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局大勢(2 / 2)

盛華 閒聽落花 3787 字 4個月前

“跟太後說說,咱們回去吧,皇上也催了三四趟了。你看看,太後不在宮裡,這宮裡一個兩個,都不得了了,朝裡……咱們遠在這兩浙路,朝中的事,知道的時候,那邊說不定已經是定局了,這樣太不方便了,簡直……”金拙言眉頭一點點緊擰,這簡直跟流放一樣!

“太後說過,兩三年內,不打算回去京城。”陸儀緩聲接了句。

“兩三年!那朝裡……得亂成什麼樣兒了?唉!姑婆到底是怎麼想的?”金拙言氣的跺了又跺腳。

“你才多大?彆管朝局了,先把這兩浙路理一理吧。”秦王不知道想到什麼,聳拉著肩膀,轉身坐到陸儀對麵,端起剛才那杯茶,抿了一口。

“不從朝中動手,這兩浙路能怎麼理?羅仲生是姑婆親點的,鄭遠誌和林明生,哪一個是能你動手清理的?就算是個小縣縣令,你能動得了哪個?”金拙言也坐過去,毫不客氣的說道。

秦王捏著杯子,慢慢抿著,好象沒聽到金拙言的話。

金拙言一臉嫌棄的將陸儀沏的那杯茶推到一邊,自己動手沏了杯茶,端起來又放下,“你剛才說的,我一會兒就打發人去跟阿爹說一聲。”

………………

書院每半個月休沐一天,半個月後,休沐日,秦先生接了李文山出來,和他一起沿著西湖逛了半圈,在一家清幽安靜的茶坊裡坐下說話。

“……邸抄上,都是些塵埃落定的事,這一陣子,你大伯經常讓人捎信兒過來,最近朝中有些不大不小的變動,計相金延智乞了骸骨,他也確實年紀太大了,過了年就七十有六了。太子薦了趙長海,金相附議,這計相,大約就是趙長海了。”

秦先生和李文山不急不緩的說著朝局變動,李文山聽的十分專心。

“趙長海今年四十九歲,永嘉七年進士出身,少年得誌。趙家是明州數一數二的大商家,家裡有兩三支海船隊。也是以擅理財貨著稱,這計相,他擔得起。”

“江娘娘也是明州人。”聽秦先生說到明州,李文山立刻接了句。

秦先生撚著胡須笑起來,“是,都是數得著的海商,江家由富而貴,比趙家早了一兩代,兩家有姻親,所以,這計相之位,算是握進了太子一係的手中。”

秦先生的語氣聽起來十分輕快。

“另外,江南西路憲司的位子,差不多也算定下來了。點了潘承,潘承今年四十二歲,之前,是禮部員外郎,是明尚書一手簡撥上來的才俊。潘承為人沉默寡言,不好交際,我和他沒什麼來往,不知道他脾性如何,為人如何。好在,咱們這會兒,跟他還扯不上什麼瓜葛。”

李文山看著表情愉快的秦先生,想著李夏的話,遲疑著問了句,“大伯,也是太子一係的嗎?”

秦先生滿眼笑意的看了李文山一會兒,撚著胡須,笑起來,笑了一會兒才答道:“你大伯為人謹慎,這是長處,不過,有時候,就不能算長處了。

你大伯和明尚書相交莫逆,明家幾位少爺,和京城伯府幾位小爺,也都常來常往,比如大爺李文杉,就和明紹平關係極好,當初在太學,還一起創辦過文社。

這回,你大伯能領到這江南東路轉運使的差使,明尚書是幫了大忙的。

如今臨近杭州的幾路,兩浙路有鄭漕司,江南東西路除了你大伯和潘憲司,還有江南東路的蔣憲司,明尚書為人勇猛突進,是個極其難得的人才,太子一係,能有如今的局麵,明尚書居功甚偉。”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