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會承認,1999年是瑞亞·諾倫的一年。
越是臨近新年,人們越能體會到這個事實。無論走到哪裡,無論遇到生活中的哪一方麵,都會看到因為瑞亞而帶來的種種變化。
《指環王》所帶來的文化效應無處不在。
甚至到了聖誕節前夜,那些沒有做好心願調查的家長們不得不多買一份《指環王》相關的禮物,僅僅是為了讓哭鬨不止的孩子滿意。
但這可是前夜!
找到開門營業的商店都很難,就算有不歇業的店鋪,也很難找到瑞亞·諾倫那個角色相關的東西。
從服裝打扮到掛件佩飾,甚至連張貼廣告用的宣傳海報都會被搶走。
電影用革新的半全息技術衝擊著整個行業,瑞亞·諾倫風靡全球的趨勢也席卷著流行文化衝刷著人們的生活日常。
聖誕節前夕有二十六首新歌發布,其中有四分之一或多或少都提到了《指環王》或者瑞亞的梗。
這就是流行文化的力量。
沒人能逃開。
普通人回過神來,也隻會感慨一句:“沒想到瑞亞現在還是很紅。”然後就把這件事拋之腦後。
然而好萊塢的人卻無法忽視這個。
隻要還從事這個行業,就不可能避開瑞亞·諾倫這個名字。她簡直無處不在。
首先是一場十二月份開始的線上影評獎狂歡。
RN網突然發起的年度電影評選活動得到了用戶的熱情響應。
雖然好萊塢一到年底年初,遍地都是各種各樣的獎項,但RN網用巨額獎金作為噱頭還是引起了無數人的好奇。
這不像是那種專業評委眼光來挑選影片的嚴肅獎項,更像是一直號稱靠普通觀眾投票來決定獎項的MTV電影獎。
但顯然RN網在投票機製上更便利簡潔,也更迎合大眾心理。
每一個普通觀眾的影評,哪怕隻是簡單的幾條單詞組成的一句話,一旦被點讚上熱門,就會被精選到首頁,簡直比專業影評人刊登文章還要隆重。
畢竟除了專業性報刊,影評文章很難被放到頭版頁麵。
這種推薦機製擊中了用戶渴望展示和分享的心理。
加上獎金的誘.惑,一半以上的網站用戶都參與了這次臨時發起的活
動。連那些根本不怎麼關注影視娛樂版塊的用戶,也都紛紛進行嘗試。
新奇的有趣想法被源源不斷地激發出來,普通觀眾確實很難做到像專業影評人一樣,靜下心一字一句地分析電影。
但他們對電影評論的創意絕對比記者更生動。
除了因為高人氣而陷入角逐中的《黑客帝國》、《星球大戰》和《指環王》等大片,《天才雷普利》也各種電影中殺出重圍。
因為RN網為影片做了一些分類,《天才雷普利》在自己的類型中得到了毫無懸念的倍殺票房。
用戶們不一定看過《移魂女郎》,不一定看過《第六感》,但他們一定看過或者至少聽過《天才雷普利》。
不管嚴肅獎怎麼看待這麼多優秀電影,但《天才雷普利》用響亮的名氣在大眾這裡贏了一局。
不是沒有人懷疑這過高的好評指數是網站暗箱操作,畢竟對於平台來說,修改線上數據僅僅隻是敲打幾下鍵盤的功夫而已。
而且RN網和瑞亞的關係一直都很密切。
尤其這突如其來的自發性獎項活動早不來,晚不來,偏偏搶在金球獎、奧斯卡等重大頒獎典禮公布提名之前舉辦,很難不引起有心人的揣測。
然而這種言論沒有掀起什麼浪花。
RN網很快就留湧入了一批實名認證用戶。
為了更好地推進這次的年度票選電影好活動,網站平台特意邀請了羅傑·艾伯特、吉恩·西斯克爾等等一批專業影評人作為特約評委。
他們的用戶ID就是自己的名字,頭像上還有認證的標誌,非常容易辨認。
接連幾位影評人為《天才雷普利》表態支持——當然作為評委,他們不可能投票,但不妨礙將之前發表過的評論文章重新上傳。
一旦發布到RN網上,麵向的就是一小時至少數百萬計的用戶流量。這種傳播力度連《紐約時報》的專欄也比不上。
於是《天才雷普利》以一種高調且飽受盛讚的姿態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線中。
12月13日。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宣布《天才雷普利》為年度最佳電影,將這部爭議性頗大的“犯罪”電影定性為優秀佳作。
12月15日。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為《天才雷普利》頒獎,導演安東尼·明格拉還成功斬
獲了他們的最佳導演獎。
12月16日。
紐約影評人協會、堪薩斯影評人協會、國家評論協會……
直到12月20日這一天。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宣布《天才雷普利》進入提名名單。
雖然電影錯失了最終的獎項,卻讓美國影評人協會獎額外增加了一項最出乎意料獎。
順便一提,他們給了瑞亞·諾倫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安東尼導演和瑞亞一同到場領獎,並和協會成員友好合影。
……
如果不是《天才雷普利》強勢刷屏了這麼多次,人們可能都很難注意到好萊塢還有這麼多的影評人獎項。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是其中名頭最大,也是最受人矚目的。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曆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曆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
連它也選擇將風向標投向了《天才雷普利》,這將電影的輿論影響漸漸變得正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