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王重,周蓉臉色立馬變了:“他怎麼就深藏不露了?”
馮化成道:“你知道咱們今兒在全聚德吃的那一頓,得花多少錢嗎?”
“不就是一頓飯嗎,能花多少錢!”周蓉一臉不屑。
可馮化成接下來的話,卻讓他瞠目結舌。
“一隻烤鴨,大概是八到十塊錢左右,咱們吃了整三隻,這就快三十了,還有其他那幾個菜,喝的茅台,林林總總的加起來,少說也有五六十。”
“一頓飯就花了五六十,秉昆卻連眼都沒眨一下。”
“那又怎樣!”周蓉卻不以為意:“不就是有倆臭錢嘛!一身銅臭,醃臢不堪,真是白瞎了那些好文章。”
言語間滿是鄙夷。
馮化成歎了口氣,沒有和周蓉爭辯,因為自從昨晚過後,他心裡對王重也有了芥蒂。
第二天一早,王重收到了蔡曉光發來的電報,他上大學的事情昨天就解決了,他已經連夜坐上了前往燕京的火車,今兒就能到,趕上最後一天報名。
正好還沒開學,王重去了火車站,準備接蔡曉光,沒想到在車站外頭還碰上了周蓉和馮化成兩口子。
兩人站在出站口的馬路邊上,馮化成先注意到了從後邊走過去的王重,拉了拉周蓉,小聲提醒:“秉昆也來了!”
周蓉臉色立馬就變了,扭頭一看,正好迎上王重的目光,重重哼了一聲,二話不說,拉著馮化成抬腳就走,全然忘了即將要到來的蔡曉光。
王重也沒在意,在出站口等了一個多小時,才看到蔡曉光一手拎著藤條箱子,一手提著一個大袋子,穿著厚棉襖,帶著帽子,圍著圍巾,手套,裹得嚴嚴實實的從裡頭走出來。
“嘿!”
“蔡曉光同誌!這兒呢!”
看到王重,蔡曉光臉上也露出笑容來,快步走到近前,放下行李錘了王重一拳,四下張望,可惜卻沒能看到那個讓他魂牽夢繞的身影,眼底略有幾分失望:“你姐呢?”
“剛還在呢,不過看到我之後就生氣走了!”
蔡曉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啥意思?”
王重淡淡的道:“還能是啥意思,跟我鬨翻了唄,現在話都不說了,現在我倆見麵就跟仇人似的。”
蔡曉光瞪大了眼睛,一臉的不敢置信。
王重展顏一笑,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行了,這事兒回頭再說,先陪你去報名,再給你接風。”
蔡曉光也知道輕重,把手裡的包塞給王重,自己拎著箱子:“趕緊走!”
車站外頭停了不少人力三輪,就侯在路邊,兩人隨便叫了兩輛,直奔電影學院而去。
兩人趕到電影學院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一點多,好在沒有還不算晚,蔡曉光順利的報了名,幫著他把東西搬到宿舍,置辦好被褥水壺這些日常用品,王重就直接把他拉回了大石橋胡同的家。
明兒就正式上課了,晚上會有個班會,輔導員和學生們見麵,讓同學們自我介紹,互相認識,張貼課程表,發放課本,事情不少。
周秉義待在學校宿舍裡沒來,周蓉更加不會過來。
“嬸兒!”蔡曉光除了在對周蓉上麵太過舔狗之外,其他待人處事還是非常周到的,人也熱絡。
“曉光啊!”李素華臉上露出笑容,王重醬油廠的工作就是蔡曉光幫忙找的,李素華對蔡曉光也一直心存感激。
“您身體還好嗎?燕京住的習不習慣?”
“好好好!還行吧,我也沒來幾天。”
“聽昆兒你也是來上大學的?”
“是的,不過我成績沒有秉昆他們好,上不了燕大和水木,隻考上了電影學院。”
······
鄭娟下的廚,做了幾個硬菜,王重和蔡曉光沒敢喝酒,吃過飯,王重把曹曉光送到街口,叫了輛人力三輪,讓三輪車直接把蔡曉光送回電影學院。
王重自己則騎著車直奔水木去了。
第二天,正式開始上課。
此時,王重的個人麵板和數年前也有了些微變化。
【宿主:王重(周秉坤)
年齡:21
體:16
力:16
速:14
神:20
技能:廚藝(lv3)、散打(lv3)、書法(lv2)、駕駛(lv2)、建築(lv2)、英語(lv2)、中醫(lv1)、木工(lv2)、數學(lv1)、物理(lv1)、基礎化學(lv1),寫作(lv3),軍警格鬥術(lv2)
潛能點:0
技能點:10
係統積分:70】
這幾年下來,沒有花費幾分和潛能點,隻憑著自己的鍛煉,就把體質和力量提升到了16點,代表敏捷的‘速’也從13提升到了14。
隻是技能上麵的提升卻微乎其微,隻有日日堅持不綴的散打,提升到了lv3,還從馬守常的警衛員那兒學到一項軍警格鬥術,也傳說中的黑龍十八手,厲害是厲害,不過沒有網上傳的那麼神。
學業雖重,奈何卻遇上個開掛的王重,學習自身專業的同時,還跑去同屬於土木工程的水利和道路橋梁的課也給蹭了,同時還在自學英語。
本身就有lv2的建築基礎,再加上高達20的精神屬性,高屋建瓴之下,再重新回過頭來學習這些基礎,對王重來說不存在難度。
白天在學校,晚上回大石橋胡同的家,也不騎自行車了,每天早晚來回都用跑的,這種兩點一線的生活,王重兩天就適應了,每天沉寂在知識的海洋裡頭不能自拔,除了正常的專業課之外,每天白天王重的時間都安排的滿滿當當,幾乎沒什麼空閒。
《水門橋》在金土地上的連載也即將接近尾聲,王重的第三本書稿子也寫了將近一半了,這本書比前頭兩本加起來還要長上一些,已經可以算是中長篇了。
大石橋胡同這邊,李素華起先還有些不習慣,畢竟燕京對她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周遭又沒有熟悉的街坊鄰居們,想要適應,難免需要時間。
好在李素華年輕時就是跟著周誌剛闖關東到的吉春,有過類似的經曆,過了個把月,倒也逐漸適應了在燕京的生活,還和鄭娟跟著周邊幾個鄰居都搭上了關係,逐漸熟稔起來。
時間就在不知不覺間悄然流逝,孩子們日漸長大,也逐漸適應了燕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