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劉孔昭(2 / 2)

王承恩十萬兩

曹化淳十萬兩

王之心五萬兩

方正化五萬兩

王德化一萬兩

李鳳祥一萬兩

…………

很多勳貴和外戚家財萬貫捐響不超過一千兩,同樣有大部分官員捐響幾百兩。

朱慈烺專門注意看了一下外公周奎,國丈竟然分文未捐,懿安皇後父親則捐銀兩萬兩!

儘管知道太監有錢,但都說太監無後愛財如命,不過今天太監們的表現還是讓朱慈烺大開眼界。

他們的表現遠比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官員和勳貴更加給力。

王承恩和曹化淳竟然各捐響十萬兩,僅次於英國公和誠意伯劉孔昭。

看完太監們的捐響,朱慈烺目光久久停留在誠意伯劉孔昭的名字上。

明史不是說劉孔昭惜財如命禍害朝綱嗎?

為何他今天如此康概,出手就是十五萬兩,難道此人良心發現?

朱慈烺對誠意伯劉孔昭還真的不了解,所看到隻言片語都是抹黑誠意伯。

什麼為承襲爵位,他不惜殺死親叔叔和祖母;為擴張權勢,他不遺餘力打壓異己。

誠意伯到底如何?想到此處,朱慈烺決定測試一下劉伯溫後人的忠誠度:

“係統,測試誠意伯劉孔昭忠誠度和曆史表現!”

“叮,誠意伯劉孔昭,大明開國軍師劉伯溫後人,忠誠度90!”

“臥槽……”

朱慈烺心裡頓時有千萬匹草泥馬奔騰而過。

崇禎年間,劉孔昭向朝廷提過增加財政收入的建議:

“請舉采礦、鹽法、錢法、屯田諸議,以充國用”,

雖未被采納,但得到崇禎皇帝誇獎,後來被授予“少保”,曆任領南京右軍都督府、提督操江兼巡江防等職。

劉孔昭與溫體仁走得很近,而且在他的授意下,上書攻擊國子監祭酒倪元璐,使其自動請求去職。

倪元璐是東林黨人,劉孔昭此舉無異於和東林黨為敵,所以在他們的文章、筆記和編著的史書中,劉孔昭的形象十分猥瑣。

甲申之變後,由於劉孔昭既是勳貴又手握兵權,所以成為馬士英極力拉攏的對象。

最終,馬士英和劉孔昭等人聯合其他武將共同擁戴福王朱常洵即位,即弘光帝。

馬士英離間弘光帝與史可法的關係時,劉孔昭推波助瀾,遭到吏部尚書張慎言抨擊。

劉孔昭大怒,在朝堂上當眾怒罵張慎言為奸邪小人,還罵張慎言推薦的吳甡“有悖成憲,真奸臣也!”

弘光政權自建立之日起,官員就分為兩派,開始無休止的內鬥。

不久,清軍南下,攻占南京,俘虜弘光帝,弘光政權滅亡。

浙江和福建先後建立魯王朱以海的“魯監國”政權和唐王朱聿鍵的隆武政權。

從南京逃走的劉孔昭,仍然擁有不容小覷的軍事實力,他打算投奔隆武政權。

隆武帝自然願意借助他的勢力壯大自己的力量,但遭到兵部尚書盧若騰的反對。

盧若騰說道:

“夫孔昭何如人也?身為操江大臣,胡騎渡江,抱頭鼠竄,敗軍之將、亡國之大夫,其為人心所不與明矣。”

劉孔昭無奈,隻好改投魯監國。

魯監國麾下名將張名振、張煌言進入長江時,劉孔昭隨他們一起出發,攻克京口,收複崇明,路上還招來一批抗清義軍歸附。

久之後,劉孔昭參與魯監國所部和鄭成功的聯合行動,再次進入長江,登上金山,

“獲前叛金允彥磔之,以祭舟山諸死事者。旋登金山,泛儲粟而歸。”

張名振去世後,清軍大舉南侵,進攻魯監國的舟山基地,劉孔昭之子劉永錫不願被俘,跳水自儘,舟山淪陷。

失去基地後,劉孔昭和部下乘船在海上航行時失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