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多爾袞(2 / 2)

此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下來,建奴軍營也逐漸模糊,朱慈烺又把望遠鏡看向城門處,發現大明騎兵已經在快速出城,馬上對戚廣安一揮手。

戚廣安看到神武皇帝的手勢,立即高聲叫道:

“發射!”

一聲令下,二十枚火箭瞬間從發射架上激射而出:

“嗖嗖嗖……”

二十枚拖著一道道美麗的火焰,飛向關外五裡左右的建奴正白旗的大營……

朱慈烺手中望遠鏡立即跟著飛行火箭而去,隻見又有幾枚火箭落在軍營之外,其他十幾枚火箭都落在建奴大營。

“轟隆隆……”

隨著火箭爆炸,建奴大營很快燃起大火,緊接著又有二十枚火箭激射向建奴大營,建奴大營頓時火光衝天……

朱慈烺通過望遠鏡緊緊盯著建奴大營,突然眉頭一皺,隨即對戚廣安叫道:

“不對勁,立即停止發射……”

“遵旨!”

戚廣安領命,急忙命令麾下停下動作。

“嶽洋,你率領神武軍步兵前去支援周遇吉他們,把一百親衛一起帶上……”

“遵命!”

嶽洋領旨,立即率領東宮衛隊下城調兵。

朱慈烺之所以讓嶽洋把東宮親衛一起帶上,主要因為這一百人都裝備了ak47。

一旦遇到突發情況,一百八ak連續齊射,完全可以擋住兩千建奴騎兵衝擊……

盧象升見神武皇帝臉色不對,他馬上放下望遠鏡上前拱手問道:

“陛下,請問是否發現建奴有什麼詭計?”

朱慈烺用手一指火光衝天的建奴大營道:

“四十枚火箭在建奴大營中爆炸,肯定會讓建奴亂作一團,可建奴大營活動的人並不多,甚至沒有人慌亂之下衝出大營,難道他們能坐視火箭爆炸而不亂嗎?朕不信建奴有這個定力……”

盧象升也一直宅關注建奴大營,同樣感覺不對勁,但他不相信多爾袞千裡迢迢而來,會這樣逃走。

聽神武皇帝如此一說,一下證實了他心中的猜想,急忙拱手:

“陛下,您的意思,建奴金蟬脫殼?”

朱慈烺點點頭,隨後又搖搖頭:

“有可能金蟬脫殼,但朕更擔心多爾袞設伏襲擊護國軍騎兵,所以才讓嶽洋前去支援!”

盧象升還是第一次和多爾袞相遇,對多爾袞並不是很了解,不過他知道多爾袞率領正白旗沒有輸過明軍任何一支隊伍!

今天多爾袞第一次讓他刮目相看,急忙對神武皇帝拱手說道:

“陛下,如果真的如此,多爾袞此人智謀並不次於皇太極啊!”

作為穿越者,朱慈烺當然知道多爾袞的能力。

如果沒有這兩人,滿清幾乎不可能有機會入主中原,更彆說後來的一統天下了。

皇太極早年跟隨努爾哈赤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又通過各種權術和手段,最終成為建奴大汗,並建奴大清。

皇太極在軍事上征服朝鮮,吸收蒙古,並徹底削弱明朝的實力,確立了入關奪取中原的戰略目標。

在政治上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完善八旗製度和采取包容的民族政策。

努爾哈赤晚年視漢人為天敵,將擄掠過來的漢人當成奴隸,隨意打殺,幾乎把遼東漢人屠儘。

以他的這種格局,即便再給努爾哈赤五百年時間,滿清也不可能有機會一統天下。

而皇太極積極吸納漢族降官,對投降的漢族百姓也不再隨意大屠殺,對投降的明軍儘力拉攏。

他在原來八旗製度的基礎上建立了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

無論原來是什麼民族,隻要被納入八旗中都稱為旗人,原則上提升他們的待遇。

在皇太極一係列高明政治製度指引下,滿清迅速發展壯大,成為了大明王朝最可怕的對手。

鬆錦大戰,在皇太極的親自指揮下,建奴大破明軍,明朝傾儘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部隊損失殆儘。

崇禎十六年,皇太極在盛京皇宮中猝死,終年52歲。

在經過了一番激烈地權力爭奪後,皇太極年僅六歲的兒子愛新覺羅·福臨被擁立為帝。

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建奴曆史拉開了新的一頁,漢人從此開始又進入奴隸製朝代!

多爾袞在清朝曆史上的名氣甚至超過了開國皇帝皇太極。

他早年戰功顯赫,在滿清政權中擁有極高的威望。

在擔任攝政王後,多爾袞大權獨攬,成為滿清的實際控製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占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殉國,明朝滅亡。

消息傳到關外後,多爾袞及時把握住機會,舉傾國之兵南進。

並在山海關戰役中打敗了李自成,隨後清軍乘勝追擊占領京師。

從此清王朝正式登上了中國大一統王朝的曆史舞台。

很多人將清朝入主中原的主要功績都歸結到多爾袞身上。

不過,皇太極作為開國皇帝,雖然猝死於清軍入關前夕,但貢獻卻極為重要。

那麼,在清初的曆史舞台上,皇太極和多爾袞這兩位傑出人物究竟誰更厲害呢?

從軍事方麵的角度而言,皇太極和多爾袞都是當時最傑出的戰略天才。

皇太極平定朝鮮、蒙古,並多次打敗明朝,軍事能力毋庸置疑。

多爾袞更是僅憑十萬清軍入關,結果統一全國,成為軍事史上的一件奇跡。

從政治方麵的角度而言,多爾袞和皇太極相比存在不小差距。

但在率軍作戰能力上,多爾袞可能比皇太極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然皇太極肯定早就把這個巨大威脅鏟除!

可盧象升不可能知道曆史上發生的事情,如果按曆史走,他早就戰死在巨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