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朱大娘子滿腔的喜悅頓時如同摻了把沙子一樣。
“恭喜姑娘,咱們姑爺這探花,可真是名符其實,姑爺肯定是從古到今最好看的探花,聽說探花一定要好看?”朱大娘子的丫頭一葉曲膝恭喜。
“這裡都是人,惹人笑話。”朱大娘子下意識的掃了眼四周,虛拍了下一葉嗔怪道。
婆子下去上來的很快,一臉喜氣的笑道:“這回看清楚了,咱們姑爺中了一甲第三,咱家大爺中了三甲頭名。”
“喔。”朱大娘子這心一半揚一半落,大哥這個三甲從進士,這個喜信兒卡在胸口,衝不出來落不下去,唉,要是六郎和大哥勻一勻就好了……
李文山算著春闈放榜的日子,一路上緊趕慢趕,放榜前一天半夜,船泊進長垣碼頭,就急忙打發趙平安連夜趕進城,守在宣德門外,看到李文嵐的名字,趙平安用力擠出來,打馬如飛,急奔回長垣碼頭報信。
剛衝上碼頭,離船還遠的簡直看不到,趙平安就揮著鞭子狂喊:“咱家六爺中了探花!五爺!五爺!六爺中了第三名探花!”
整個長垣碼頭被趙平安這喜氣噴薄的高喊大叫攪出了一片混亂,滿碼頭的人,滿河的船上的人,一個個都伸長了脖子,呼朋喚友,跟著不停的揚著鞭花、縱馬跑的飛快的趙平安,往李文山那艘欽差大船蜂湧而去。
正站在船頭,伸長脖子看著京城方向的李文山,剛哈哈大笑了幾聲,一眼瞥見從四麵八方湧過來的人群,後麵的笑聲呃的一聲噎住,急忙揮手大叫:“快快快,準備啟程!趙平安一上船就趕緊啟程!快快!”
站了滿船等著聽信兒的長隨小廝,船工護衛也反應過來,你撞我我碰你,趕緊忙著起錨升帆,幾個護衛跳下船,迎上趙平安,兩個架起趙平安,兩個人一個牽一個推,趕緊把馬弄上船,船工忙中倒沒亂,急急撐開船,在四麵八方轟上來看熱鬨的船隻人群圍上來之前,撐船離岸,升帆搖櫓,急急往京城趕回去。
永寧伯府正熱鬨的不堪,趙平安半夜進城看榜,急奔到長垣碼頭,跟著船進了東水門,李文山這個欽差要先交差,得了旨意才能回府,趙平安在東水門下了船,打馬先往永寧伯府報信兒。
離貢院還有一條街,街道上就熱鬨的沒法騎馬,趙平安將馬交給一個小廝牽著,自己一路小跑往永寧伯府去。
這一夜半天馬不停蹄,他竟然一點兒也沒覺得累。
永寧伯府大門前堵了半條街,趙平安繞到後角門進了府。
聽說李文山已經進了京城,徐太太一句可算回來了沒說完,眼淚奪眶而出,在屋裡轉著圈,先讓備車,她要去看山哥兒,話音剛落又急忙再吩咐,“老五媳婦呢?還是你去,帶上恒哥兒……”
“老五是欽差,不等交了旨意,誰都不能見!”嚴夫人看著團團轉的徐太太,笑起來。
霍老太太一把揪住團團轉圈的徐太太,將她按到榻上,“最多明天就能回到家了,你安心等著,不急在這一天半天,你看看你,這急什麼?”
“我讓老四走一趟,趙平安呢?你們五爺可好?這幾個月一直都好好兒的吧?差使辦的怎麼樣?回來路上可還順當?”嚴夫人看著趙平安問道。
“回夫人,回太太,都好,五爺一直好好兒的,差使辦得好,五爺想趕在春闈放榜前回來,路上趕得急,不過急也是船工急,五爺在船上,要急也隻能心急。”趙平安趕緊上前回話。
“我這是,”徐太太被霍老太太幾句話說的恍過神,就有些不好意思,“這麼點子事兒就又亂了,幸虧有大嫂。你趕緊回去吧,洪嬤嬤想你想壞了。”最後一句,徐太太看著趙平安道。
“謝太太,小的……”趙平安看向嚴夫人。
嚴夫人一邊笑一邊揮手示意他,“趕緊回去吧,好好歇一歇,這一趟辛苦你了。”
趙平安舒了口氣,磕頭謝了,垂手退出。
嚴夫人讓人叫了李文鬆進來,吩咐他從後角出去,看看李文山到哪兒了,什麼時候能回府。
李夏在明萃院,對著長長鋪開的新科進士名單,正一個一個細看,聽小丫頭稟報說五爺回來了,李夏臉上的笑容如花綻放,剛衝出一步,又想起來五哥這個回來,是回到京城,要回到府裡,至少還得晚上大半天,說不定得到明天中午前後。
李夏呼了口氣,轉回身,再看那些名字,就有些沉不下心了,圍著桌子轉了半圈,乾脆吩咐備車,她要出去看看五哥兒到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