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沒有人能拒絕長方形的軟妹幣少女粉一樣, 也沒有觀眾可以拒絕綜藝節目裡怎麼看怎麼好笑的米哈。
和《荒野求生》當時‘我媽不讓我和你玩’的純新人不同, 米哈已經是有過一個備受好評的角色,拍過影響力頗高的雜誌封麵,還有一個以主演身份宣傳中即將上映的網劇的升級版本了,再在《世上的另一個我》出現時, 立刻受到了大批被圈粉的路人關注, 圈粉力度一路飄紅。
再加上米飯們的連夜修改資料實在太可愛, 讓米哈成功的在熱搜上掛了兩天, 從米高能討論到米哈的綜藝感, 從耿直頭鐵到和孟樂樂莫名的CP感。
總之, 米飯們已經激動的跑向趙雅茴的微博, 紛紛賣萌求求經紀人看看孩子的綜藝感, 讓她多上綜藝節目吧~
同期、不!甚至是近兩三年, 都已經沒有米哈這種有著渾然天成綜藝感的藝人了, 更彆說米哈掛的標簽是正兒八經的演員,而不是專業的綜藝人。
雖然看起來不是特彆聰明的樣子,但是真誠又愛說大實話, 靜若工筆畫, 動若龍卷風,每一個舉動都能卡住觀眾的笑點。
野外冒險求存節目可以,攝影棚內溫馨訪談可以,戶外大秀應變能力的節目也可以,米哈的戰績已經讓觀眾們肯定了她的綜藝天賦,希望趙雅茴儘快把相關的行程安排上, 不要辜負寶藏新人的閃光。
於是,在這個大家開始肯定米哈的綜藝感,注意到她不錯的演技,真正以一個合格演員的身份出圈的時候,米哈把頭搖的和撥浪鼓一樣的拒絕米飯們的提議,她不要再演綜藝節目了。
每一份觀眾的快樂,都建立在米哈的懵圈之上,米哈倒不是擔心自己把節目錄砸了,就是擔心自己兜不住暴露了花豹身份,按照自己這個說大實話的速度,感覺離被發現不遠了呢!
人們總說貓科動物傲嬌又口是心非,才不是呢,明明人類才是全員偽裝戴麵具,不肯坦然麵對內心的家夥,偏偏又喜歡看彆人說大實話,這就讓米哈很不能理解了。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趙雅茴知道米哈的短板在哪裡自然也能理解她的抗拒,不願意就不願意吧,反正《重啟校園》的宣傳到位即將開播,演員才是米哈的本職工作。
其實大部分觀眾對演技好是沒有什麼具體概念的,畢竟大部分的角色來源於生活,這就是觀眾們身邊接觸的真實的存在,再加上有的時候演員會本色出演,所以除了一些超現實背景或是特效電影能讓觀眾感覺到明顯的差異感外,越平常越普通的角色在外行眼裡就越難看出那份精雕細琢的功底。
當然,品鑒不出好的,誰還看不出差的啊!
不管粉絲們再怎麼誇愛豆努力,哥哥/姐姐演技提高,表情過分誇張或是五官僵硬,一眼就讓觀眾出戲甚至尷尬到恨不得撓屏幕的就是“演技差”,誰演得好可能有點難看出來,但是誰演的差簡直藏都藏不住,這又不像唱歌跳舞還能用替身的,演的差的藝人再怎麼躲藏和偽裝,等到鏡頭往臉上一懟那就根本藏不住。
所以,在《世上的另一個我》節目播出之後,《青春的詩》兩位登對的主演前期占到了外形性格相配的福利,等後期節目播出的時候,演技對不起兩個人的宣傳弊端就暴露出來了,兩個小演員有些過分的在乎自己的劇中形象,每一個鏡頭都像是在擺拍,僵硬又頭皮發麻,讓觀眾們恨不得用手擋住他們的臉免得被落差感紮心。
【這兩個新人演員都沒有老師教一下嗎?好好的少年少女,硬是拍成了天涼王破和瑪麗蘇!】
【是啊,高中生的青澀和懵懂大家誰不懂啊,小鹿亂撞不是T台走秀啊啊啊啊~】
【路演和宣傳的時候,主演的互動可要比劇情自然多了。】
如果角色是千古一帝、老成權臣之類代入感比較低的,觀眾們可能還會多角度引經據典的思考角色表演方式的合理性,但是《青春的詩》就是兩個青澀的高中生,不止可能出現在身邊更有可能就是自己,代入感極強,然後演崩被發現的難度就低的多,很快就有很多觀眾失望,對這個號稱誠意滿滿實則刷顏值圈錢的青春派表示拒絕。
其他劇組的事情,按理說和《重啟校園》沒有什麼關係,但不知道是不是兩部劇的主演都上了同一個節目宣傳,播放的時間又接近,不少觀眾不知道是無心還是被暗中引導的把這份不滿擴展到了《重啟校園》的劇組上。
尤其是還沒有看劇就先對米哈表達不信任。
一會兒是米哈平時看著來頭鐵又耿直的模樣哪裡像是受到霸淩的小可憐,一會兒又是米哈的外形飾演方豈很容易讓人出戲,總之就是選角失敗,劇組淪為網劇之後自暴自棄,對大家都很失望的樣子。
已經收看兩集看著方豈被霸淩時心都要緊緊攥住掉眼淚的觀眾們:?
這是哪裡來的沒看過劇就開噴的鐵憨憨?
一般來說,這種似是而非很路人的抱怨很容易引起共鳴,畢竟任何劇都沒有辦法滿足所有觀眾的期待,尤其是這種改編更容易踩到書粉的雷點。
可惜《重啟校園》這部劇有點不太一樣,剛開播的時候方豈正是遭受霸淩最嚴重,求助無門差點做傻事的關鍵時刻,不少觀眾看到方豈藏在角落被同學拽著頭發踢倒的模樣都已經又急又氣到掉眼淚了,看到這種水軍一樣的煽動評論怒火也壓不住了,抓著這幾條評論就一頓開火然後把它蓋住,繼續緊張兮兮的看劇。
由於劇情實在太過揪心,方豈越是黯淡越是絕望,彈幕評論也就越短,很多觀眾已經哭得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尤其是那些可能有過類似被霸淩經驗的觀眾更是又氣又難過,看著方豈仿佛看到了過去的自己。
受過傷的人,麵對疼痛其實是要更敏感的,有過被霸淩經驗的孩子所占比例其實遠超普通人的想象,可能是短暫的一個眼神動作,也可能是長期的一段咒罵暴力,甚至可能更血腥殘酷,兒童權益一直都是社會文明很難保證的難題,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私有化,社會對兒童的一刀切以及兒童自身的保護能力極低,都讓他們變成了沉默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