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天賜祥瑞(1 / 2)

崇禎目光看向滿朝文武,以前那些經常在朝會上噴他的文官個個低眉順目,此時連看他一眼的勇氣似乎都沒有。

崇禎暗想:

“看來做皇帝就應該像太子那樣狠,絕不能太軟弱,對犯上作亂者該打板子打板子,該殺就要殺。不然這些文官還以為皇帝是病貓……”

暗暗得意一陣子,崇禎輕咳一聲道:

“京畿蝗災必須儘快解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蝗蟲消失。”

“最近幾天,太子在河南吃蝗蟲,盧象升朱大典在山西吃蝗蟲,孫傳庭在陝西捕食蝗蟲。”

“如今輪到京師百官嘗嘗蝗蟲滋味了,朕史書時看到唐朝發生蝗災時,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帶頭吃蝗蟲。”

“所以,朕要親自出手,率領滿朝文武和京師百姓捕食蝗蟲,希望在大災大難麵前朝中上下同心協力治理蝗災。王大伴傳旨!”

“遵旨!”

王承恩領旨邁步上前兩步展開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蝗蟲肆虐大明各地,京畿地區同樣不能幸免,滿朝文武和京師百姓,全部出城捕捉蝗蟲油炸食用,菜油全部有戶部和地方官府承擔。欽此!”

王承恩宣旨完畢,崇禎沉思片刻又加兩句:

“若有官員自視清高,不願意捕捉蝗蟲,即日起停止發俸,主動辭官回鄉務農,朝廷不需要這種官員……”

“遵旨!”

滿朝文官包括內閣幾位都感到一陣惡心。

那玩意能吃嗎?皇帝竟然要讓他們這些讀書人去捕食蝗蟲,真是有辱斯文……

儘管心裡不情願,文官們隻能在心裡腹誹,還是齊齊躬身領旨。

武官勳貴對捕食蝗蟲意見不大,打嘴仗他們不如文官,但捕捉蝗蟲這種事情他們都很自信。

若是以前,崇禎敢傳聖旨讓滿朝文武捕食蝗蟲,言官絕對能噴死崇禎。

可是現在情況已經今非昔比,帶頭大哥都被皇太子殺光了,崇禎皇帝剛剛又大發神威,文官集團都是敢怒不敢言。

戶部尚書程國祥聽到京畿發生蝗災,一大早就出城查看,今日並未上朝。

其他四位內閣見群臣無人反對,他們相互對視一眼,隨後李邦華親自出場:

“陛下聖明,微臣一事不明,請陛下明示,捕捉的蝗蟲不願意食用,能否送給百姓?”

楊廷麟看看老首輔,知道他在替一些文官發問,心裡不禁冷哼一聲:

“喝百姓血肆無忌憚,難道小小蝗蟲不敢吃,皇太子和皇帝都親自下場食用!”

崇禎還是能理解讀書人的,見李邦華如此問,他並未鑽牛角尖,點點頭道:

“可以,但要把每天捕捉的蝗蟲如實上報,朕會派戶部官員記錄在案。”

“謝陛下!”

可以不用親口食用,相信文官們再無理由拒絕,李邦華謝恩退下。

這時李若璉走進皇極殿,看他此時表情很豐富,上前躬身說道:

“陛下,那些文官全身上下就剩一張嘴厲害,錦衣衛隻打十五廷杖,他們居然全部停止呼吸……”

“都被打死……”

崇禎聞言頓時呆立當場,他隻想教訓一下那些文官,誰知一頓廷杖乾死二十多個文官和禦史。

加上三個侍郎被杖斃,崇禎皇帝等於把今日噴太子的文官團滅,這和暴君何異?

崇禎從開始的得意一下變成手足無措,今日這一次廷杖打掉他多年忍氣吞聲,才建立起來的“好皇帝形象。”

“怎麼辦?”

崇禎大腦一片空白,此時他才知道皇太子有多猛,一次性殺三百多官員和家屬毫無心理壓力。

看到皇帝臉色蒼白一句話不說,楊廷麟立即出班啟奏:

“陛下,那些言官文臣目無君上,被杖斃乃是咎由自取,眼下還是滅蝗蟲要緊……”

楊廷麟說話時,朝中那些文官義憤填膺都對他怒目圓視,恨不得上前咬他幾口。

楊廷麟這種話放在太監沒有監國之前說,他們今天肯定被文官集團當場群毆致死,崇禎一樣會被噴的體無完膚。

要知道他以前是殺過幾個文官,可一旦文官集團聯合逼宮,崇禎肯定會讓步,他不敢強硬對抗文官集團。

曆史上流寇圍攻京師,崇禎想遷被文官集團拒絕,他都無可奈何。

明朝皇帝除洪武成祖兩位霸主級皇帝外,其他皇帝並不能隨心所欲,無論勳貴還是文官集團都不好惹。

除了少數幾個皇帝,明朝皇帝大多數都在壯年意外死亡,超過三十歲的都是少數,這裡麵肯定有不少貓膩。

明宣宗朱瞻基,本來可以大乾一場,生了場小病後竟然駕崩了,才36歲。

明景泰帝朱祁鈺,奪門之變一個月後暴斃而亡,時年29歲;

