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那書生(四)(2 / 2)

隔壁的小書生 少地瓜 7573 字 10個月前

吳寡婦噗嗤一笑,目光相當放肆地在他單薄的身板上掃了幾個來回,“毛還沒長齊的,知道個屁!”

這小子也不過十八、九歲模樣,若再生得晚些,自己做他娘都使得,也不知哪兒來這許多講究。

孟陽被她鬨了個大紅臉,耳朵尖都快滴下血來,卻半個字不敢回。

他說不過人家。

吳寡婦大踏步回來,利索地轉到鋪子裡麵去,揭開蓋著豆腐的濕布,“要多少?老的嫩的?”

孟陽立即道:“一斤老豆腐。”

雖然和了許多麵,但包子裡還要加入其它三種餡料,一斤豆腐就足夠了。

吳寡婦哦了聲,取過一邊的木片切豆腐,頭也不抬地道:“四文錢。”

孟陽從錢袋裡摸出來四個銅板,剛放進旁邊的竹筒裡,就聽見身後由遠及近的木棍戳地聲。

剛還埋頭切豆腐的吳寡婦嗖地仰起臉來,她甚至還有空飛快地整理了下腮邊散亂的頭發,然後雙眼放光,扭扭捏捏地掐著嗓子喊了聲,“三爺回來啦。”

來的是個四十來歲的漢子,頭發花白,胡茬淩亂,看上去頗有幾分滄桑野性。他的右腿從膝蓋處就沒了,走路都要拄著拐。但沒人敢輕視他,就連本地最不講理的地痞也不敢在他麵前撒野,便是調戲吳寡婦,也總挑他不在的空檔。

他姓康,據說年輕時混過江湖走過鏢,有一身好功夫,憑著滿腔熱血為“義氣”二字兩肋插刀,結果到頭來卻發現江湖之大,卻沒有他的容身之處……

在江湖上混了二十來年,亡了過命之交,冷了滿腔熱血,冥冥之中就像轉了一個大圈,他還是瘸著一條斷腿返鄉。

故鄉還是原來的故鄉,可曾經熟悉的人,卻大都不在了。

因他說自己曾在義兄弟之中行三,眾人便都稱呼他康三爺。

康三爺年紀大了,精神卻不曾垮掉,依舊性烈如火,是個嫉惡如仇的暴脾氣,義務維持鎮上治安,老鎮長也十分看重他。

大約是練過武的緣故,他的中氣很足,說話像打雷,又愛拉著臉,孩子們都怕他。

其實說怕好像也不大對,因為那些小孩子實在覺得這位老人神秘極了,仿佛肚子裡有說不完的故事,每每被嚇哭、罵跑了,要不了多久便又三五成群吸著鼻涕跑回來,一個個抬著被太陽親吻過的紅臉頰,眼巴巴等著聽他說那些他們壓根兒聽不懂的精彩的江湖、淒美的故事……

“陽仔,聽說你隔壁住進人了,得空你見了告訴一聲,叫她去鎮長那裡掛個號。”康三爺道。

他每天都雷打不動去張大爺的攤子上吃一碗餛飩。小鎮的消息就是這樣,分明沒有翅膀,卻比鳥飛得更快。

這是桃花鎮的規矩,怕忽然半路住進來的人有什麼不好的底細,危害到本地百姓,所以總要去鎮長那兒走一遭,算是報個到。

幾年前孟陽搬過來時,便是街對麵的王大娘告訴的,如今終於又輪到他去告訴彆人。

忽然有種神秘的傳承般的使命感撲麵而來,孟陽近乎本能站得筆挺,“是!”

康三爺滿意地點點頭,便要轉過身去掏鑰匙開門。

“三爺!”吳寡婦突然用乾葉子托著一大塊豆腐追出來,圓潤豐滿的臉上現出一點奇異的神采,“拿……”

她的話還沒說完,康三爺便直接拒絕了。

剛展現的神采迅速從吳寡婦臉上褪去,令她呈現出一種可怕的蒼白色。

康三爺分明看見了。

他乾燥的嘴唇囁嚅幾下,沉默片刻,仿佛終於抵不住,做出了一點退讓。

“讀書打鐵賣豆腐,都是頂辛苦的活兒,你一個女人家……不容易。”

說完這話,他不再停留,迅速開門回家了。

吳寡婦的豆腐仍沒送出去,但她的臉蛋卻不再蒼白,而是重新換上一種豐富而細膩的紅潤。

她輕輕咬了咬豐滿的嘴唇,柔軟的眼底猶如春日下波光粼粼的湖水,閃爍中某種孟陽看不大懂的情緒。

她又抱著豆腐回到攤子裡,見孟陽傻愣愣的,又噗嗤笑出聲,“小傻子懂什麼,看屁!”

孟陽驟然回神。

他撓了撓頭,認真思索片刻才道:“可能我確實是不大懂的,隻是覺得,”他停頓了下,似乎在努力斟酌用詞,過了會兒才道,“覺得你們這樣很好。”

吳寡婦愣了下,忽然綻開笑容,又從竹筒裡把孟陽剛才投進去的四個銅板摸出來,精準地丟回他懷中,“書呆子,送你了!三爺都說了讀書辛苦,回去補補腦瓜子!”

說罷,就要拉門。

孟陽愣了會兒才急忙忙道:“我不白要!”

然而吳寡婦已經把門關上了,分明透著幾分愉快的聲音從裡麵傳出來,“收攤了!”

孟陽茫然地抱著豆腐站在原地,有些不明白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又過了會兒,見吳寡婦確實沒有重新開門的意思,他這才沿著路回家去。

走到自家門口了,孟陽才忽然想起來一個之前從未留意過的細節:

每座院子都有前後門,康三爺分明與王大娘一樣都住在前一條街上……

所以為什麼他總愛走後門回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