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就是這麼不講……不,講道理的!
大家都應該聽過那個著名的棋盤擱麥子的故事吧?
傳說國際象棋是古印度舍罕王的宰相發明的。舍罕王十分喜歡,讓宰相自己選獎什麼。
這位聰明的宰相就指著棋盤說:陛下,賞我一點麥子吧。第1格放1粒,第2格放2粒,第3格放4粒,以後每一格都比前一格增加一倍,這樣放完64格就行了。
舍罕王讓人扛來麥子,然後就尷尬了……
彆說他的國庫滿足不了,那大約需要全世界500年的麥子總產量!
順便說一句,這十有**是個牛頓蘋果一樣的故事,因為這位古印度舍罕王和宰相達依爾,除了出現在這個故事裡麵,似乎再無其他事跡了。
嗯,牛頓蘋果的故事是編的,這個大家應該知道吧?
轉回正題,鳥人遇到的問題,和棋盤擱麥子其實是一樣的。
星機棋盤越擴,其算力暴增的速度就越快。
甚至都不是棋盤擱麥子,每多放一格,總量就增加一倍,而是一個增加十倍!
顯然宇宙對於這種可以無限暴漲的算力是有限製的,在現實裡這種限製叫做噪聲乾擾、退相乾……
因為觀測會破壞量子比特的狀態,使其坍縮無法繼續。
所以必須打造附屬比特,通過觀測附屬比特來確定主比特狀態。這麼一來,建造一個能夠自我編碼糾錯的量子比特,就需要很多的實際量子比特。
以目前的技術,通常需要上萬實際比特才能搭建一個邏輯比特,而在可以預計的未來裡,也隻是能降低到一千左右。
所以打造量子比特真不是那麼容易的。
至於另一種方法,就是靠數學的發展,搞出近似量子計算,使其就算有很多噪聲,仍然能得到近乎正確的結果。
但這同樣是個世界級的數學難題,能否搞定,多久能搞定,都不好說。
總之,現實裡實現量子霸權困難重重。
而在高能世界也是一樣的。
雖然通過打造法寶的方式,能夠巧妙的避開噪聲乾擾,解決退相乾的難題,一個量子就可以構建一個比特,但如果要將計算量子串聯成一個係統……
則係統量子數越多,不,應該說是算力越強,所需的能量也就越多。
能量,和算力,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
因為照這種說法,i910900一定比586的功耗要多得多,對比ENIAC更是要以千億萬億倍計……
那當然不是事實。
i9功耗比586就算多,也多不到哪裡去,跟ENIAC那超算一般的功耗更是沒法比。
但如果用另一個理論來解釋,一切卻是順理成章,甚至是天經地義的——信息熵。
熵的概念來源於熱力學,是表達分子狀態雜亂程度的物理量。
任何已知孤立的物理係統,熱熵隻能增加,不能減少。這就是決定了宇宙命運的熱力學第二定律。
而信息熵剛好相反,它隻能減少,不能增加,與熱熵互為負量。
而且已證明,任何係統要獲得信息必須要靠增加熱熵來補償,即兩者在數量上是有聯係的。
霍金之所以著名,最重要原因就是提出了霍金輻射,霍金輻射解決的問題叫做黑洞信息佯謬,就與信息熵相關的。
在比較初級的年代,這種聯係並不明顯,能量和信息的換算主要看計算單元的平均功耗,從電子管到晶體管到集成電路……結構逐漸縮微化,能量換取信息的效率也越來越高。
然而這種兌換終究是有極限的。
法寶化的星機棋盤,看來就接近了這種極限——哪怕沒有能耗,純信息的產出,也必須用海量的能量交換,甚至不講道理的上三境都難以支撐!
畢竟每多一位,信息量就翻十倍,消耗能量也要翻十倍。
於是上一級還是老天師一口氣的事,這一級不僅一個鳥人撐不住,兩個一起上都不夠。
三個,四個,五個……一直增加到九個,由真仙升神器的晉級才算完成,窟窿被撕的更開,每顆棋子牽連的維度更多。
但棋盤的規模,卻隻是從24道增加到了26道,棋子的數目從576增加到了676,隻是多了100枚。
領銜的兩個鳥人麵色晦暗,自覺麵皮都丟到地上了。讓人幫手就罷了,還上了那麼些人,才險險搞定……
其他沒上場的大能倒沒有笑話他們,到了上三境還跟小孩子一樣心性,那真是一把年紀都活到狗身上了。
反倒是驚訝好奇,升級這件寶貝為何這麼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