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漕運總督(2 / 2)

“哦,愛卿所言甚是,本宮一直未想到合適人選,暫時並未任命,愛卿認為何人能勝任漕運總督之職?”

漕運總督乃是一個肥差,很多官員都想著這個職位。

靈璧侯湯國祚為了這個位置,專程派人給沈維柄送來八百兩銀子,如果成事還有一千二百兩俸上。

不然沈維柄怎麼會如此上心,連禮部尚書都還沒有提及此事,他已經急不可耐!

見皇太子詢問他的人選,沈維柄急忙拱手道:

“在朱大典之前,漕運總督乃是保國公朱國弼,臣認為靈壁侯湯國比較適合漕運總督之職!”

沈維柄說完,有幾個和他關係不錯的文官和禦史出班附議:

“殿下,沈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議!”

“臣附議!”

靈壁侯湯國祚乃是開國元勳湯和後人,可惜爵位傳到他這一代已經糜爛透頂。

在建奴兵臨南京城下時,和其他勳貴一起投降建奴,沒有一絲反抗的動作。

這些事還未發生,滿朝文武除了朱慈烺外,其他人不會知道!

南京那幫勳貴糜爛程度誰人不知,不能讓漕運總督落在他們手中。

右都禦史施幫昭聞言很不爽,急忙出班啟奏:

“殿下,漕運事關北方安危,臣認為應該從京師派官員擔任此職!”

看到如今的禦史頭子反對,其他禦史紛紛上前附議:

“臣附議……”

在禦史之後,又有十幾位文官附議!

儘管朱慈烺監國後,黨爭已經不敢明目張膽,可文官集團還是狗改不了吃屎。

很明顯他們不想讓勳貴掌握漕運,不過這次施幫昭此舉剛好符合朱慈烺的想法。

把漕運交給靈璧侯湯國祚,一萬石糧食到北方能有兩千石就是阿彌陀額。

朱慈烺腦子裡飛快搜尋合適人選,最終一個人的名字出現在腦海裡,常延齡!

常延齡,字喬若,鳳陽懷遠人,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十二世孫。

崇禎朝襲封懷遠侯,有賢行,國亡,身自灌園,蕭然布衣終老。

弘光元年,多鐸帶領大軍渡過長江,不費吹灰之力攻入南京。

短暫的弘光朝廷曇花一現般迅速消亡,明朝複興的最後一絲希望隨之泯滅。

大批明朝勳貴集團成員沒有做絲毫抵抗率軍投降建奴。

開國大將徐達的後人,最後一代魏國公徐文爵和信國公湯和的後人靈璧侯湯國祚等,一大批開國勳貴後人都投降了建奴,背棄了受恩深重兩百多年的故國。

隻有常遇春的後人,最後一代懷遠侯常延齡表現最硬氣,不與他們同流合汙。

張獻忠帶領義軍在湖南縱橫掃蕩,形勢危急。

常延齡慷慨上奏朝廷,要求帶兵奔赴前線,與義軍作戰。結果被崇禎拒絕。

他又要求回老家召集常氏族人,組織鄉兵抗敵,崇禎仍舊不感興趣。

清兵入關後,常延齡參與擁立弘光朝廷。

麵對權臣馬士英、阮大鉞的胡作非為,常延齡不顧前程身家,上表彈劾二人,然而卻無濟於事。

常延齡空懷壯誌報國無門,憤然辭官不乾,頗有祖上硬氣果敢的遺風。

由於為官期間兩袖清風,他隻能種地為生,當起了菜農,過著清貧艱苦的生活。

清朝建立後想征召他為官,他不為所動守節不改,甘願身自灌園,蕭然布衣終老。

朱慈烺想到常延齡後立即說道:

“不要在爭論,本宮已經有人選,傳旨加封懷遠侯常延齡為漕運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