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七章 出使遼國(2 / 2)

玩宋 春溪笛曉 5973 字 7個月前

要是王雱在遼國出個好歹,王安石回朝後非把他撕了不可!

王雱與範純仁出發後不久,韓琦就發現王雱跑去當告哀使有多精明了。官家駕崩,朝中本來就有一攤子事要忙,趙曙卻提出要為官家守孝三年,讓他代為處理朝政!

這可把韓琦嚇得不輕。

好在所有人都不同意,紛紛勸說趙曙不要這樣做。

好不容易把人勸下了,趙曙的身體又出了問題,不太吃得下東西。聽聞趙曙將近兩天不曾進食,韓琦親自端了粥去請趙曙多少用一些,趙曙卻沒吃下去,還失手打翻了粥碗,倒了韓琦一身粥。

這樣一番折騰下來,可讓韓琦整個人都憔悴了不少,免不了在心裡痛罵富弼不厚道。自從趙曙說出要守孝三年的話後,富弼那家夥居然說自己足疾遇到陰雨天氣複發了,要在家養病!

真是豈有此理!

韓琦又要管著修山陵的事,又要把突然又故態複萌的趙曙勸去上朝,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讓人去把已經出發好些天的王雱逮回來出出主意。

好在王雱雖跑了,還有個皇孫在。這小孩也機靈,知曉趙曙的情況後馬上寸步不離地守候在左右。

韓琦觀趙頊行止,覺得若不是生在帝王家將來肯定是個能當大用的少年郎。趁著討論種種封號的機會,韓琦提出順便把太子也立了。

眾人對此自然不會有意見。

有太子監國一年作為過渡,皇位更迭的影響已降到最小。要不是趙曙的幾次推讓,甚至可以說平穩得毫無波瀾!

準太子趙頊倒是很遺憾,太子不太子的他其實不太在意,就是沒能和王雱一起出使遼國讓他不太開心。他也想跟王雱去看看那燕雲十六州,將來把它打回來的時候也好到陵前告慰皇祖父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這時候王雱已經行到了大宋邊境。

官家駕崩時還沒出元宵,遼國的正旦使還在洛陽,正巧和王雱他們一起回去。王雱這幾年和崇文院所有人都混得挺熟,想學什麼都拉著彆人學,契丹話也懂一點,路上時不時與遼國使者聊幾句。

得知王雱當初還和女真的完顏劾裡鉢比試,遼國使者頓時對王雱刮目相看,隻可惜還在國喪期間,他們不能拉著王雱打獵和喝酒。

過了鎮定府,他們就到了遼國的南京道。

南京道就是燕雲十六州的一部分,其中包括遼國的南京析津府,地理上就是後世的北京。眼下的析津府卻是隸屬於遼國,早就與大宋無關。

使團在析津府住了一宿,第二日看著外麵籠著蒙蒙薄霧的街道,範純仁不由與王雱感慨:“昨兒看到街上許多人仍是漢兒打扮,隻是口音不一,大多夾著些契丹話。再過幾十年的話,可能他們連漢話都不會說了。”

王雱沒吭聲。隻要不起戰亂,百姓自然能休養生息,不會去管上頭管著他們的到底是誰。他說道:“既然還不急著走,我們出去看看。”

範純仁想了想,看看又不會出什麼岔子,便應了下來,與王雱一起走出落腳處。王雱從這條街走到那條街,但凡遇上個人都上去聊聊,彼此都不是標準的官話或者契丹話,聊起來竟也不算磕絆!

若不是出城太耽誤時間,王雱還想去城外走一圈。不過在城裡看看,大致也能讓王雱推斷出析津府這邊的經濟情況和相關政策。既然統治者是契丹族,還有眾多草原部族分治各方,生活在燕雲十六州的漢人自然是等同於在夾縫中生存。

好在小農經濟的特點就是隻要給一塊地,一間茅屋,他們就能熬過一年又一年。而且析津府臨近宋遼邊境,離兩國互市的榷場很近,商品貿易還算繁榮,日子倒還過得去。

隻可惜自從樞密使耶律乙辛被封為趙王之後,遼道宗耶律洪基就沉迷打獵,不理政務,朝中諸事多由耶律乙辛裁決。耶律乙辛獨攬朝綱,底下的人都要想方設法討好他,各地有珍稀或美人都被搜羅上去先給耶律乙辛,還把各種重賦種役壓到漢人頭上。

總之,隻要上麵出一個貪婪的人,普通百姓的日子永遠最不好過。

範純仁原本看王雱這裡聊聊那裡聊聊還摸不著頭腦,等回去後聽王雱給他分析了一路上得來的消息,甚至還根據城中米糧價格和沿途耕地情況估算出遼國的糧食情況,範純仁才恍然明白王雱為什麼要走這一趟。

要是讓王雱把遼國境內全走一遍,這小子怕是連遼國有幾個兵都能數清楚!

作者有話要說:

王小雱(看著遼遼):本來想慢慢來,現在想想還是快點搞你才行……

*

更新了!

以我精妙絕倫的數學水平,現在應該還有十五章完結(含番外)!

下篇可能會開《閒唐》,可能會開《重生》,可能會開《就算送我一個明媚的春天》,畢竟每篇都是一個字都沒寫!(不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