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兵臨城下(2 / 2)

後來,張家玉的義軍不斷得到補充,曾先後攻克新安、博羅、連平、長寧、歸善、增城等地。

十月,李成棟集中大軍撲向張家玉駐地增城,雙方大戰十天,張家玉身中九箭,身負重傷,不願作俘虜,遂投塘而死,壯烈殉國,時年僅31歲。

次年,南明永曆帝贈封他為太子少保、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

不久,又加贈太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增城侯,諡“文烈“。

漢城城下,四萬多朝鮮兵和兩千建奴嚴陣以待,遏必隆剛開始還是信心十足,可派出去的偵騎一直不見人影,他心裡開始打鼓。

三百建奴精銳偵騎,放在以往即使遇到兩千明軍也不懼。

雖不能一舉將明軍殲之,但鑲黃旗都是騎兵,全身而退應該不是問題,可已經出城半天為何沒有任何消息?

“快看,明軍來了……”

突然有朝鮮兵驚慌大叫,遏必隆急忙抬頭看去,隻見前方五裡左右煙塵滾滾而來,很快一杆杆高高飄揚的龍旗出現,隨風獵獵作響……

隨後前方軍隊在三裡左右地方停下列陣,短短時間一個方陣出現在遏必隆和數萬朝鮮兵的眼前。

很多朝鮮兵見此立即感覺腿肚子發軟,主將們緊握兵器的手也開始微微發抖。

不說朝鮮兵害怕,連朝鮮王李宗的腦門上都有汗珠滾下,這就是宗主國對藩國的血脈壓製……

遏必隆見狀,頓時眉頭一皺,看氣勢和陣型都和他見過的明軍有所不同,明顯戰鬥力不俗。

來的正是盧象桐率領的天雄軍龍營,布陣完成後,看到朝鮮兵已經嚴陣以待,盧象桐為了最大程度上殺滅對手,他並未傳令發起攻擊,他在等大哥盧象升。

看到明軍不陣型沿嚴整,並未立即主動發起攻擊,遏必隆同樣未傳令進攻,他要先看看明軍到底有多少人馬。

作為身經百戰的大將,遏必隆很清楚,攻打嚴陣以待大陣將付出極大傷亡。

五萬朝鮮兵在手,朝鮮王李宗同樣在他身邊,遏必隆並不認為明軍能有勝算,最好讓明軍先進攻。

大約一炷香時間,盧象升率領天雄軍另外兩營到來,虎營主將楊國棟和獅營主將張岩各自率領麾下又列出兩個方陣。

此時出現在朝鮮兵和建議麵前變成三個方陣,一萬明軍都讓朝鮮兵腿肚子發抖,況且三萬多人馬!

很多朝鮮兵心裡開始打起小九九:

“不好,明軍怎麼會來如此多軍隊,這仗真的沒辦法打,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幸虧朝鮮王李宗坐在馬車裡,如果他騎在戰馬上,此時絕對騎不穩,被明軍嚇落馬的可能性很大。

他顫顫巍巍對身邊太監低聲說道:

“大明怎麼會派來如此多軍隊,當初建奴攻打朝鮮時,大明若派三萬人馬支援,朝鮮絕對不會敗的如此快,他李宗此時也不用背架在火上烤。”

其實在建奴攻打朝鮮時,朱慈烺及時出兵支援,建奴能不能拿下朝鮮都是極大問題。

但神武皇帝為了從建奴手中搶朝鮮,並未向朝鮮提供任何幫助,曆史上華夏幫助他太多次,卻換來朝鮮的背叛,必須受到嚴懲。

盧象升到來後,天雄軍氣勢再次暴漲,他們看到朝鮮兵的陣列,他們都覺得很搞笑,亂七八糟歪歪扭扭,看上去就是不堪一擊。

可站在盧象升旁邊林慶業卻一點喜色都沒有。

他突然跪在盧象升腳下,看著漢城下朝鮮兵陣列嚎啕大哭。

盧象升對林慶業的表現並不意外,若對麵是崇禎皇帝,他同樣於心不忍。

“林將軍,快平身!”

伏地哭泣的林慶業這時忽然抬起頭,滿臉是淚,表情悲憤的說道:

“大人,我家王上雖然投降建奴,但並不是心甘情願的,而是被逼無奈啊!

他肯定不知道三萬王師已經登陸的消息,若王上看到大明龍旗,我家王上一定會棄暗投明。

我朝鮮軍民亦會群起響應,齊攻建虜,小邦危而複安,日月幽而複明,大明恩澤再播於朝鮮,不過就是轉瞬間的事情啊!”

看著林慶業如此,盧象升心情也很是感慨。

但他奉命不遠千裡從京師來到朝鮮,李宗和遏必隆肯定要拿下的,不然如何向神武皇帝交差?

盧象升已經知道朝鮮境內建奴人數,李宗竟然怕這點建奴人馬,難道腦子壞了不成。

朝鮮境內也就兩千多建奴,真正的建虜精銳不過千把人,其中有遏必隆麾下六百白甲兵。

加上蒙古八旗騎兵,漢軍包衣才,人數隻在兩千左右。

區區兩千人想掌握朝鮮,其實是有相當難度的。

要知道,朝鮮雖然是屬國,但卻也有千裡國土,民眾百萬。

區區兩千人馬,就像一把泥沙,扔到了瀚海,一點波瀾都掀不起。

但遏必隆還是利用李宗控製住朝鮮,靠的就是建奴凶殘的威名。

很多朝鮮人,寧願見鬼,也不願意見到留著金錢鼠尾辮的建虜,建奴在他們眼中比鬼還可怕。

遏必隆充分的利用了這一點,他帶兵長驅直入張牙舞爪,一直宣揚他們隻是前鋒,後續還有十萬大軍進駐朝鮮。

可惜的是,李倧的膽子比老鼠還小,又有奸佞讒言,又或者是,崇禎十年,丙子胡亂的陰影,始終盤旋他的心頭,令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為了自保,為了自己的王位,他最終還是選擇徹底倒向建奴。

建奴就靠著兩千兩千人馬,極大震懾城中萬餘的朝鮮兵,還獲得朝鮮君臣積攢在城裡的糧草錢帛。

見到自家國王親臨、朝鮮王旗在對麵飄揚,林慶業一直在哭泣。

王上從未親征過,想不到竟然被建虜逼迫如此!

“王不過被逼,軍心民心依然在大明,建虜不過數千,王師卻將近三萬,正可一戰破之,慶業麾下有精兵五百,願為前鋒,不勝不回!”

看到林慶業一副痛不欲生的模樣,盧象升不知道他在貓哭耗子,還是真心為朝鮮王李宗著想。

但盧象升很清楚,即使李宗不得人心,畢竟還是朝鮮王,漢城中的數萬朝鮮兵和陸續而來的朝鮮救援兵馬,恐怕都將要聽從建虜的指揮。

也就是說,他們麵對的不是隻有兩千建虜,還有數萬甚至更多朝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