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七姓家奴(2 / 2)

早在吳三桂起兵之初,就派汪士榮給王輔臣送去一封信,除了封官許願以外,還請他出兵策應。

王輔臣倒是爽快,直接將汪士榮和招降信交給了玄燁,玄燁聞訊大喜,直接處死了汪士榮,還給王輔臣留在京中當人質的兒子王吉貞升了官。

不過年僅19歲的玄燁顯然有些得意忘形,居然輕率的任命大學士莫洛為山陝總督,有節製王輔臣之權,卻沒注意到兩人之間有過節。

而且莫洛也非心胸開闊之人,到任後處處與王輔臣作對,陝西的形勢驟然變得緊張。

康熙十三年年底,二人間的關係徹底惡化,發生了火並,莫洛戰死,這下王輔臣沒了退路,於是致信吳三桂,表示願意追隨他反建奴。

不過王輔臣並沒有按照吳三桂的意願東進或南下,而是掉頭向西進入隴右。

他先後攻取沔縣、略陽、隴南、階州、清水、鞏昌、蘭州等要地,秦州、平涼、慶陽等地則紛紛歸附,到康熙十四年初,整個隴右已經儘入其手,王輔臣成了名副其實的“西北王“。

王輔臣出乎意料的舉動讓玄燁和吳三桂都有點懵圈,但很快都明白了王輔臣不甘為人下、有自立之心的用意,於是兩人分彆出招。

王輔臣名義上歸附了吳三桂,可是既不聽調也不聽宣,老吳還拿他沒辦法,隻好破罐子破摔。

他一方麵給老王官升平遠大將軍、陝西東路總管,另一方麵又怕老王嫌他封的官不值錢,乾脆砸下20萬兩真金白銀以示誠意。

但同時,他又派出親信王屏藩、吳之茂率部大舉北上,名義上是打著支援王輔臣的旗號,實為給後者施加壓力。

玄燁則放掉了人質王吉貞,還讓他給王輔臣代話,希望他迷途知返,朝廷既往不咎。

王輔臣正春風得意,現在兒子又平安歸來,所以迷途知返啥的大可以放放再說。

畢竟誰也沒有前後眼,說不定咱老王也能過把皇帝癮?所以他既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玄燁的好意,而是選擇了自行其是。

玄燁應對三藩之亂的基本策略就是按住吳三桂猛揍,完全不給他留任何後路。同時對其他的叛亂者則能招撫則儘量招撫,以便集中力量打擊吳藩。

不過王輔臣在西北的叛亂以及招撫失敗,徹底打亂了他的布局,使得玄燁不得不推遲在南方的攻勢,轉過頭來先搞定側後方的隱患。

他先是任命豫親王多鐸的第七子、貝勒董額為定西大將軍,出兵隴右平叛。

沒想到虎父出了犬子,董額到了西北一通亂打,除了喪師靡餉外幾乎毫無寸進,玄燁隻得急招老將圖海出任撫遠大將軍,趕赴西北主持平叛。

圖海果然老辣,到任後並未急於進攻,而是先整頓軍紀,繼而采取攻心戰術使得平涼軍民人心渙散。

之後出重兵強攻拿下城外要地虎山墩,從而可以居高臨下炮擊平涼城。至此平涼與外界的交通斷絕,城內糧草將儘,徹底陷入了絕境。

此時圖海又借與王輔臣有提攜之恩,遣參議道周昌(即周培公)入城勸降。

王輔臣由於出身和經曆的問題,不可能有什麼文化和見識,民族大義、氣節操守之類的東西,更不會跟他產生任何聯係。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隻能來源於他的生活閱曆和經驗。

如果王輔臣的運氣好、遇到一位類似李世民等,完全可能成為樊噲、尉遲恭或是常遇春這樣的猛將甚至是開國功臣。

可是他遇到的,卻儘是帶他投奔流寇的姐夫,以及目光短淺裹挾著他一叛再叛的平庸小軍閥。

偏偏王輔臣還在這一次次的反複中走了狗屎運,不但得到了榮華富貴,還成了坐鎮一方的主將。

這個唯有在戰場上才能施展自己才華的莽夫,當他不得不獨自決定自己的命運時,王輔臣那可憐的智商所能給他提供的,似乎隻能是從再一次的背叛中尋找機會。

而且他名義上是叛建奴附吳,實際上是兩邊不靠、當上了牆頭草。

於是麵對周昌的勸降,王輔臣隻能接受,出於穩定大局的考慮,玄燁暫時踐行了既往不咎的承諾,仍任命他為平涼提督,並加太子太保銜。

沒了王輔臣這個肘腋之患,玄燁終於可以集中全力收拾吳三桂。於是三藩之役的局勢很快向建奴有利的方向發展。

各路反叛勢力或降或散,隻剩下吳三桂負隅頑抗,但也是大勢已去。最後的結局並不出人意料,建奴已經沒有貳臣的容身之地。

吳三桂在走投無路之下匆忙稱帝、過了把皇帝癮之後便一病嗚呼,繼承了他“大業“的嫡長孫吳世藩,最終的命運也隻能是以自殺告終。

三藩中的另兩藩,耿精忠在投降後被玄燁秋後算賬,最終落了個淩遲處死的下場。

尚可喜倒是寧死不叛清,危急時刻甚至欲以死明誌。老尚的“英明舉動“不但保住了全家老小的性命,甚至連榮華富貴都沒丟掉。

反正隻要等到平藩之役大局已定之後,凡是還活著不肯去死的反叛者,玄燁一個都不放過。

在這一點上,王輔臣表現出了他一生中罕見的智慧,看得很清楚。

所以在他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投降後不久,王輔臣就曾自殺過一次,不過圖海看得很緊,他沒死成。

這件事情也引起了玄燁的重視,他專門下詔給圖海,下令對王輔臣嚴防死守,絕對不能讓他死掉。

玄燁這麼做的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的平藩之役正處於戰事焦灼的狀態,除了吳三桂對建奴死打硬抗以外,其餘各路反叛勢力都是首鼠兩端,隨時可能見風使舵。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王輔臣意外死亡,甭管是自殺還是他殺,都會對建奴的招撫工作造成負麵影響,讓耿精忠、孫延齡等人產生兔死狐悲的情緒。

玄燁此時不想讓王輔臣死掉,不代表將來還想讓他活著,想清楚了這一點的老王,開始全力以赴的推進自己的尋死大業。

他先是想辦法轉移圖海的注意力,然後將新娶的夫人逐出了家門,又儘散家財分發給部下,最後才飲下毒酒一杯,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玄燁得知王輔臣的死訊後,默然良久,終於沒有株連他的家人和部屬,隻是將王吉貞革職了事。

在史料記載中,王輔臣其實是個不錯的將軍:

“輔臣為人,恭以事上,信以處友,寬以待人。而嚴以禦下,然有功必賞,雖嚴,士亦樂為之用。“

隻可惜他生錯了年代,若是能投胎在兩宋之前,哪怕王輔臣再叛個七八次,沒準也能成為像尉遲恭、程知節、秦瓊那樣名揚千古的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