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準備入關(2 / 2)

他的四個兒子,以及掌握襄白旗的侄子杜度,掌握了“十固山執政貝勒”中的一半席位,他們都是代善的擁躉。

所以,隻要他願意,翻盤不算難事。

阿敏雖然隻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但他擁有鑲藍旗,還有兩位親弟弟的支持,他們都是執政貝勒,實力一點都不弱。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跟皇太極不對付。

他卻擁有正藍旗,其同母弟弟也是執政貝勒。

當然還有多爾袞,哥仨手上擁有正白旗,多爾袞本人擁有十五個牛錄,而且阿巴亥聲稱,努爾哈赤生前有遺言,傳位於多爾袞。

可以說形勢相當複雜,皇太極一點不占優勢。

五位候選人如果都各懷私心,確實結果有點麻。

問題是實力最強的代善,在兒子們的勸說下,選擇了支持皇太極。

代善的這個決定,讓勢均力敵的天平,立刻就發生了不可逆轉的失衡。

這就是皇太極能夠逆轉接班的最重要原因。

問題又來了,當年德因澤狀告阿巴亥和代善有一腿,很多人認為,背後那雙黑手其實就是皇太極。

那麼代善在實力占優的情況下,為何放棄競爭?

又為何選擇支持仇敵皇太極,而不是阿巴亥的兒子多爾袞?

皇太極不可能是德因澤的後台。努爾哈赤死後,德因澤和阿濟根,跟阿巴亥一樣,被勒令殉葬。

假如德因澤是皇太極的後台,一定會要求皇太極出手相救。

皇太極為了保住秘密,也一定會救德因澤,可事實上皇太極並沒有與德因澤發生任何關聯。

其實玩陰謀的人,無論手段多高明,時間久了早晚會露馬腳。

代善不傻,不可能被皇太極長期欺瞞而不自知。

至於同樣接受阿巴亥酒食,皇太極為何就不吃,這說明人家政治敏感性比代善高出一大截!

彆看代善實力強,可事實上,他的兒子、侄子們,基本都是皇太極的擁躉,尤其是老大嶽托和老三薩哈廉。

代善就是在子侄們的勸說下,決定放棄自己的“理想”,轉而支持皇太極。

托等人是如何說服代善的呢?當時的局勢唄。

努爾哈赤去世時,後金的未來還很不明朗。

大明雖然節節敗退,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誰敢保證沒了努爾哈赤的後金,還能不斷創造軍事奇跡?

除了大明外,南邊有大明的死黨朝鮮,北麵有賊心不死的蒙古,稍不留神,後金就會被他們包餃子。

另外,愛新覺羅家族內部危機重重,努爾哈赤的子侄們並不和睦,八大貝勒之間明爭暗鬥。

請注意,他們可都是有各自的武裝,一言不合就容易擦槍走火。

以代善的軍事實力,登基不難,可要想製服他們實在不易。

代善是一個聰明人,又不喜歡勾心鬥角,所以衡量再三,覺得還是當個逍遙王爺更舒服。

此刻主動退還能撈個擁立之功,不然被轟下台那就慘了!

當代善見皇太極目光看來,他馬上明白皇太極的意思,於是輕咳一聲,上前施禮:

“皇上,臣認為肅親王此言有理,趁明國秋收突然入關劫掠一番,不但可保大清安全過冬,蒙古人也能趁機撈些好處,雙贏啊!”

在代善之後,鄭親王濟爾哈朗立即上前躬身施禮:

“皇上,奴才以為肅親王和禮親王所言極是,臣支持兩位親王建議,不然明狗肯定會認為我八旗弓箭射不遠了……”

這兩位親王都是皇太極的鐵杆支持者,當然要力挺皇太極和豪格。

老代善憑老資格在皇太極麵前自稱為臣,濟爾哈朗卻不敢,他隻能自稱奴才。

在他們之後,正紅旗旗主嶽托等人紛紛上前拜倒附議……

而多爾袞依然不動聲色,隻是淡淡看著這群人的表演。

按道理以前狂妄的豫親王多鐸也應該上前請戰或支持,可在被明軍吊打兩次後,他不但反對現在入關,甚至心裡甚至在暗罵:

“一群傻逼,在大清火器兵沒有練出來之前入關劫掠,明軍絕對會用火銃教你們做人……”

皇太極滿意點點頭:

“好,那就這樣決定,傳旨,嶽托為主帥,薩哈廉為副將,抽調五千滿八旗,兩萬蒙八旗,一萬漢八旗,一萬朝鮮八旗,五萬大軍在一個月內入關。切記不要攻打堅城,若不敵明軍要及時撤回,不得與明軍在關內糾纏……”

其實皇太極這次入關也隻是試探性進攻,他想看看明軍現在實力究竟強大到什麼程度,算是未雨綢繆吧!

嶽托和薩哈廉兄弟立即上前跪倒:

“奴才遵旨!”

皇太極看看孔友德道:

“恭順王,你命人抽調三千火銃兵跟隨嶽托入關,朕要看看大清訓練的火器兵是否形成戰鬥力。”

孔友德急忙跪倒:

“奴才遵旨!”

孔友德退下後,皇太極看向鄭親王濟爾哈朗:

“鄭親王,你率領鑲藍旗,再從烏真超哈營調二十門大炮死守蓋州等地,切記隻守不攻,讓明軍隻能在複州以南霍霍……”

濟爾哈朗急忙躬身領旨:

“奴才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