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上元節,李夏和李文楠十分乖覺根本沒提要出去滿街逛這個要求,嚴夫人滿意極了,這倆孩子,該懂事的時候,就是懂事。
李文嵐聽說舅舅要會文,湊上去剛說了一句會文得帶上他,就被郭勝揪過去,要帶他去大相國寺看詩燈,最好再寫幾首詩。
永寧伯府沒有搭燈棚的習慣,當然,禦街上也沒他們搭燈棚的地兒,嚴夫人每年去嚴家燈棚,和嫂子說著話,消閒一晚。
今年嚴夫人照舊去了嚴家燈棚,徐太太和霍老太太,被阮夫人請到了陸家燈棚,李夏和李文楠自然是要跟著霍老太太,至於八娘子李文梅,二太太說她病著,八姐兒要侍候湯藥,天大的事也沒有孝道要緊。
徐太太陪著霍老太太,帶著李夏李文楠,到了陸家燈棚,看了沒多大會兒,阮夫人瞄著和李文楠頭挨頭趴在燈棚欄杆上,看熱鬨看的興高彩烈的李夏,再不時看一眼滴漏,越來越心不在焉。
徐太太看燈棚前一家家經過的歌舞雜耍,花燈彩結看的眼花繚亂,顧不上彆的,霍老太太瞄著心神不寧的阮夫人,正猶豫著要不要問問,阮夫人先湊了過來。
“老太太,那個……”阮夫人口齒粘連,這話不好說,“將軍說,……找阿夏,有幾句很要緊的話,那個……”
“我知道了。”霍老太太拍了拍阮夫人的手,示意她不用說了,她都明白了,“現在就過去?還是過來?”
“是過去,這會兒也行,過會兒也行,就在……那邊。”阮夫人長長鬆了口氣,往禦街最前努了努嘴,秦王府的燈棚,搭在最靠近宣德門的地方。
“我知道了。”霍老太太伸頭往阮夫人示意的方向看了眼,隔的太遠,她隻看到一片流光溢彩。
霍老太太坐著喝了半杯茶,招手叫李文楠,“楠姐兒,你過來。”
李文楠掂著腳尖,兩步跳過來,“太外婆。”
“太外婆在這兒坐著,怪無聊的,要不,你陪太外婆到唐家燈棚去瞧瞧,要是你唐家太婆在,太外婆就跟她說說話兒,要是不在,咱們再回來,成不成?”
“嗯嗯嗯!”李文楠趕緊點頭,招手要叫李夏,手抬到一半,被霍老太太按了回去,“讓阿夏在這兒陪你阮家姐姐……唉喲以後不能叫姐姐了,讓她倆說話兒,咱們都走了,玉姐兒要無聊了。”
李文楠有幾分猶豫,徐太太一臉的笑,衝李文楠擺手笑道:“你帶你太外婆去就行,讓阿夏陪玉姐兒說話,要是高興了,就多留一會兒,說說話兒,出去逛一逛也成,就是得多帶幾個人。”
太婆這是要帶楠姐兒跟唐家哥兒說說話兒去,這是太婆想的周到,趁著還沒定親,多說幾回話,萬一要是說不到一起,或是一見麵就吵,也還來得及……真是那樣,那可就太可惜了……
一會兒的功夫,徐太太想了很多很多……
李夏瞄了眼阮夫人,也衝李文楠擺手,示意她去就行了。
李文楠的目光從徐太太那一臉明顯不怎麼對勁的笑,看到李夏不停揮著的手上,嘟著嘴哼了一聲,扶著霍老太太,一邊往外走,一邊嘀咕道:“彆以為我不知道……太外婆您也真是的……太外婆最疼我了。”
霍老太太一邊下樓一邊笑,“這是一舉兩得的事,可不是為了楠姐兒。”
“我知道我知道。”李文楠笑個不停。
看著李文楠和霍老太太下了樓,阮夫人抿了半杯茶,往坐到她身邊看著街上熱鬨的李夏身邊湊了湊,低聲道:“將軍說,有話跟你說,挺要緊的,你下樓看看?”
李夏哈了一聲,站起來,衝徐太太努了努嘴,“要是回來晚了,就跟阿娘說我已經先回去了。”
阮夫人笑應了,李夏招手叫了端硯,一起下了樓。
樓下,承影看到李夏,急忙幾步迎上來,欠身笑道:“姑娘好,人太多,車子轎子都走不動,得走過去。”
李夏點頭,承影在前,幾個小廝跟上來,擋在李夏和端硯四周,順著人流,往宣德門方向擠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