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縣令吃過煮玉米棒,那味道香、甜,還帶著一種玉米獨有的味道,極為誘人:“各位大人,這就是玉米味兒,下官有幸嘗過一次,那味道,真是回味無窮。”臉上一臉滿足。
顏三郎道:“今兒不僅有煮玉米棒,還有其他吃食,都是玉米麵做成的,各位大人品鑒一二,看看滋味如何。”
話落顏母端著一個簸箕出來了,上麵擺了好幾種吃食,黃的,綠的,紅的,窩窩頭狀,圓餅狀,球狀,看得人食欲大增。
紛紛問:“這就是那玉米做的吃食?”
“看著好看,聞著也香。”
“不錯不錯,有了一樣新糧食,百姓們的日子會好過些。”
有那心急的,早已洗了手,對顏母道了謝,拿起一個圓球吃起來,一口下去,玉米的味兒、混合著野菜肉沫的香味在口腔內炸開。
他眼睛一亮,連續吃了三兩口,彆人問他味道如何,他隻是點頭,來不及說話。
“張兄,滋味如何,你快說句話啊。”一個看他吃得又急又快,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另一個人也不等張兄回答,伸手拿一個:“自己嘗嘗不就知道了,還用他說,看樣子也不難吃。”
其他人紛紛洗手,各拿各的,也不用顏家人招呼,直接開吃。
為了讓這些官員吃出味兒來,悠然和箐箐煞費苦心,不僅做了玉米餅子,還做了帶餡兒的窩窩頭,裡麵是筍,香菇,蘿卜,再加上鹵肉,一口下去,滿滿的肉香,再混合著玉米的香味,那滋味絕了。
周縣令見他們吃得起勁兒,也跟著吃起來,上次他來,隻吃了一個玉米棒,還舍不得吃,如今見這些人吃的不抬頭,他也餓了,先拿出一個原味兒的玉米餅,吃了幾口,覺得味道可以,又吃了個帶餡兒的,連連讚歎,說南魏的百姓有福了。
幾個人,一簸箕窩窩頭吃的一點兒不剩。
看著空空的簸箕,這些人臉上難得出現紅暈,對顏大郎道:“這玉米何時收,若真能畝產幾百斤,這可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顏大郎道:“今日就能收,收了需要曬乾。”
一個官員問顏大郎:“你家中可還有這玉米麵粉,本官先呈上去。”
顏家不僅有功勞,就連他們,在太子麵前也有臉。
顏母聽了這話,連忙進屋,將剩下的玉米麵粉找出來包好,拎出來給顏大郎。
顏箐箐很貼心,寫了玉米窩窩頭的做法。
那些官員很滿意,就連周縣令也覺麵上有光,立刻安排人過來,幫著顏家收玉米。
顏大郎本來想請短工的,周縣令如此安排,他倒是省去了麻煩。
汴京來的官員,分為兩隊,一隊帶著玉米麵回京彙報情況,一隊留在顏柳村,看著收玉米。
人多收玉米也快,十畝地,兩天就掰完了。剩下的事將玉米脫皮,曬乾打成粒兒稱重。
顏家人忙得腳不沾地。那些玉米麵已經送到了太子跟前,連同窩窩頭方子。
有了新鮮的糧食,太子也不敢獨自拿主意,帶著玉米麵和方子去了宮中,麵見魏帝後,直接將玉米的事說了。
魏帝看似花心,對女人無情,也算得上是明君,立刻讓人將玉米麵送到禦膳房,按照方子做成吃食。
宮人們更不敢耽擱,拿著東西走了。
一個時辰後,禦膳房送來了玉米做的吃食,他們的食材更全,做出來的東西更美味。
魏帝吃了連連讚歎,向太子道:“這顏家大郎種出了新吃食,可以說利國利民,你看如何獎賞?”
太子來的路上就想好了,略微沉思片刻,道:“若畝產真能幾百斤,便給個嘉獎令吧,再賞賜些東西,他在種地方麵有天賦,特彆關注一下,若以後還能有所貢獻,再封官不遲。”
魏帝也是如此想的,看了太子一眼,拍板道:“這麼樣吧。”
說完,他讓人將玉米麵做的吃食送給太後一份。
太子辭了魏帝出來,帶著一些玉米麵和方子回了東宮,讓人給皇後送去。
誰的娘誰疼,魏帝隻想起太後,卻不曾想起皇後,也未曾想起林嬪,太子還算滿意。
顏大廊帶著人忙了大半個月,終於將玉米全部收入袋中過秤,十畝地收了一萬兩千金玉米。
這個數字讓周縣令等人瞠目結舌,這,這比預計的高太多。
本想著七八百斤就算好了,誰知竟超過了一千斤。
這玉米若是推廣起來,南魏的百姓,還會餓肚子嗎。
最激動的當屬顏大郎了,他也沒想到會如此高產,想起悠然說的話。
“大哥,這玉米你日日在地裡伺候,比伺候自家孩子還用心,高產也是理所應當,若是換做彆人,怕不會這樣高產。”
顏大郎信以為真,依著悠然的話,對周縣裡等人說了情況。
其實這都是悠然用了異能。她不敢用太多,就怕玉米出現異樣。
周縣令也理解,一麵說明白,一麵又覺得顏大郎謙虛。帶著記錄的數據,與汴京的官員一道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