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鬆山之戰(2 / 2)

如今金國鳳已經調往寧遠,鬆山副將為夏承德,也是那個曆史上見死不救,導致金國鳳父子全部戰死的鬆山副將夏承得。

這次皇太極為了極大削弱明軍軍力,決定兵圍錦州城,兩黃旗在乳峰山圍點打援,想把大明有生力量都消滅在乳峰山。

為了分散明軍主力,他同時派建奴肅親王豪格率領麾下正藍旗攻打鬆山,多爾袞率領正白旗攻打塔山,多鐸率領鑲白旗攻打杏山。

神武元年五月三日。

建奴肅親王豪格率領麾下正藍旗,對鬆山堡發起猛烈的攻擊,他誓要拿下鬆山,讓多爾袞兄弟看看,他豪格不比多爾袞差。

此時鬆山堡內有明軍八千,守城副將乃是夏承得,參將劉正傑,遊擊將軍樊成功,城池守備葛朝忠,還有寧前道兵備張鬥等人。

麵對兩萬多人的建奴攻城大軍,城內將士全力以赴拚死防守,短時間讓不善於打攻城戰的豪格有些束手無策。

豪格見久久無法拿下鬆山,他氣的暴跳如雷,命令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鬆山。

見豪格如此瘋狂,其他人也不敢勸,唯有一個勁猛攻,幸虧鬆山堡城高牆厚將士拚命,不然鬆山還真的難保。

豪格見傷亡很大依然無法破城,隻能改變策略打心理戰,命令向鬆山城頭喊話:

“隻要鬆山守將投降,大清八旗可放過城中軍民,若繼續頑抗,一旦大清破城,鬆山城內雞犬不留……”

經過一天攻城戰,雖然建奴損失極大,但鬆山守軍同樣傷亡慘重,若朝廷兩日內救兵不到,鬆山肯定會被瘋子豪格攻破。

城內絕大多數將士都發誓,人在城在,城破人亡。

可鬆山副將夏承得卻想另尋出路,孔友德石廷柱他們投降建奴,現在已經被封王封爵,在建奴那邊混的風生水起。

他乃是鬆山副將起點遠比石廷柱高,自己若要獻城投降,肯定在建奴那邊能混個爵位。

若繼續頑抗,一旦鬆山城破,彆說投降建奴混個爵位,全城肯定被惱怒的豪格屠殺乾淨,真的是雞犬不留。

當天夜裡,夏承德就召集一眾親信秘密開會,結果他麾下一眾親信全部願意跟隨主將投降建奴。

於是夏承德決定第二日建奴攻城時隨機應變,率領麾下打開他防守的鬆山北門投降,並放放奴大軍入城。

至於孫正傑等那幫頑固派,夏承德不會勸說其投降,就讓他們等著迎接肅親王豪格的滔天怒火吧!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第二日建奴還未開始攻城,突然有一支明軍殺到,為首之人正是虎賁軍統領黃德功。

黃德功率領虎賁軍到來並未入城,而是在北門外列陣,準備應戰建奴肅親王豪格。

黃德功突然前來支援,徹底破壞了鬆山副將夏承德的投降計劃,他隻能靜觀其變,看看虎賁軍和建奴正藍旗的大戰結果再做決定。

在夏承德看來,虎賁軍第一次出關作戰,絕對不是建奴正藍旗的對手。

要知道豪格乃是皇太子長子,身經百戰勇猛無敵,兩萬多護國軍豈能抗衡大清八旗的天威。

這兩日的攻城戰,打的豪格心情很不爽,他最擅長野戰,胯下烏龍駒,掌中一把開山大斧從未遇到對手。

如今麵對堅固的鬆山堡,豪格感覺自己有力無處使,總想找個對手大戰一場,一瀉他心頭即將壓抑不住的怒火。

今日剛起床用過早餐,突然有偵騎來報:

“報主子,鬆山城下來一支明軍,他們並未入城,而是在城外列陣,看樣子準備螳臂當車……”

豪格聞言大喜:

“哈哈哈,無知的明狗,本王很久沒有遇到敢和我八旗野戰的明軍。

今日便讓其知道什麼叫八旗滿萬不可敵,傳本王命令,立即出營滅掉這支明軍!”

豪格一貫驕橫,他都不問問率兵之人是誰,立即率領麾下出戰。

豪格此次征戰鬆山率領兩萬多人,正藍旗滿洲兵隻有六千多人。

這六千多正藍旗滿洲兵,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建奴八旗正兵,八旗滿萬不可敵指就就是這些蠻夷,正藍旗乃是其中之一。

除了滿洲正兵外,還有正藍旗蒙軍五千,正藍旗漢軍五千,另外還有一些正藍旗旗丁和阿哈出營作戰。

建奴旗丁指預備役士兵,往往是後勤兵,不上前線乾雜活。

服裝上帶“丁”字的往往是“兵”的子弟,他們被稱為“丁”或“餘丁”。

每名餘丁都被朝廷養著,每月都領軍餉,月餉銀五錢。

發生戰爭,建奴政權會征調,餘丁須隨正規軍一同出征,在戰鬥中負責運送、發放武器和軍糧等後勤保障工作。

即所謂的“父兄在伍,子弟為餘丁,守兵缺出,即從餘丁撥補”。

一旦在戰爭中出現傷亡減員,這些“丁”隨時就會穿上“兵”的衣服,補充到部隊中去。

所謂阿哈是建奴早期奴隸,特彆是入關之前,那些被後金在曆次入關劫掠中,被俘虜帶回去作為奴隸的漢人的滿族稱呼。

實際就是最低等的奴才,後金說白了就是一個大型的奴隸製武力強盜團夥,理論上來說,所有人都是汗王的奴才,包括他的兄弟兒子在內!

而那些大的,地位高的奴才手下,又有低一級的奴才。

而奴才也有自己的奴才,如此層層奴役,最低等級的就是阿哈,地位和牲口等同。

這些阿哈所有的一切,不論是人身自由還是生命,都屬於自己的主子所有,可以隨意打殺虐待。

皇太極繼位後,建奴的後繼統治者,開始有意識的接受先進的漢族文明。

特彆在入關之後,建奴貴族高層才開始有限接受漢文明的改造,奴隸製度情況稍微有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