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帝王》/青色兔子
第二十二章
劉協巋然不動,平靜得上完這一堂課,就好似中途不曾被董卓闖入一般。
盧植在旁見證了全程,不禁暗暗稱奇,以為皇帝年紀雖小,卻有臨危不亂、處變不驚的大將之風。
一時盧植授課完畢,告辭退下。
劉協卻問左右道:“那皇甫嵩將軍可有親眷在洛陽?”
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壽堅恰在洛陽。
皇帝要見誰,還是很迅速的。
皇甫壽堅奉召前來,心中忐忑。
劉協見了皇甫壽堅,卻也沒有旁的話,隻觀望了他兩眼,笑道:“倒也並不如何出奇。”
皇甫壽堅不解,小心求問。
劉協笑道:“仲穎兩度召見你父親皇甫嵩,朕想這等得用之人,子嗣必然也不同凡響。如今一見,卻也不過如此。”
皇甫壽堅大驚。
父親與董卓積怨甚深,董卓再度召見父親,恐怕是要一解舊恨。
原來皇甫嵩乃是朝廷上將。去年涼州叛軍作亂,靈帝曾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手下就管著為前將軍的董卓。當時兩人作戰方針不同,皇甫嵩不曾采納董卓的建議。董卓便心中不悅。後來叛軍撤退,皇甫嵩起兵追擊,而董卓勸阻,兩人又有分歧。結果證明皇甫嵩是對的,大破叛軍,斬殺萬人。
董卓既慚且愧,心中卻愈發不喜皇甫嵩。
等到靈帝病重,想要解去董卓手中兵權,要他離開涼州,去做並州牧之時,就是讓他把軍權轉交給皇甫嵩。彼時董卓不肯從命。皇甫嵩上奏朝廷。兩人的梁子就算是徹底結下了。
皇甫壽堅身在洛陽,了解情況,心道,如今討伐董卓的聯軍壓到了洛陽,董卓怕腹背受敵,這是要將父親召來洛陽,好解去他手中的關中兵權,之後……
劉協看皇甫壽堅麵上驚恐之色,便知他明白過來了,因以手掩口,打了個嗬欠,疲乏道:“朕上了一日課,也倦了。你去吧。”
皇甫壽堅忙忙退下,趕回家修書給父親,要他萬萬不可應召前來。
家書寫了一半,皇甫壽堅提到皇帝召見他一事,忽然微微一愣,小皇帝此舉,究竟是有心還是無意?
這一點彆說是皇甫壽堅看不明白,就是貼身服侍小皇帝的閔貢也想不明白。
閔貢這一日日看著,見小皇帝雖然年紀不大,可行為舉止卻隻有一個“高深莫測”可以形容。好在他也不必較真去思索皇帝行動背後的含義,他隻需如實上報給王允知曉便是了。
而另一邊董卓想要遷都西行,舍棄洛陽,卻被皇帝以廢立脅迫,不得不先著手令百姓先行。形勢比人強,就好比皇帝答應西行一樣,董卓眼下也隻能答應皇帝的要求,可是心中卻深以為恨。
董卓離開皇宮後,毫不掩飾自己的惱怒。
董卓身邊跟隨的部將也就很快了解了情況,有人便對董卓進言道:“皇帝年幼,怎麼會有這等想法?必然是皇帝身邊的人教唆的。”
這說法吻合了董卓的猜想。
畢竟這小半年來,小皇帝對他可謂有求必應,這是第一次旗幟鮮明違逆他的意思。以小皇帝的年紀,董卓很懷疑這要求能是皇帝自己想出來的。若說是旁人教壞了小皇帝,那除了盧植不做第二人想。
這盧植當真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