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對抗(2 / 2)

安慶知府湯峰等地方官員一直屁顛屁顛跟著巡撫大人,見巡撫大人終於處理完事情,他們才敢說話:

“巡撫大人,下官有句話不知該不該說?”

史可法淡淡看湯峰一眼道:

“你們今日的表現讓本官很失望,作為安慶百姓父母官,在流寇攻城時竟然龜縮在府中,幸虧護國軍及時救援,不然你們都是安慶的罪人。”

湯峰也是東林黨人,並且還是東林大佬明末理學大師劉宗周的門生之一,看在劉宗周的麵子上,史可才不打算彈劾他。

見史可法臉色陰沉,湯峰急忙躬身施禮認錯,態度很是誠懇:

“是是,巡撫大人教訓的極是,下官定與安慶共存亡。”

史可法對湯峰的態度還算滿意,於是問道:

“剛才何事?”

湯峰急忙再次躬身道:

“大人,您真的打算給護國軍如此多錢糧?有人認為皇太子會借機插手江南之事,清查土地乃是和天下士紳作對,小殺星肯定還有其他後招未出,比如開海禁收商稅等,此舉和流寇有何區彆,請大人慎重……”

南方士紳確實厲害,朱慈烺後招未出已經被他們猜到,看來他們都在注意著皇太子一舉一動。

一旦朱慈烺對南方動手,所有南方士紳商賈肯定會聯合起來對付朱慈烺,除洪武和成祖外,大明還沒有哪個皇帝鬥得過他們。

天啟皇帝利用魏忠賢確實讓東林黨很受傷,可天啟皇帝自己同樣付出生命代價,二十三歲意外落水不治身亡,這裡麵難道和文官集團沒有任何關係?

崇禎皇帝所殺文官,都是在軍事上有過失或者有罪的文官,他從不敢和整個文官集團硬剛,難道不是崇禎皇帝意識到什麼?

朱慈烺穿越過來首要任務,並非立即平定流寇滅掉建奴,而是首先改善災民和流民生存現狀,至少不能讓大明北方繼續赤壁千裡餓殍遍野。

流寇問題並非軍事問題,乃是政治問題,絕大部分流寇乃是無辜饑民,他們不造反就會被餓死,大明萬萬農民是殺不完的。

就算暫時剿滅他們,若沒有解決流民吃飯問題,他們很快又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想徹底剿滅流寇,必須讓流民有飯吃。

沒有河南和陝西的流民,無論張獻忠還是李自成,若想像曆史上那般輕易做大做強絕不可能,這時官兵才能輕鬆將其剿滅。

朱慈烺一直沒有對流寇動手還有其他原因,他不會養寇自重,但他想借刀殺人,若快速把流寇平定,他要借的那把刀沒有了。

南方士紳地主奸商小看了朱慈烺,他們以為皇太子會憑借軍事實力強行推進改革。

一旦如此肯定陷入絕境,因為北方有建奴寇邊,南方有士紳地主商賈反對,加上各地軍閥和到處流竄劫掠的流寇,會讓皇太子四麵楚歌,看他如何改革?

所以,得知護國軍救援安慶後,南方士紳已經悄悄聯合起來,決定拒絕給護國軍提供錢糧,不給軍隊提供後勤補給。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護國軍再強,難道不吃飯還能打勝仗?他們目的就是讓江南成為皇太子麾下護國軍的禁地。

史可法又不傻,湯峰這番話他豈能不明白,分明讓他打響反抗皇太子的第一槍,史可法當時臉色就變了。

雖然同為東林黨,同為江南士紳地主商賈的代言人,但史可法內心卻是忠於大明的官員,他不會對抗皇太子。

史可法目光漸漸變得冰冷:

“皇太子麾下護國軍及時來援,他救了安慶全城百姓和本官以及你們的性命,難道你們讓本官做一個無情無義不忠不孝之人?”

湯峰急忙躬身說道:

“大人息怒,下官無權乾涉大人決斷,隻是提醒大人慎重,若大人決意為護國軍提供錢糧,下官一定照辦!”

