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績那小少年,雖然年方十三,但能言善辯,最難得的是既能引經據典,又能鄉間俚語。”劉協琢磨著已經擬定的人選。
陸氏近年來勢衰,陸績年少當家,經曆與尋常少年不同。
曹昂也認為這兩個人選是恰當的。
各處準備停當之後,聖駕即將離開的消息就在吳郡傳開,往整個吳地擴散而去。
消息傳開後,周瑜第一個入行宮來見皇帝。
劉協仍坐在湖邊垂釣。
“陛下,此時萬萬不可離開吳地。”周瑜立在一旁,目光落在皇帝麵上,難得帶了幾分躁意,道:“分田改製,吳地六郡共殺了謀逆的豪強三十七族,這還隻是累世的大族。若是連家中百頃的那等小勢力算上,更是不知凡幾。這些人的親近氏族,正紅著眼睛等著反撲。陛下若是現下就走,荊州兵馬一撤離,兗州、豫州糧草一斷,吳地獨木難支,立時就會大亂。到時候漢人越人殺作一團,農戶園主彼此欺淩,吳地將會成為人間煉獄!臣懇請陛下,再於吳地盤桓兩個月。臣隻需要兩個月。”
劉協慢悠悠掛了新魚餌,他的聖駕一日不走,那麼殘餘的勢力就一日蟄伏下去。這樣是個僵局,僵局就會成為死局。而破局的辦法,就是他動起來,並且借由周瑜真實的反應,向吳地眾人傳達他動了這個消息。
他淡聲道:“朕不隻是吳地的皇帝。”
周瑜難以置信得抬起頭來,望向皇帝。
劉協揚竿放鉤,沉聲道:“朕出來一年,也該回長安看看了。”
周瑜盯著皇帝。
“若吳地果然出事,朕會再下令,命馮玉等人領兵前來相助。”
周瑜道:“哪裡還趕得及?等荊州兵馬趕來,吳地民眾早已死傷慘重。”
劉協道:“朕不可能不走。分田之事傳開之後,荊州也有些不安定,也需要兵馬回防。公瑾,吳地就托付給你了。”
周瑜料想長安大約有什麼他不清楚的事情發生,但此時撤兵,就是眼看著吳地大亂,他在此地經營十餘年,如何忍心?以他的傲骨,本不會如此求人。但此時為了他當年與伯符(孫策字)一起打下的基業,為了吳地這些年來信重他的父老,也就顧不得了。
周瑜近前一步,閉了閉眼睛,沉聲道:“當初陛下用臣,曾以一曲鳳求凰,將臣收入彀中。皇帝一諾,分量幾何?”
劉協拉魚竿的手微微一頓,他仰頭看向周瑜。
周瑜屏住呼吸。
“退開些。”劉協淡聲道:“你擋到朕的光了。”
周瑜愕然,回過神來後,隻覺一口血到了喉頭,死死忍下後,拂袖而去。
他到底,也並不比卓文君更有識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