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玩意兒可馬虎不得,要是做的不好那就是幫了倒忙,沒掙著錢還糟蹋了布。
見秦月這樣,他放下了心。
秦月多少能猜到徐興國的想法,也知道適時適當的鼓勵是非常重要的,更何況他做的確實不錯。她在心裡默默歎氣,機器可真是節省人力的好方法。
什麼時候才能攢到錢攢到票買上縫紉機呢?
兩人正說著話,馮玉鳳聽見聲音從裡屋走了出來,她精神已經比原先好了不少,頭發利落地盤在後麵,臉上也掛了些肉。
秦月這次來主要還是找馮嬸兒商量些新東西。
雖說現在春狗在幫著賣,但懷化縣就這麼大,這市場早晚都會飽和。要是想接著賺錢,必須得早點準備新東西。
這一次,她把目光放在了成品衣上。
“衣服?”馮玉鳳有些意外,她微微皺著眉頭,委婉地說道,“外麵衣服很貴的,咱這都是自己做。”
如今人們普遍對於加工、手藝的概念沒什麼意識,都覺得一套衣服自己閒出空來自己就做了。買成品衣的不多。
關於這一點秦月也想到了,隻是,她本來就是打算去掙有錢人的錢。
“有錢人會買的。”
馮玉鳳立馬就明白過來她的意思。要從一個沒錢的人裡麵掙錢可太難了,從他們指頭縫裡摳錢賺可太難了,倒不如從一開始就做有錢人的買賣。
秦月拿出在學校時畫的草圖。
上次,陳杏儀的筆盒給了她啟發。
雖說美是超越時間的,但要是從受眾角度來考慮,用她四十年後的審美做出來的東西可能有些冒險——它需要你去接受一個與原來完全不同的事物。
但這樣的風險實在是有些大了,雖說上次的筆袋看起來還算成功,但其中也不乏運氣成分,更何況也有不少人仍然認為機器生產的、鐵做的要比手工布料做的更加值錢,在這一問題上想要改變他們固有的觀點是很難的。
上回隻能算是僥幸,萬萬不能把僥幸認了真。
這一回她要穩妥起來。
最保險的做法其實就是在現有的基礎稍加改動、增加亮點。
上次陳杏儀那個筆盒就是如此,本質上它的圖案、材質跟之前流行的並無區彆,創新點就在於兩層的設計、以及不同物品的分類放置。
比起揣測彆人會不會喜歡一個完全新鮮的東西,這種稍加點綴的方式要穩妥許多。
秦月觀察了一下學校裡打扮時髦最常穿也最不出錯的衣服——格子襯衫。
這種衣服大多是直筒的,穿起來從少女到三四十都不出錯。
秦月決定大膽一點,把亮點設計成柔順熨帖的麵料,腰的部分加以修飾,著重突出腰線,顯得整個人更加高挑纖細;而後又在領口處加了一個黑色的蝴蝶結,顯得更加少女、秀氣。
如今已經跟趙燕熟絡了不少,秦月畫好以後也不拐彎抹角,直接拿著草稿就開始問趙燕的意見,趙燕一聽就來了勁兒。什麼樣的麵料穿著舒服、什麼樣的不耐穿諸如此類趙燕如數家珍。
秦月聽了之後清晰明朗了不少,她打定主意到時候送趙燕一件,趙燕卻有些不好意思,她知道秦月家裡什麼情況。
秦月把趙燕的看法一複述,而後兩人討論起來。
等兩人感覺差不多的時候,已然過去了一個小時。
秦月不禁有些飄飄然起來——她穿書以前就喜歡玩穿搭遊戲,有各種各樣的想法,趙燕負責從七十年代消費者的角度進行評價,馮玉鳳則從裁縫從可行性角度進行分析。
這樣的組合搭配簡直就是完美。
臨走的時候,秦月想起了周餘,腳步頓了頓,四處瞧了一下。
似乎不在。
秦月心裡更加相信了秦母的念頭。
瞧瞧周餘都已經振作起來了,媽媽說的果然沒錯。
作者有話要說:秦月&周餘:兩個腦補狂魔,天生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