明孝宗朱佑樘,中興之主,英年早逝,時年36歲;

明武宗朱厚照,南巡返程看人家捕魚不慎落水,回來後死亡,時年31歲;

明穆宗朱載坖,長期服用春藥,夜夜笙歌,時年36歲;

明光宗朱常洛,服用了太監進貢的大補藥“紅丸”後駕崩,史稱“紅丸案”,時年38歲;

明熹宗朱由校,後宮泛舟,落水生病,服用“仙藥”,暴斃而亡,時年23歲;

崇禎在強行捐響時,五皇子更是離奇而亡,最後留下三句話:“九蓮菩薩言:帝待外戚薄,將儘殤諸子。”

所以,當崇禎聽到二十多個文官被杖斃,他心裡頓時慌得一逼,目光看向朝堂上那些文官時,文官都勇敢和崇禎對視。

雖然他們沒有聯合聲討崇禎,但崇禎能從他們眼中看到憤怒,心中不禁有些發怵,急忙一甩袖子道:

“退朝,明日全部出城滅蝗蟲……”

江南

得知北方發生嚴重蝗災時,江南士紳地主商賈立即看到商機,他們同時也看到搞死皇太子的機會。

無錫,揚州,蘇州,浙江等地,士紳商賈地主紛紛出手收購囤積市場上糧食,他們的目的就是抬高糧價。

皇太子不是喜歡救災嗎?他們就把糧價抬到一定高度,讓你買不起糧食,就算你願意掏高價購買糧食,大賺特賺的還是他們。

對這些人來說,國家遭受災難之時,就是他們發大財之時,至於百姓死活與他們何乾。

皇太子在北方整治土地兼並,為百姓分土地之事早就傳到南方,南方官員勳貴士紳地主一直在靜觀其變。

一旦皇太子敢對南方動手分他們的蛋糕,他們會聯合起來讓皇太子死無葬身之地。

以前朝廷想在南方收稅,他們打死收稅太監,朝廷不但沒有追責,還乖乖停止收稅。

他們可以醉生夢死,可以在秦淮河畔一諾千金,但不會給災民一個銅板,更不會交一文錢稅,甚至還拖欠朝廷稅賦。

官商勾結對國家和百姓都是災難,百姓投訴無門隻能無奈順從,明末官商勾結也是曆史上最嚴重的。

百姓生活苦難根本沒有錢讀書,當官的基本都是有錢人家子弟,家族出錢供族人讀書。

族人做官後就會想方設法為家族謀利益,在他們心裡隻有家而無國,可以說在明朝後期,文官就是商賈地主的代言人。

他們為了家族利益,可以逼皇帝停掉鄭和下西洋,可以讓土地掛靠在自己名下不交稅,還可以抗稅打死收稅太監,驅除稅監礦監。

更可以讓正德皇帝和天啟皇帝意外落水,拒絕崇禎皇帝遷都,把崇禎皇帝套牢在京師投名狀……

這些家族行動起來比蝗蟲還凶,一天之內把糧食價格從四兩銀子一石乾到五兩多一石,不出意外三天之內,南方糧食可以達到六兩銀子一石。

不要認為糧食不可能如此貴,遇到災年和發生戰爭時,糧食都是硬通貨,有時你有銀子都買不到糧食。

朱慈烺剛監國之時,八大皇商把京師糧食炒到八兩一石,遼東災情嚴重時,建奴買一石糧食曾經達到過三十兩銀子一石。

河南人口眾多,明代陝西更大,後世的甘肅都屬於陝西省,加上山西和北直隸,全國一半人口受災,大明糧食已經不夠吃,價錢怎麼能不高。

李財主侄子乃是南京戶部一個不入流的小官,得知北方發生嚴重蝗災時,李財主打出全部家底八萬兩銀子購買糧食。

家人曾勸他不要冒險,李財主根本不聽,他估計糧食會達到八兩一石,到時他八萬兩銀子直接翻倍。

可是南方商賈士紳地主們在收購糧食時,發現總有很多糧食迅速進入市場,若沒有這些糧食,糧價會更高。

經過打聽得知,這些糧食是一個叫沈千萬的商賈從南洋運來的。

南方商賈地主們經過相互通氣,準備把沈千萬運來糧食全部吃掉,他們不相信沈千萬財力能和他們對抗。

他們哪裡知道,沈千萬雖然沒有整個南方商賈財力雄厚,可他背後站著的是皇太子,手中更掌握著八大皇商的產業,可以撐死他們。

另外從南洋收購糧食價格隻有一兩銀子一石,運到江南時直接賣到四兩多一石,第三天又漲到五兩一石,沈千萬都賺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