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1 / 2)

第七章 道德綁架

太陽落下,晚霞也退去,天慢慢暗下來,一陣風起,吹散一絲暑氣,帶來陣陣蟬鳴。

林家院子大門口不遠,枝繁葉茂的大樹下又是一堆乘涼吃飯的人。

地麵剛剛有人拿水桶,就近從旁邊河裡拎了幾桶水,澆了個透。傍晚暑氣未消,水澆上去沒一會兒地麵就滲乾了。

有人從家裡卷了蘆葦席帶來,往地上一鋪,一家人就在上麵擺著碗筷,吃起晚飯來。

不帶席子的,就拎著小板凳小竹椅往旁邊一坐,還有直接就找個石頭磚頭之類的湊合坐下。

差不多一入夏開始,這種紮推吃飯行為就默默開啟,天冷自動結束。村裡人每年都熱情不減,年年沒變過。

天天田間地頭上工整天見,就這麼點吃飯時間還不放過,吃罷晚飯人也不散,小孩子在旁邊過家家捉迷藏瘋玩,大人就搖著蒲扇閒聊瞎扯……

午飯估計是林母有話要說,一家子也就在堂屋吃的,這不晚飯了,一人端著個碗,也都跑外麵樹底下,去紮堆吃飯湊個熱鬨,順便乘涼去了。

樹下林母正和人說的熱鬨 “家裡孩子都是債啊,這一年比一年大,操心不完啊。”

“你家多會養孩子啊,這有啥可操心的,看你家建國上山下地農活一把抓,娶的媳婦,孝順又勤快。” 這是和林家沾了點親的遠房嬸子,最近家裡小兒媳鬨的厲害,剛找林母罵罵說說了一堆。

“再看建黨、小慧長得多好,白白淨淨的多像個城裡人,長的好又會讀書,那可是咱村裡數得著的……”

“小芳也手腳勤快,乾活麻利;老小看著就是聰明伶俐的。” 這嬸子吃著飯,話音也沒停下來。

語速一急,聲音就大了許多,樹下紮堆納涼,本就坐的又不遠,旁邊人聊天都聽的八、九不離十。

這嬸子話音一落,旁人就接到 “可不是麼,等過個兩年都長大了,就坐等著享福吧。”

“尤其你家建黨和小慧,回頭畢業再城裡上班,那可是吃公糧能拿不少工資。”

“聽說,你大伯家老三在鑄鐵廠一個月當學徒工都有18塊錢呢,等過兩三年成正式工一個月有三四十呢。”

“建黨回頭城裡上班,順便還能給你娶個城裡媳婦回來呢。”

“小慧長得好學習好,隻不準和她小姨一樣嫁到城裡享福去。”

七嘴八舌的一番話,說的旁邊一群漢子堆裡的林父,都滿麵春風的。

林父是家裡的老三,林爺爺林奶奶年輕時一連生了五兒兩女,那時候年歲不好,世道又亂著,不想法子一家都要餓死,林老漢咬咬牙偷偷跑出去當了兵,想掙點錢補貼家裡。

家裡沒人顧著,世道又艱難,孩子就沒全活下來,隻活下來三個兒子一個閨女。等林老漢後來回來一看,家裡母親癱著,媳婦瘦的就一把骨頭,孩子又死了三個,抹把眼淚就找領導辦了退役,組織安排給當了這大田村的村長,等孩子穩重了,就把位子交替給了大兒子。後來成立了生產隊,林家大伯就升為了生產隊大隊長。

娶了媳婦又有了孩子,再加上三個妯娌又矛盾不斷,慢慢的林父也就跟著和家裡離了心。

折騰了幾年,總算分了家,林老漢老兩口就跟著林大伯一家過。當時鬨得難堪,林母連過年也都不去老宅子,平常也不準孩子老往老宅子跑,逢年過節就讓林父帶著孩子,拎著點東西去老宅坐坐。

林父林母一直認為父母偏心,把村長位置給了大伯,林父林母就憋著一口氣,讓建黨、林慧好好讀書,好壓著老宅子一頭。

畢竟,全家孩子都要讀書這條,是林老漢分家前下命令,三個兒子白紙黑字寫下的。分家時,林老漢拿了不少錢出來,讓各家保證必須供孩子讀書。林老漢出去過吃過虧,知道讀書的好,即使動亂的那十年,三家孩子也都該上學去上學。

這邊林母聲音都透著喜悅道 “他倆我倒是不擔心,老小還小,就小芳這一年年的年齡也上來了,我想著明讓她和她嫂子一起學學下地去。”

林母喝了兩口稀飯,接著道 “咱鄉下人沒學問又沒本事去城裡頂崗,女娃子總要多學學下地乾活,這樣才能有個好名聲,以後拿出去也好聽。”

“可不是麼,村裡哪家小媳婦嫁了人不下地,也就像你大伯家,家大業大,不差那點工分,媳婦不到農忙等閒不下地……”

聽這話林母高高揚起的嘴角都下垂了不少。

“前門孫家不也是麼……” 天暗了下來,這是有人在酸溜溜的羨慕嫉妒恨呢。

林芳就在旁邊默默端碗吃飯,心理吐槽著,林家這偏心眼也是村裡數得著的,麵上一點也不顯,也不吱聲。

過了會話題又轉到,最近沒下雨,明要去西邊地裡澆水,再不下雨……

還有誰家孩子該結婚了,誰家媳婦不孝順了,誰家婆婆厲害了……

林芳吃完飯,等著林父林母她們吃完,把所有人碗筷一摞,端著先回去洗碗燒水去了。旁邊這樣成摞碗筷回家的人,也有女娃子小媳婦。所以林芳這行為也不顯眼。

洗完碗燒了一大鍋洗澡水,林芳也沒用大盆,兌涼端了滿滿一臉盆清水去了房間。一鍋水也總共就那麼多,要三個人用呢。

畢竟買火柴要錢,柴火要撿,水也要去村裡水井一擔一擔挑回來。

幸好林家一大家子,林父林大哥林小弟他們下了工,直接河裡洗過了。林母大嫂是下工回來,就用白天太陽曬了一天溫溫的水洗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