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正在府中,與心腹商討袁紹逃離一事。
昨夜皇帝傳召西園校尉,袁紹恐怕這是董卓的陰謀,不敢親自前往,隻叫淳於瓊、曹操等人應召。他自己本人卻把朝廷所頒發的符節掛在東門離開了。
過了一個上午,才有人發現袁紹逃了,忙報給董卓。
董卓不禁大感傷腦筋。
需知袁紹出自此時名門汝南袁氏。這汝南袁氏,四世之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號稱“四世三公”。袁氏滿門,袁逢曾為司空,這是袁術與袁紹的生父。袁逢的弟弟袁隗,便是如今的太傅,位列三公。
袁逢之上長兄無子,於是便把庶子袁紹過繼給長兄一房。
實際上袁氏之首,如今乃是嫡子出身的袁術。無奈袁術跑得更早,還剩一個袁紹在城中,董卓百般拉攏不成,沒想到最後袁紹也跑了。
要知道董卓為何要百般拉攏袁氏,就又得從漢代的人才選拔製度上說起了。漢末最重要的一則揀選人才之法,便是舉孝廉。各地按照人口數,大約每二十萬人口中,要推舉出一位孝廉來,送到中央來學習做官,為朝廷出力。而此時負責揀選人才的,乃是地方長官,也就是太守。既然是由人選拔,難免有親疏遠近,你在轄區選了我的子弟為孝廉,我總不能不投桃報李吧?
而袁氏在朝廷經營四世,真是當得起一聲“門生遍天下”,其中各方利益交織捆綁,就算董卓憑借兵力暫時占據了洛陽,不到逼不得已,卻也不想跟樹大根深的汝南袁氏鬨翻。
然而如今先是袁術跑了,緊跟著袁紹也掛節而去,這不是在啪啪打他董卓的臉麼?
董卓這會兒想的,倒還不是要如何懲治袁氏,而是想著要如何能挽回點麵子。
此時眾心腹各出主意,有的說“要發全國檄文,將袁氏兩子捉回來”,有的說“袁術,袁紹雖然跑了,他們的老子卻還沒跑”,你一言我一語,卻是都不得要領。
獨有侍中伍瓊道:“這汝南袁氏,在朝中經營四世,卻也是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如今若是按照他們說的,發檄文全國通緝,那麼一定會激起反叛的勢力。他們既然逃了,且是逃往冀州、南陽等地,這些原本也並非您的地盤。他們自願避您鋒芒,您不如就恩赦袁氏二子,給他們封個郡守,就叫他們在那裡做官好了。他們感念您赦免之恩,欣喜之下,也絕不會再有彆的心思。”
這番話合了董卓心意。
董卓笑道:“還是你們這文化人的辦法好。”又對自己那些舊部道:“不要一遇事就喊打喊殺的,這裡是洛陽,可不是西涼。”於是依照伍瓊的策略,非但赦免了袁術、袁紹逃離之罪,還都封了太守。
袁氏之事才告以段落,董卓還沒來得及擦一擦腦門上的汗,就見女婿牛輔臉色灰白大哭著走進來,他氣不打一處來,抄起未乾的墨筆砸向牛輔,罵道:“青天白日,你是來看我呢,還是來哭喪呢?”
牛輔見是毛筆,不避不讓,往董卓跟前一跪,招手叫底下人把東西抬上來,哭道:“嶽父大人,小婿不知哪裡得罪了貴人,要部曲死的這樣慘。”
董卓猛地起身,“你的人叫人殺了?”
“小婿最倚重三位校尉,李傕、郭汜與張濟。”牛輔將白布掀開,“嶽父大人,張濟死的好慘呐。”
董卓一愣,見慣了死人,並不閃避,道:“這是殺他的那柄劍?”
牛輔道:“是宮裡的東西。”
“宮裡的東西?”
牛輔示意外麵的小頭目進來,道:“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
那小頭目這半日過的可太刺激了,膝行進來,不敢多看,一五一十把自絲綢店裡的紛爭說起,直到最後張濟死在李府。
“你說那是個**歲的孩子?”董卓麵上驚疑不定,“隨身侍從成百上千?”
一時牛輔此前派去打探消息的人也回來了。
兩下裡一對便知道,殺死牛輔帳下校尉張濟的,竟然真的就是未央宮中的九歲皇帝。
董卓想到此前小皇帝跟自己討狗的模樣,分明還是個娃娃,無論如何想象不出這娃娃要如何殺人。
“必然是他身邊的侍從動的手。”董卓篤定道:“你們看錯了。他一個九歲孩子,怎麼會殺人?”
那小頭目戰戰兢兢,卻仍是道:“將軍,千真萬確,小的親眼所見。當時院子裡的士卒也有看見的。那孩子自稱‘朕’,叫侍從按著張大校尉跪下,親手拔劍殺了張大校尉。”
董卓望著屍首心口那柄猶自震顫的劍,先是不敢置信,漸漸怒火湧了上來。
這小皇帝膽子肥了!
他扶這小娃娃做了皇帝。
這小皇帝卻反過來,一劍殺死了他帳下的校尉。
董卓捉起佩劍,怒氣衝衝往未央宮而去。
作者有話要說:三更~會不會有四更呢感謝在2020-03-1818:20:28~2020-03-1821:12:2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七八個點星星1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