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建奴議事(2 / 2)

於是問道:

“豪格,你從何處得來一將無能累死三軍之說?”

豪格嘿嘿一笑道:

“皇阿瑪,兒臣夜讀三國演義,這句話也是從三國演義中看到的!”

皇太極滿意點點頭:

“嗯,很好,大清將領都要好好讀讀三國演義,這是一部神書,上麵很多排兵布陣和戰計……”

豪格得意拱手說道:

“皇阿瑪,兒臣熟讀三國演義,下次入關讓兒臣做主將,看兒臣如何霍霍大明,如何暴虐明國太子……”

此次入關兩白旗損失最為嚴重,其中阿濟格還戰死在大明。

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人乃是一母同胞。

阿濟格戰死應該加封才對,豪格卻建議嚴懲。

正白旗旗主多爾袞比較有心機,他沒有絲毫表情,好像什麼都沒有聽到一樣。

可是脾氣暴躁的鑲白旗旗主豫親王多鐸差點把肺氣炸。

他緊緊盯著豪格金錢鼠尾下光禿禿的後腦勺,真相一板磚拍死這個大侄子。

建奴以前都是金錢鼠尾辮,也就是光禿禿的大腦袋帶著一根老鼠尾巴。

清朝發型的變更分為好幾個時期,而我們所熟知的“陰陽頭”是清末時期才出現。

早在清朝初期,發型規定是,頭頂隻留發一錢大,大於一錢就會被處死。

古代遵循的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讓他們剃頭,相當於殺死他們。

剃發令引起漢人強烈反抗,被建奴殺的血流成河,至少千萬人家破人亡。

金錢鼠尾一直延續到乾隆後期,在嘉慶之後辮子就越來越粗,到同治光緒時期逐漸變為了”陰陽頭。

清朝發型的消失,是隨著清朝的滅亡而消失的。

當民國政府頒布了新的剪辮易服政策時,清朝老一代的人無不驚愕,甚至不願意剪辮子。

似乎是一種嘲諷,清朝初期那麼多人反抗剃發留辮。

而清末又有那麼多人不願意剪辮子,有些人膝蓋跪軟了現在都還站不直。

多爾袞不說話,隻是冷冷看著皇太極和豪格表演。

但多鐸卻看不慣豪格和皇太極行為,夜讀三國算個毛,老子早就熟讀三國,張飛更是老子偶像:

“皇上,此次入關全軍覆沒,十二阿哥戰死,額駙揚古利和七阿哥全部戰死。

他們沒有做軟蛋,沒有投降明國,更沒有給大清丟人,既然都已經為大清戰死,臣認為不應該在懲罰他們,請皇上三思!”

見多鐸開始為阿濟格等人求情,皇太極目光掃向多爾袞,可多爾袞表情凝重並沒有說話的意思。

連失三員猛將和十萬大兵,皇太極也不敢隨意處置阿濟格等人以防引起眾怒。

既然多鐸為戰死勇士求情,皇太極順水推舟給豫親王多鐸一個人情:

“十五弟多慮了,朕並未打算處置七阿哥和十二弟等大清勇士,但這個仇必須找機會報,都說明狗火器凶悍,為了對抗明狗,大清也要裝備火器。”

皇太極說罷,他的目光看向二韃子王爺孔友德,問道:

“孔友德,你如何看明狗火器,難道真的像情報所說能打三百步嗎?”

孔友德急忙上前跪伏在地:

“皇上,奴才不信,明狗火銃最多能打八十步,絕對不是奴才烏真超哈的對手,多羅武英郡王他們肯定中了明國太子鬼計……”

皇太極心裡也不相信,可是十萬大軍戰死在關內,他不能不信。

為了對抗明國,皇太極知道發展火器勢在必行,可建奴以前是魚牧民族,讓建奴用火器多爾袞他們會願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