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建奴重步兵(2 / 2)

說到八旗部隊,很多人開口容易說騎兵,但其實步兵才是建奴起家的兵種。

努爾哈赤統一滿洲之前,本部在建州女真,即明朝建州衛這一代。

當然後麵有很多分化,比如分出建州左衛、右衛等。

建州衛一代,就地理環境來講,居住在險峻的深山密林中,築城堡村寨,刀耕火種而居。

所以有先天的用弓、槍的環境,作為有漁獵傳統的民族,成年男子自幼各個弓術和投槍術嫻熟。

這決定了他們比之隻從事農耕的漢族,多了優秀的步弓手,而且更熟練使用長槍。

重步兵結陣打仗,這些優秀的步弓手,投槍手,除了很好的身體素質,也有非常好的戰術。

麵對以火器見長的明軍,采取順風放箭策略,這種策略是攻擊明軍的經典戰術。

這樣是明軍處於逆風向,對明軍使用火器非常不利;即使明軍想要近戰,建奴有重騎兵收割,明軍怯於近戰,所以進退為難。

甲胄技術的發展,對重步兵結陣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不是逆風的戰例中,建奴也可以以一部分裝備重甲的步兵吸引明軍火力,或以盾車覆蓋皮革阻擋明軍子彈,側翼用快進快出的弓騎兵襲擾。

步兵騎馬機動,下馬列陣作戰,步兵重甲突擊,這是野豬皮努爾哈赤對敵的經典。

八旗兵擁有騎兵很早,但真正有好的騎兵,應該是統一葉赫之後。

征服蒙古諸部,吸收大量蒙古騎兵進入八旗是真正巔峰。

八旗騎兵早期更多是當騎馬的步兵,配合的戰術基本是田忌賽馬,集中局部優勢兵力與步兵配合戰鬥。

明軍步兵防護弱,建奴八旗兵就出騎兵快進快出收割。

明軍出騎兵遠距離就重步弓手配合,近距離披甲長槍兵“持戈矛”捅。

使得明軍非常狼狽,打追不上、跑跑不了。

這種重步兵,約占四成的披甲長槍兵,大約六成輕甲弓箭手。前排除了長槍兵,還有攜帶短兵盾牌刀等。

所以建奴的重步兵,在整個入關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當火炮加入八旗後,無論裝備先進程度,還是兵種配合都達到了冷兵器時代高峰。

回到正題

重步兵沒有速度優勢,揚古利開始並不打算讓他們衝陣,一旦騎兵得手重甲步兵在上,不料自稱無敵八旗騎兵被明軍吊打。

盾車未帶,揚古利沒有其他選擇,他隻能命令上重甲步兵。

一聲令下,五百重步兵手持牛皮包裹的木盾和少量鐵盾,分成十幾支隊伍立即上前開路。

八旗蒙古騎兵和正黃旗鐵騎跟在重步兵後麵前進,一旦有機會接近明軍,他們會毫不猶豫衝到明軍陣前砍殺。

看到遍地騎兵衝鋒的建奴突然改變衝擊隊形,周遇吉立即向朱慈烺稟告:

“殿下,建奴改變打法了……”

朱慈烺早就注意到建奴改變衝擊隊形,他不相信建奴的盾牌能擋住迷尼彈的射擊。

“建奴木盾較多,命令東宮衛隊集中火力射擊盾牌,狙擊手時刻盯著建奴,一旦對方露出身體立即射殺。”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