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夜宿潞王府(2 / 2)

紅薯和土豆在沒有化肥的情況下,畝產兩千斤頂天,在古代畝產能有一千多斤絕對算大豐收,不可能動不動畝產五六千斤!

老漢不識數,聽到朱慈烺計算他感覺太不可思議,不但能吃飽還有如此多結餘,他們那這輩子都不敢想啊!

“撲通……謝謝小將軍,一定替俺們謝謝皇太子千歲,俺們的命都是皇太子給的……”

朱慈烺扶起老漢笑道:

“作為大明皇太子,若他不能讓百姓吃白飯,他這個太子就不合格,這是剛才從你地裡挖的土豆,本將軍交你怎麼吃!”

朱慈烺拉著老漢來到夥房,讓火頭軍吧土豆洗乾淨扔到煮米飯的鍋裡,準備一會讓老漢嘗嘗土豆味道。

可回頭發現老漢用怪異的眼神看著他,朱慈烺感到莫名其妙,於是問道:

“大爺,為何用如此眼神看著本將軍?”

“不許你說皇太子壞話,皇太子是百姓救命恩人……”

“哈哈哈……”

老漢一句話逗得朱慈烺嶽洋周遇吉胡寶等人都哈哈大笑,老漢見幾人笑話他,頓時生氣了:

“你們笑什麼,作為皇太子麾下大軍,怎麼能如此不尊重皇太子,不像話!”

嶽洋拍拍老漢肩膀道:

“你眼前之人就是皇太子,所以我們才忍不住大笑,還不快給恩人磕頭!”

老漢一聽大喜,急忙跪伏在朱慈烺麵前:

“草民拜見皇太子,您就是俺們老百姓心裡的神……”

朱慈烺瞪嶽洋一眼,然後扶起老漢:

“大爺快起來,本宮所做一切都是為了讓你們吃飽飯,不用感謝,希望你們日子越來越好!”

老漢激動的連連點頭,隨後老淚橫流……

這時火頭軍主管把土豆送到朱慈烺麵前尷尬說道:

“殿下,您看看這個東西煮熟沒,屬下不懂!”

朱慈烺用手捏一下土豆,發現土豆很軟,他點點頭遞兩個土豆給老漢,最後一個土豆遞給周遇吉,讓周遇吉也嘗嘗。

“應該熟了,老大爺你把土豆剝皮,嘗嘗味道如何?”

老漢接過土豆就放進嘴裡,等朱慈烺一句話說完,他已經把土豆吞進肚裡:

“好吃,麵麵的很好吃,這也太方便了,在水裡煮熟就能吃……”

周遇吉也三兩口吃完一個土豆,他吧唧吧唧嘴眼冒金光:

“殿下,這個能做軍糧,煮熟帶著打仗很方便……”

朱慈烺點點頭:

“還未成熟,應該能長到雞蛋大小,以後本宮會考慮收藏一些。”

“皇太子千歲您忙,草民回家了!”

老漢擦乾急忙淚水,給朱慈烺磕個頭準備回家,朱慈烺笑道:

“既然來軍營做客,不能空手回去,給大爺稱兩萬米飯帶回去吃!”

朱慈烺交代火頭軍一句,帶著嶽洋胡寶回到馬車上……

火頭軍給老漢盛一大碗米飯,又給他三塊豬肉和一些蔬菜,老漢十幾年沒有吃過肉食,看到米飯上三塊豬肉,他激動的又流下眼淚……

朱慈烺沒有搞特殊,他和將士們吃的一樣,唯一不同就是他馬車上有餐桌,不用蹲在外麵吃飯。

軍中夥食不錯,有米飯和饅頭,還有肉食和肉湯,蔬菜,朱慈烺吃的也是津津有味。

看到皇太子和他們吃一鍋飯,將士們都感動的紅了眼睛,暗暗發誓為皇太子儘忠,朱慈烺一頓飯再次收一波軍心。

吃完午飯休息一個時辰,隨後大軍拔營起寨繼續趕路,過了趙州進入廣平府,也就是後世邯鄲。

在廣平府找地方安營紮寨住一晚,第二天一早用過早飯繼續上路,午飯前進入河南彰德府境內。

這一路朱慈烺心情還是不錯的,一眼望去田地裡至少都是一片碧綠,上次來的時候那叫一個荒蕪,路邊還有不少流民屍體。

天黑之前大軍進入衛輝,衛輝乃是潞王封地,這裡中紅薯土豆已經不是很多,至少有半數田地種植的是小麥。

麥田裡稀稀疏疏一片枯黃,繼續乾旱下去很難保證有收成,朱慈烺知道這裡肯定是潞王的土地,如此旱災李岩不會讓百姓種小麥的。

對這些藩王,朱慈烺遲早要下手,目前以皇太子的身份處理藩王,特彆是這些親王朱慈烺知道並不合適。

明朝藩王分為兩等,一是親王,二是郡王,親王從數量上來說,其實並不算多。

從洪武三年朱元璋把他的兒子們封為第一批藩王。

到崇禎十四年崇禎帝封他的兩個兒子定王和永王,一共有67個親王。

但是這些親王,有的年紀小,沒有真正的到藩地建國開府,有的因為無子或中途有罪被撤廢。

到了明朝末年,實際上還存在的親王隻有28個,說實話,兩百七十多年28個親王,並不算多。

明朝的藩王問題,其實主要是郡王太多。

明朝的規製是隻要是親王的兒子,除了長子繼承親王爵位以外,其他的兒子基本上都可以封郡王。

由於明成祖以後對藩王在政治事業上嚴格限製他們的活動,然後在生活上儘量滿足他們的享受。

所以親王們除了在家生孩子以外,真的沒事可作,明末的才子張岱說:

“我明自靖難之後,待宗室其製愈嚴愈刻。在諸王之中,樂善好書者固百不得一,而即有好飲醇酒,近婦人,便稱賢王,遂加獎勵矣!”

酒足飯飽就睡覺,明朝的親王們生兒子的能力超級強。

這樣郡王的規模就很大,到了明末郡王的規模超過600個,分布在全國各地。

明末親王、郡王加上他們的子女至少超過20萬人。

因此明末養藩王花的錢就是天價,朝廷根本養不起。

明末的天啟年間,有人給朝廷算了一筆賬,當年養藩王及其子女共需支付祿米396萬石。

但當年全國田賦收入一共才隻有257萬石,也就是光解決藩王們的吃飯問題,朝廷的財政赤字就會高達43%。

朝廷實際上是已經養不起這幫人了,拖欠工資那是常事。

因此明末的親王經過兩百多年積累很有錢,可郡王以下日子並不好過。

因為朝廷根本無力及時和全款支付他們祿米。

朱慈烺想把大明治理好,藩王問題絕對是邁不過的那道坎。

上次路過潞王府,朱慈烺和皇帝老子並未打擾他們,這次朱慈烺卻要看看潞王府到底有多奢侈。

“傳令,大軍在潞王府外五裡安營紮寨,本宮今晚要夜宿潞王府!”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