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塚最邪性的地方,便在於它並非真的要人的“命”。
它要的隻是人類的精神力罷了。
可是,精神若消耗殆儘,則人便也成了毫無知覺地存於世間的一具軀殼,其與死亡何異?
在蘇音看來,那甚至比死亡更可怕。
而夢塚這種絕非惡意的意誌,也將它本身的存在感降到了最低。
正是因此之故,靈虛道人才會在不驚動任何人的情形下,在驚鶴城中挖了如此巨大的一座“精神的墳墓”。
一個完全不以殺人為目的的法陣,能量波動又是以人類自身的精神力為主,隱蔽性自然極強。
而夢塚的作用,便是以一種溫和的方式,回應著人們心底的願望與執念,再製造出滿足這一切的幻像罷了。
那些進入夢境的人們,白天時仍舊能夠醒來且照常生活,隻是每晚入夢後,會消耗一定的精魂維係曾經的美夢。
若是意誌堅強、定力超群者,則脫出“夢塚”並非難事,但在現實中,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卻極少。
逃避本就是人類的天性之一,也是人在麵對困境時產生的心理上的一種自我保護機製,這本無可厚非。
可恨的是利用這一點做壞事的人。
比如靈虛這妖道。
在他布下的夢塚之中,人們會一天比一天更沉湎於幻境,將之視為逃避現世的港灣,而現實越是殘酷,逃避的念頭便會越強烈。
於是,日複一日,人們在夢境中獲得滿足,表麵看來每晚皆睡得安詳甜蜜,實則卻並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反倒要消耗精神力以維係這個美夢。
這些被消耗的精神力,便是那些製造夢境的灰色小飛蟲的食物。
它們是以人類的精神力、魂力或意誌力為食的。
最初時,這隻是雙方本能的一種互補。
一方是逃避的本能,另一方則是進食的本能。
後者製造美夢以討好前者並乞求一點食物;而前者則以食物誘使後者製造出更多更美的幻境,以達到逃避的目的。
這個時候,雙方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
但到了後期,小飛蟲日益壯大,在食量大增的同時,它們也開始有了主動捕食的能力。
到得彼時,平衡便被打破,人類變成了被圈養的食物,小飛蟲則成為真正的支配者,它們將人類的精神力攫取一空,進而將夢塚轉虛為實,代替真正的現世。
這是蘇音思忖再三後得出的結論。
靈虛道人的目的,應該便在於此。
他是要借助夢塚的力量,模糊現實與虛幻的界限。
本質上與發生在藍星的“捕夢網事件”幾乎一毛一樣。
有鑒於此,蘇音已經將靈虛道人的定位從“妖道”變成了“古代版神秘人”。
都是搞風搞雨不消停還本事挺大的家夥。
不過,靈虛道人到底還是算錯了一件事。
沙井坊中那些進入夢塚的百姓,並沒有變成活死人。
雖然理論上來說,他們應該也必須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