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皇伯母護犢子(2 / 2)

朱由檢一再推辭,張嫣力勸:

“皇叔義不容辭,且事情緊急,恐生變故”。

因為張嫣知道宮中形勢波詭雲譎,閹黨客、魏二人正俯視眈眈。

接下來,不知道她哪來那麼大的勇氣,用超凡的的政治智慧排除萬難,擬下繼位詔書。

並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麵說:

“這就是新君”。

朱由檢登基,年號崇禎。

登基後不久,把張嫣上尊號為“懿安皇後”,居住在慈慶宮。

八十二天後,崇禎以摧枯拉朽之勢一鍋端掉了閹黨,魏忠賢在客棧自殺,後被傳首九邊。

1644年三月十七日,是大明王朝舉國哀痛的日子,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攻破京城,帝國大廈轟然倒塌,徹底覆滅了。

關於張嫣之死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李自成大軍攻下京城,大內一片驚慌,崇禎皇帝刺死六歲的昭仁公主後,派太監去傳口諭要張嫣自儘。

還有人說“倉促不得達”。可明史記載:“十七年三月,李自成陷都城,後自縊”。

這個傾國傾城的張嫣皇後,用正義和勇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山河淪陷,哭泣國家,她絕不苟且,自縊而死,成了尊嚴的化身。

第二種:張嫣在宮內自縊沒死成,被李自成的部將李岩擒獲。

但張嫣在百姓中口碑極好,李岩冒死也要保護她。

據說,李岩見到張嫣後,命人把她扶在正位上,行九拜之禮,著即令部下全程保護。

可是當晚,奄奄一息的張嫣再次自縊而死(1606一1644)。

天啟皇帝朱由校的死是個謎,究竟是東林黨做的手腳還是閹黨行為無從得知。

正常情況下,閹黨是保皇派,他們應該不會做,沒有皇帝他們啥都不是,文官集團作案的可能性遠高於閹黨。

回到正題

天啟皇帝去世之時,張嫣二十歲左右,天啟知道生前對不起張嫣,臨終將張嫣托付崇禎皇帝照顧,讓他善待皇嫂!

崇禎並未辜負大皇兄,上位後加封張嫣為懿安皇後,待張嫣如同皇太後,除了大明滅亡時張嫣自儘外,崇禎對得起天啟帝和懿安皇後。

懿安皇後見麵就問他如何處置皇太子,崇禎並不認為張嫣有乾政嫌疑,視太子如親生,對她來說隻是家事而已。

崇禎在太師椅上落座歎口氣道:

“這個逆子氣死朕了,殺伐太過凶悍,監國幾天斬殺十幾位朝廷命官,把官員家也抄了,他應該是曆史上殺氣最重的皇太子,真不知曆史會如何評論他。

不過皇嫂放心,逆子乃是嫡長子,朕不會輕易廢太子,但絕不會輕饒,不然如何向滿朝文武交代!”

聽到崇禎說不可能廢太子,懿安皇後鬆口氣,語重心長勸道:

“那些貪官確實該殺,國難當頭大明國庫無銀,他們家中竟然都有十幾萬兩銀子,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呀!”

“太子雖年幼已有雄主風範,如果洪武高皇帝看到懿文太子如此,他老人家肯定做夢都能笑醒,太子沒有錯,為何要向朝臣交代?”

張嫣的話讓崇禎一陣頭大,他不知如何回答:

“皇嫂……你會寵壞這個小殺星……”

洪武朝貪汙六十兩銀子扒皮實草,最後殺的官員上朝都要留下遺書,崇禎皇帝深知大明官員貪沒成風,可他不敢對官員下此狠手。

張嫣說的不錯,如果今天朱慈烺換成懿文太子朱標,對太子斬殺貪官的事,老朱絕對開心的合不攏嘴,誰敢彈劾懿文太子,老朱滅他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