在李彤看來,巴羅英年早逝的時候,牛頓和胡克的矛盾就不可調和了,這不是理所當然嗎?老師的腦子這時候怎麼不好使了?
胤礽聳肩:“文化背景不一樣。而且牛頓對胡克的打壓,也不是這麼單純。除了為老師報仇之外,打壓胡克這個老學閥也很重要。再者,牛頓對自己的學術成果看得很嚴實,厭惡彆人沾染。咱們大清科學會副會長萊布尼茨在微積分上不也和他結仇了嗎?人性很複雜,沒有純粹的好與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