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十六章(2 / 2)

玩宋 春溪笛曉 6403 字 10個月前

範仲淹揉揉他腦袋,笑道:“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做什麼都不能急。”

主持新法的時候範仲淹也“急”過,不過那是因為他必須當一把鋒利的刀,不夠快、不夠利,隻會功虧一簣——可惜他們確實還不夠鋒利。

看著王安石年輕而充滿銳氣的臉龐,範仲淹想到了許多年前的自己,對王安石這個年輕人、對年幼的王雱,他都頗為喜愛。

王雱感受不到範仲淹目光中深沉的思緒,他比較關心自己垃圾的琴技。這麼糟糕可怎麼辦才好喲!

哪怕隻見了兩回,相處了半日,範仲淹也摸清了王雱的性子。他讓王雱給他展示一段,耐心地點撥起來。

王安石過來接王雱回去時,看到的便是王雱在那叮叮咚咚地亂彈,範仲淹還一臉讚許地坐一旁旁聽。

王安石有些懷疑自己的耳朵。他朝範仲淹見了禮,範仲淹還對他誇:“阿雱很有天賦。”

王雱一看他爹那神色,就知道他爹對他的水平很是不屑。他憤憤地替自己辯解:“範爺爺說我能彈成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王雱自個兒上前和範仲淹約定明日再來,跟著王安石回去了。回到落腳處,王安石免不了又是一番盤問,王雱信誓旦旦:“範爺爺見我天賦異稟,非要教我學琴!長者要教,我怎麼能不學呢!”

王安石有什麼辦法,隻能在第二日用過早飯後親自送王雱去範仲淹那。

王雱又學了一天,央著範仲淹用過晚飯後陪他去挑琴,還給範仲淹展示他的小金庫。明日他就該回鄞縣看妹妹去了,得挑把好琴回去好好練習啊!

王雱這人有點擰,不學還好,學了他就想學到最好。

範仲淹答應下來,在王安石過來接人時留他們父子倆在府中用飯。

飯後,華燈初上,範仲淹穿上便服領他們外出挑琴。蘇杭之地向來富庶,入夜之後自然到處都張燈結彩,熱鬨非凡。

範仲淹是行家,很快幫王雱挑好了琴。王雱伸手去抱那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大家夥,他個頭還小,一把琴都快能把他整個人擋住了,抱起來格外費勁。

王安石睨了他一眼,伸手輕輕鬆鬆把琴拿了過去。父子倆先恭敬地送範仲淹回府,依依不舍地在大門前道了彆,才帶著琴回落腳處。

王雱和王安石展望未來:“等我把琴練好了,可以教妹妹練!”

王安石譏笑:“等你能把兩隻老虎彈出來再說大話。”

王雱不想理他了。

第二日一早,沈括來與王雱父子倆會合。得知王雱跑去跟範仲淹學琴,沈括羨慕不已,埋怨道:“你怎麼不叫上我?”

沈括樂理方麵也很有天賦,比王雱這個沒有絲毫基本功的人強多了。他也想跟著範公學學琴!

“怎麼能叫上你。”王雱理直氣壯,“你是學過的,叫上你豈不是顯得我很差勁。”

沈括說:“你才六歲,彈成什麼樣都不會有人說你。”

王雱直搖頭:“不一樣,有對照組和沒有對照組,完全不一樣!”

沈括氣悶不已,王雱還刺激他說要回去好好練,回頭再來杭州時一定還得繼續請教範仲淹。這是他和範仲淹約好了的!

兩個小孩在旁邊嘀嘀咕咕,王安石已經整理好行囊。

三人一同上了船,一段水路、一段陸路換著走,最後在傍晚時分從水路回到鄞縣。

王安石一路上寫了信回家報平安,但沒說哪天能到,吳氏一直盼著他們回來呢。

口上說得放心,可兒子頭一回離開自己身邊那麼久,吳氏心裡還是擔憂的。她剛給女兒喂完奶,忽聽武興那小孩的聲音在外頭響起:“嬸嬸!嬸嬸!阿雱他們回來了,船已經靠岸了!”

吳氏整理好衣裳,抱著女兒往外走,高興地問武興:“真的?”

“自然是真的!”武興咧開嘴笑,“我遠遠見著就立刻過來和您說了!”他邊說還邊在麵前領路,說要帶吳氏和王家妹妹去碼頭那邊。

吳氏早出了月子,身體也養得極好,抱著孩子也走得不慢,三步並兩步地跟著武興往碼頭方向走。還沒走到碼頭,吳氏便看到王安石父子倆的身影,她心裡明明是高興的,鼻子卻莫名有些發酸。

王雱遠遠見到吳氏,立刻掙開王安石的手跑了過去,一把抱住吳氏:“娘,我可想你啦!”

王安石在一旁看得心裡泛酸,男子漢大丈夫的,摟摟抱抱還帶啥撒嬌的,像什麼樣!他邁步上前,從吳氏懷裡接過女兒,胳膊肘有些僵硬,小心翼翼地抱著哄了哄,對吳氏說:“重了些,臉也圓了。”

王雱聽了直搖頭:“怎麼能這麼誇女孩子?等妹妹再長大些一準生你的氣!”

年齡和體重,那可是女孩子們的禁忌話題——怎麼可以說人家女孩子臉變圓了!

王安石手癢了,想敲他腦門。他怎麼生了個這麼欠揍的兒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