史可法緩緩從座椅上站起,在房中不停來回走動,安慶知府湯峰一直緊張的盯著他,感覺眼睛都被他晃花。

終於史可法停下腳步,口氣很堅決的說道:

“不用多說,按照清單籌集錢糧,一文錢一粒米都不能少,至於護國軍渡江之後的事情,本官管不了也不屑去管,退下吧!”

“是,大人保重,下官告退!”

湯峰躬身一禮,轉身走出巡撫衙門。

河南歸德府

一位氣度不凡的老人站在田間地頭,正在觀看府中家丁和百姓捕捉皇蟲,這時一個氣宇軒昂的年輕公子邁步走到他麵前。

“父親,皇太子暴政老天都看不慣降下天譴,您為何還讓府中之人出來捕捉天譴,侯家土地被分給泥腿子大半,難道您不心疼?”

老人聞言臉色一變厲聲嗬斥:

“住口,北方士紳皆如此,難道作為曾經六部尚書之一,我侯家還能對抗朝廷?如此大逆不道,難道你不怕我侯家三族儘滅?”

“當今天子都親自下地捕捉蝗蟲,難道我侯家比陛下還金貴,快去捕捉蝗蟲,今日捕捉不到三斤蝗蟲,你暫時無需回府。”

年輕公子渾身一顫,雖然心裡不服,但他不敢頂嘴,隻好乖乖去捕捉蝗蟲。

老人正是前戶部尚書侯詢,皇太子雖然讓程國祥取代他的位置,卻讓侯詢有機會進入內閣,那可是大明權力中心。

讀書人最大心願就是能入閣位極人臣,雖然不是內閣首輔,但侯詢認為已經足夠,後來身體不好辭官回到老家歸德府養病。

皇太子任命李岩為河南布政使,大明內閣六部對此都很是不滿。

一個舉人而已,皇太子居然在沒有通知內閣和吏部的情況下直接任命,要他們內閣還有何用?

可侯詢回到老家後,卻發現田地裡莊稼長勢喜人,百姓個個有說有笑看似非常開心和滿足。

侯詢頓時愣住了,他記得有家人說過歸德府因為乾旱,已經赤壁千裡餓殍遍野,餓死百姓至少數萬,可是……

路過黃河岸邊時,他再次被震撼到,居然有很多百姓在建造黃河水閘,並且水渠都已經修建完成。

另外一條河流岸邊更是水車林立,一群孩子在岸邊嬉戲玩耍,侯詢感覺自己仿佛看到了盛世大明……

回到府上,侯詢得知家族兼並的土地全部被收走分給百姓,他居然沒有感到絲毫心疼,反而是兒子侯方域在嘰嘰喳喳!

誰知兩個月後,蝗災突然來襲,眼看著自家小麥和百姓田地裡不知名的農作物被蝗蟲一掃而空,侯詢頓時痛心疾首。

聽到皇帝親自下田捕食蝗蟲,侯詢對著京師方向拜倒,起身後毫不猶豫命令族人和傭人以及家丁全部出門捕食蝗蟲。

保定府

高陽縣城外,曆史上滿門忠烈的孫承忠,此時不顧年老體衰,也率領全家在捕食蝗蟲,這一切都是在崇禎捕食蝗蟲之後發生的。

皇帝帶頭捕食蝗蟲的意義真的很大,所有發生蝗災地區沒有一個官員敢裝逼,他們放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架子,都在捕食蝗蟲。

哪天見到皇帝時,他們有共同語言,甚至可以問心無愧的拍拍胸膛在心裡高呼:

“陛下,吾等曾經都是捕食蝗蟲之人……”

華夏吃貨的力量是無窮的,經過三天和蝗蟲的大戰,發生蝗災地區蝗蟲急劇減少。

此時嘗到美味的百姓反而變成蝗蟲,見蝗蟲急劇減少,他們還有些失落感。

崇禎現在已經不親自下場了,他坐在馬車裡樂嗬嗬看百姓捕食蝗蟲,突然一個小太監急匆匆前來稟告:

“皇爺大事不好,宮中出事了……”

“讀者大大們,29號有事請假一天,五一補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