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建奴兵圍錦州(2 / 2)

隻見祖大樂在後宅門外正在和幾個親兵說什麼。

後宅不是什麼人都可以進的,就算是祖大壽親弟弟,沒有祖大壽允許,祖大樂絕對不敢擅闖。

祖大壽臉色一沉,邁步走過去淡淡道:

“大樂何事,一大早在此喧嘩?”

看到大哥到來,祖大樂急忙拱手說道:

“大哥大事不好,建奴居然一夜之間把錦州四麵包圍,您快上城看看吧!”

祖大壽聞言大吃一驚,怪不得最近派出去的斥候不見來報,肯定已經被建奴精銳偵騎乾掉了。

“快,去城上看看……”

兄弟二人立即出門飛身上馬直奔錦州城頭。

此時祖大成、祖大弼,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可法等都已經守在城頭。

看到祖大壽登上城頭,他們立即上前見禮,隨後圍攏在大帥身旁等候命令。

祖大壽沒有搭理這些家人,立即站在垛口看向城下,隻見錦州城下旗幡招展人山人海,已經變成一片黃色好樣。

建奴的戰旗是黃色,建奴身上盔甲披風護背旗同樣都是黃色,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就其中一部分黃色四周多個鑲邊。

很明顯來的是皇太極麾下正黃旗和鑲黃旗,也是目前建奴戰鬥力最強的兩旗人馬!

祖大壽無奈搖搖頭,他沒有想到建奴居然在一夜之間,悄無聲息的把錦州圍的水泄不通……

“你們各司其職嚴防錦州四門,一定要在援軍到來之前守住錦州!”

“喏!”

不過祖大壽並未驚慌失措,這種情況在錦州並不是第一次發生。

錦州絕對不是建奴能隨意攻破的,如果皇太極敢攻城,肯定讓建奴損兵折將。

“傳我命令,堅守錦州等待援兵,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許出城作戰,違抗者,殺無赦!”

“喏!”

祖家軍出城打建奴肯定有去無回,可論守城能力,祖大壽那些兄弟子侄個個都能勝任。

祖寬突然手指城外叫道:

“大帥,建奴好像不打算立即攻城,您看他們在深挖壕溝,這是想困死我們啊……”

祖寬本是祖大壽的家丁隊長,因剿匪立下戰功升為參將。

曆史上建奴入關殺魯王屠濟南,崇禎大怒,祖寬等人勤王不力被斬殺。

同樣因為朱慈烺的穿越改變曆史,祖寬才能活下來。

在祖寬的提醒下,祖大壽等人才發現建奴動作,很明顯想困死錦州城裡大明軍民。

建奴深挖壕溝圍困錦州的情況,祖大壽並未有絲毫驚慌,他冷冷一笑道:

“你們各司其職嚴防建奴突然發動偷襲,不要擔心斷糧,錦州糧草足夠吃一年!”

祖大壽說的不錯,茅元儀在兩個月前已經奉命送來大量糧草。

錦州城現在根本不用擔憂糧道被斷,他們隻要守住錦州即可。

城裡還有數十萬軍民,祖大壽絲毫不敢懈怠,一旦城破必定血流成河……

以現在神武皇帝的英明,很快明軍就會前來救援,他隻堅守錦州等待援兵即可。

寫明末曆史文的,祖大壽絕對是邁不過的坎,也很難處理,以大明現在的趨勢,他絕對不會投降建奴。

如果說遼東第一豪門是誰,毫無疑問乃是祖家。

隨著祖大壽在遼東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滿門都獲封官職。

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皆被加封。

他們祖氏一族男丁官職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遊擊各級軍官。

並分駐寧遠、大淩河,錦州諸城,在遼東絕對是巨無霸般的存在。

為表彰祖氏世代鎮遼的功勳,崇禎皇帝即位後,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

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複有忠義,

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的裡外不是人。

這副楹聯是後人評價明末大將祖大壽的。

作為兩次降清之人,被後世一直看作是漢奸無疑。

但他這漢奸的名氣比他那外甥吳三桂來說那就相差太多。

人們對他在評價上卻充滿的同情,因為他兩次投降建奴都充滿著無奈,所以對祖大壽的評價是困難的。

除去孫承宗、史可法、陳子龍及張蒼水等等這些誓死抗清的民族英雄外。

明末那些投降建奴的漢奸們都認為自己有困難。

降李自成肯定被指附逆之罪,降建奴則必背漢奸之名。

作為當局者,除了對抗和卸甲歸田,無論如何都不會在後世落下好名聲。

祖大壽同建奴在大淩河血戰,糧儘援絕,於是詐降,後逃往錦州城繼續對抗建奴。

建奴屢次招降不從,因援軍洪承疇兵敗,錦州解困徹底無望,於是祖大壽率部歸降建奴。

後來建奴聯合吳三桂在一片石擊敗李自成入關,祖大壽於12年後病故,終年77歲。

祖大壽是軍人世家,將軍之後,他號稱是晉朝鎮西將軍祖狄的後裔。

也就是那個成語“聞雞起舞”的主角兒,他的家族曾獲得過“四世元戎”的美譽。

其父親也曾出任遼東副總兵,掛都督職,這可是掛一品銜的高官。

不過在重文輕武的朝代,武將的地位遠不如文官,所以這一品在那個時候,也不算個事。

但至少可以說祖大壽的崛起同他少帥的身份是密切相關的。

祖大壽世居寧遠,家族中很多人都是遼東軍中的高級將領。

他是遼東戰事中舉足輕重的人物,當年天啟皇帝薨後,皇太極不同當時的總兵滿桂和經略高第聯係,卻致函祖大壽商議吊唁之事。

祖大壽是置之不理,不過從中也可以知道他在建奴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