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出征(2 / 2)

看著女兒開心的模樣,楊老爹眼睛濕潤了。

很多人還在為吃飽肚子發愁,他卻因為兒子入軍可以穿新衣服,這一切都要感謝皇太子……

崇禎十年五月二十日。

威武營,虎賁軍,龍騰軍,虎豹騎,天雄軍五部各抽調兩萬將士,在西山威武營訓練場集結。

所有將士全部都是身穿鐵甲,頭戴八瓣鐵尖盔,手持煌明步槍,騎兵則是一人雙馬,每人一根騎槍一把馬刀,加一把左輪手銃。

輜重兵配置也是一杆煌明步槍,每人腰間攜帶三顆手榴彈,炮兵每人攜帶兩顆手榴彈和一把左輪手銃。

這次剿匪並未攜帶重炮,主要裝備野戰炮,佛朗機炮和虎蹲炮。

因為是分散作戰,炮兵建製暫時被打亂,分彆加入各部協同作戰,每部五十門野戰炮,三十門佛朗機,兩百門炮虎蹲炮。

儘管火炮配置數量有限,但對付流寇綽綽有餘,朱慈烺甚至懷疑能否用上火炮,一旦流寇不正麵作戰,火炮還會變成累贅!、

朱慈烺來到訓練場時,十萬大軍整整齊齊列陣,護國軍五部各一個大型方陣,整個演武場散發著一種肅殺之氣。

護國軍五位統領看到皇太子到來,他們急忙快步走下高台上前立正敬禮:

“見過殿下!”

朱慈烺翻身跳下戰馬,右手握拳在胸前一放,給五人回一個軍禮,隨後在五位將軍陪同下登上威武營演武場指揮台。

看到皇太子到來,台下護國軍各部立即抬手敬禮,齊聲高呼:

“參見殿下!”

十萬人齊聲高呼是什麼概念,這麼說吧,京師的天空都在嗡嗡作響,讓人有種熱血沸騰的感覺。

朱慈烺舉目看向演武場將士,對他們高漲士氣很是滿意,他抬手給將士們回敬軍禮同時,一個電喇叭出現在手中:

“將士們,辛苦了!”

演武場將士看到皇太子給他們回禮極為感動,特彆是那些新兵更加激動,在他們心裡皇太子乃是神一般存在。

十萬人再次齊聲高呼:

“不辛苦,為中興大明而戰!”

他們這個回答讓朱慈烺很意外,在文人眼中的泥腿子,不可能會說這句話,很顯然訓練時,他們將官強行給他們灌輸的。

不過朱慈烺喜歡!

裝逼時刻到來,他一手拿著電喇叭,一手突然持劍向天斜指:

“明軍威武!”

演武場數十萬將士,沒有人在意皇太子手中為何突然出現一把寶劍,他們隻聽到“明軍威武”震撼心靈的四個字,毫不猶豫齊舉手中煌明步槍再次高呼:

“明軍威武,千歲千歲……”

站在朱慈烺身旁的黃德功,孫應元,周遇吉,張世澤,盧象坤等人都被數萬將士高呼氣氛感染。

他們頓時感覺血脈膨脹熱血沸騰,伸手拔出腰間佩劍斜指向天,跟著一起高呼明軍威武……

護國軍各部正在訓練的將士門都聽明軍威武的聲音,他們羨慕戰兵將士同時,都情不自禁高呼明軍威武。

一瞬間整個西山和京師上空都在回蕩著明軍威武四個字,京師百姓聽到呼聲紛紛抬頭看向天空……

宮中崇禎皇帝和周皇後等人同樣聽到響聲,隻是無法聽清楚到底說什麼。

帝後攜手二人走到院子裡,抬頭看向傳來聲音的方向,幾乎異口同聲叫道:

“吾兒閱兵……”

朱慈烺收起寶劍,演武場立即安靜下來,數萬人無人說話,更無人東張西望,全部昂首挺胸看著皇太子。

朱慈烺輕咳一聲發出靈魂拷問:

“將士們,軍餉是否按時足額發放?”

“足額發放,感謝殿下天恩!”

朱慈烺:

“將士們,是否已經分到土地,每人至少二十畝?”

“已經分到土地,謝殿下天恩!”

朱慈烺:

“將士們,家中是否還有親人餓死?”

“沒有,謝皇太子千歲!”

朱慈烺點點頭:

“如果有人不想讓你們拿到軍餉,如果有人想奪走你們的土地,如果有人還想餓死你們的親人,將士們願意嗎?”

開玩笑,好不容易才分到土地,拿到足額軍餉,家人不在被餓死,誰敢搶他們土地再讓他們挨餓,所有將士都會不顧一切和他們拚命。

這一點不用朱慈烺動員,將士們都發出內心嘶吼:

“不願意,殺光他們,血戰到底!”

朱慈烺微微頷首:

“好,你們都是好樣的,不想讓你們過好日子的人是建奴,是流寇,是貪官汙吏地主豪紳。”

“將士們,讓本宮率領你們殺光擋在我們麵前一切牛鬼蛇神,為家人安危,為自己封妻蔭子,為大明中興而戰。”

將士們再次齊聲高呼:

“殺光牛鬼蛇神,戰至最後一人……”

看到將士們士氣高漲,朱慈烺知道自己目的達到了,還要給他們套上一個緊箍咒:

“將士們,本宮今日也要警告你們,無論在戰場上還是在私下,一定嚴格遵守軍規軍紀,對百姓要做到秋毫無犯,不然殺無赦!現在本宮命令,出發!”

朱慈烺一聲令下,護國軍五部立即開始行動。

他們每部都分到一百輛四輪馬車,每輛車有六匹騾馬拉車,四輪馬車在運糧草的同時,多餘的車輛還能拉人,一輛四輪馬車可以拉二十個士兵。

具體如何使用,有護國軍各部統領安排,朱慈烺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要親力親為。

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了西山,部分得到消息的京師百姓和滿朝文武都趕來為護國軍送行。

朱慈烺對送行的李邦華揮揮手:

“李大人,都回城吧,本宮不在這段時間,你們要多辛苦……”

李邦華和滿朝文武急忙躬身施禮:

“老臣定當竭儘全力,殿下保重,早日凱旋!”

看著皇太子的隊伍漸行漸遠,滿朝文武卻是心態各異,有人不舍,也有人暗暗鬆口氣,自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