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金錢換自由(2 / 2)

“你還知道家事,到現在都未給爺爺見禮……”

看潞王怪異表情,朱慈烺知道自己說漏嘴,拱手笑道:

“本宮年幼,很多禮儀不懂,有不到之處請潞王指點!”

“指點毛線,難道本王能說太子快給爺爺見禮?拉倒吧!”

潞王朱常淓心裡活動一番,急忙拱手告退:

“太子一路辛苦早點安歇,小王告退!”

他走了,走時嘴角還露出一絲微笑,因為朱常淓一顆心已經飛到金陵秦淮河畔……

因為朱慈烺在河南大力救災,加上河南貪官幾乎被一網打儘。

如今河南在崇禎十年並未像曆史上那麼慘,此時僅僅是不能吃飽而已。

各個州縣災民都是靠官府施粥養活,一天兩頓,一頓一大碗粥,雖然不能讓他們那吃飽,至少不會把他們餓死。

在這種情況下,很少有人願意跟著流寇造反,況且皇太子還為他們分到土地。

正常情況下,過兩三個月等紅薯土豆成熟,災民們都能吃飽飯。

絕大多數百姓都是知道感恩的,誰給他們飯吃,他們心裡就對誰好。

特彆是華夏老百姓,隻要不是無法生活,他們都很聽話。

如今河南在李岩紅娘子和陳永福父子治理下,百姓生活還算過的過去。

官兵也不像以前那些如同匪盜的明軍,他們輕易不敢欺負平民。

這讓淳樸的河南老百姓都感到很滿足,他們知道這一切都是皇太子給予的。

可是這種平靜生活很快被打破了,因為流寇革左五營進入河南南部山區。

這幫流寇幾乎和張獻忠同時走出大山,可他們卻很難打下各州縣高大城牆。

決定兵分五路開始搶劫救濟百姓的糧食,讓李岩紅娘子和陳永福父子疲於奔波。

如果革左五營與河南官兵正麵抗衡,他們絕對不是李岩陳永福的對手。

可分兵作戰後,沒有優勢兵力包圍他們,對李岩陳永福來說就首尾不能相顧了。

這夥流寇每次都是突然出現,打劫後又鑽進大山無影無蹤。

不然李岩也不會向朱慈烺請求援兵剿匪。

既然寫明末,肯定要介紹一下流寇,就當水幾百字吧!

由老回回馬守應、革裡眼賀一龍、左金王賀錦、改世王劉希堯、亂世王藺養成這五支當時比較有名望的義軍首領合兵組成,合稱“革左五營“。

革左五營組建後,實力為當時的諸多支起義軍前三,後轉戰豫鄂一帶,戰鬥力相當凶悍。

後來遭到盧象升率領打擊,使藺養成等五人內部出現分歧。

矛盾加深後,來去意見不合,被迫久屯英山、霍山、潛山、太湖一帶。

革左五營主要是依托大彆山脈輾轉遊擊,那一帶形勢險要,且在戰略上占有重要地位。

東麵對大明帝國的陪都南京構成威脅,東北方向則可直向鳳陽皇陵。

西麵同張獻忠、羅汝才等部義軍相距不遠,可以起到相互呼應的效果。

當時不少與革左五營作戰過的官軍將領都有稱。

革左五營機動靈活,使官軍常常疲於奔命、處於被動。

明廷素對革左五營極為重視,為了保衛南京和鳳陽、泗州祖陵。

兩年前指定朱大典、史可法等人集結軍隊加意以守。

革左五營在此地極大牽製了江南和山東一帶官軍的力量,對其他各支義軍是個有力的支援。

不過此時李自成正被洪承疇追著打,根本沒有能力去霍霍河南。

革左五營在南方混不下去,隻能跑到河南打打秋風。

在河南南部大彆山下,他們五部人馬遇到曾經合作過的劉國能部。

以前劉國能麾下隻有幾千人馬,此時劉國能部的實力讓革左五營刮目相看,因為他麾下人馬已經達到三萬多人,並且看樣子還訓練有素。

流寇都是以戰代練,從來部不單獨訓練,經常被官兵追著跑也是一種訓練,並且還是實戰訓練,大夥都這麼認為!

正是在劉國能的建議下,革左五營才分兵五路,加上劉國能部一共六部人馬,他們的攻擊目標是有藩王的地方,打不下就搶百姓救濟糧。

至於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之類的口號,那是在李岩加入後才逐漸正軌,此時絕對都是妥妥的流寇,他們不管百姓還是官府,不搶白不搶。

老回回馬守應和爭世王劉希堯率領兩萬多人馬在南陽活動,革裡眼賀一龍一萬人馬活動在汝寧,左金王賀錦和劉國能四萬已經悄悄潛入洛陽周邊大山,他們的目標是福王。

說實話,他們自己都不敢想能攻破洛陽,主要目的就是分散李岩和陳永福的兵力,這樣以來不至於被幾萬河南兵給包餃子。

治世王藺養成一萬多兵力在開封和鄭州周邊山區,李岩和陳永福率兵回來,他們就分散躲藏,大軍離開他們就悄然出現。

沒有辦法,為了對付河南各地頻繁出現的流寇,李岩和陳永福也隻能分兵,李岩率領五千人馬去南陽,其中有三千火槍營。

紅娘子率領一萬大軍前往汝寧府剿匪,陳永福率領八千人馬收開封,陳德率領五千人馬作為支援,哪裡需要去哪裡。

革左五營和明軍雙方都分兵之後,流寇突然失去蹤影,儘管知道他們在山裡不敢出來,可並不確定具體位置。

崇禎十年五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朱慈烺率軍到達衛輝留宿潞王府那天,流寇突然紛紛出動劫掠南陽信陽汝寧等地。

等李岩他們率兵前去鎮壓,流寇大軍又鑽進群山,官兵一撤,流寇很快又出現,所有活動都在河南南部進行,洛陽和開封一直靜悄悄的。

河南巡撫李先鋒被朱慈烺連降兩級留在洛陽,城裡也有一萬多兵力,作為九朝古都,洛陽城高牆厚流寇根本沒有能力攻破。

陳永福決定派兒子陳德去支援李岩,他擔心李岩五千人馬難以對付兩萬多流寇,陳德領命立即率領騎兵趕往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