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今非昔比(1 / 2)

攻打蓋州的正是皮島總兵沈世魁和登萊總兵金日觀的聯軍,還有天雄軍虎營一萬人,總兵力將近三萬多人。

當然,以皮島和登萊一萬多兵力,想要吊打鎮守蓋州的建奴鄭親王濟爾哈朗麾下鑲藍旗基本不可能,畢竟他們都是以水師為主。

在攻破鎮江堡和鳳凰城等地後,他們意外遭遇從朝鮮過來的天雄軍,盧象升是大明兵部尚書,沈世魁和金日觀急忙前去拜訪。

盧象升與兩位總兵商量一番,他們又重新製定作戰路線,盧象升率領天雄軍龍營殺往牛毛寨,薩爾滸,最後攻占赫圖阿拉。

而皮島和金日觀率領麾下大軍改變路線,他從旅順登陸,攻金州,複州,永寧,最後目標乃是蓋州。

建奴在遼南主要兵力都在蓋州,由於蓋州位置比較重要,由鄭親王濟爾哈朗率領鑲藍旗鎮守。

以皮島和登萊兵力,想要擊敗建奴鄭親王濟爾哈朗很難,安全起見,盧象升派楊國棟率領天雄軍虎營協助他們。

在上次護國軍救援皮島後,護國軍早班師回朝之時,孫應元和黃德功奉命給皮島留下五百人。

這五百人成為皮島將士各級將官,他們在大肆招兵的同時,也變成皮島明軍的訓練官。

皮島明軍現在已經達到三萬多人,在護國軍教官嚴格訓練下,他們的戰鬥力也今非昔比。

當年建奴圍攻皮島,隻有金日觀敢於救援,他在皮島之戰時差點戰死,若不是護國軍及時支援,登萊早就沒有金日觀。

皮島之戰幾乎全殲進犯建奴,戰後受到皇太子的讚賞,現在三千登萊兵也都裝備了火器。

在大明塘沽造船廠開始造船後,朱慈烺又傳旨讓他再招兵五千人,這五千人和皮島新招的一萬人,以後會變成大明首批海軍將士。

因為兵力不夠,建奴放棄遼南部分土地,在楊國柱加入聯軍後,聯軍實力大增,很輕鬆攻破旅順金州等城,一路順利殺到蓋州城下。

遼南空虛,蓋州地理位置對建奴政權非常重要,一旦明軍破蓋州就會威脅建奴大本營,這也是皇太極派出一旗鎮守的主要原因。

建奴鄭親王濟爾哈朗並不簡單,他早就得到明軍來襲的情報。

楊國棟他們兵臨城下時,蓋州已經做好準備,在建奴普遍缺糧的情況下,海州城內糧草足夠吃一年多。

在建奴八大鐵帽子王中,濟爾哈朗是唯一一位非努爾哈赤子孫而受封者。

這位戰功赫赫的皇室宗親,是除多爾袞外,清朝唯一的一位“叔王”。

不過,這位鐵帽子王在後世顯赫的同時,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麵,比如說霸占侄媳,但是他的後代卻出了三位大清皇後。

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第六子,母親是舒爾哈齊五娶福晉烏拉那拉氏,這位烏拉那拉氏是烏拉部貝勒布占泰的妹妹,與皇太極繼妃(豪格生母)是堂姐妹關係。

在濟爾哈朗12歲那一年,他的父親舒爾哈齊因圖謀分裂建州,而被努爾哈赤幽禁致死。

在這場建州內部權力傾軋中,濟爾哈朗的兩個哥哥也被努爾哈赤處死。

當努爾哈赤也想將舒爾哈齊次子阿敏處死時,皇太極等人出麵求情,阿敏才幸免於難。

濟爾哈朗從小便被伯父努爾哈赤養於宮中,與皇太極等幾個堂兄弟關係要好。

因此,在這場權力爭鬥中同樣免於一死,後來還被努爾哈赤封為和碩貝勒。

努爾哈赤創建八旗製度,阿敏成為鑲藍旗主,濟爾哈朗也被封在鑲藍旗,成了鑲藍旗的小旗主。

隨著年齡的增大,濟爾哈朗開始在戰場上展現他的天賦,在努爾哈赤晚年,先後參與攻打察哈爾部和巴林部的戰爭立下戰功。

皇太極繼位後,其他三位貝勒代善、阿敏、莽古爾泰與自己並排而坐,他對這種狀況極為不滿。

因此,一直尋找機會打壓三大貝勒,同時皇太極還重用幾個年輕的兄弟,比如說濟爾哈朗、多爾袞、多鐸等。

尤其是濟爾哈朗,他雖是皇太極的堂兄弟,但卻與皇太極關係最好,要兩個人穿一條褲子,一點也不為過。

當然,皇太極與濟爾哈朗也不僅僅是堂兄弟關係,皇太極與濟爾哈朗的嫡福晉都是額亦都的女兒,因此他們還是連襟關係。

天聰四年,濟爾哈朗的哥哥阿敏因駐守永平不力,棄城投降,被皇太極幽禁。

皇太極還將阿敏的財產都送給了濟爾哈朗,並且還讓濟爾哈朗成為新的鑲藍旗旗主。

此後,濟爾哈朗在戰場上更加賣力,尤其是從天聰六年開始,一直到天聰八年,濟爾哈朗跟隨皇太極戰勝了察哈爾部林丹汗。

隨後,在進行戰利品分配時,濟爾哈朗也得到了好處,皇太極將林丹汗的遺孀蘇泰大福晉賜給了濟爾哈朗。

這位蘇泰大福晉來自葉赫,是濟爾哈朗繼福晉葉赫那拉氏的親妹妹,當時濟爾哈朗繼福晉剛去世不久。

蘇泰大福晉又頗為富有,皇太極便做了個順水人情,將蘇泰大福晉賜給了濟爾哈朗,於是乎蘇泰便成了濟爾哈朗的三繼福晉。

這位名叫蘇泰的林丹汗遺孀,與皇太極也有親戚關係。

她是葉赫部末代首領金台石的孫女,皇太極表兄弟德爾赫禮的女兒,也就是皇太極的表侄女。

其實,大貝勒代善也看中了“富婆”蘇泰,皇太極卻不惜以得罪大貝勒,而成全濟爾哈朗,可見皇太極對這位堂弟的拉攏,借此來打壓大貝勒代善。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極突然崩逝於盛京,由於生前沒有留下遺詔,隨後滿清權貴展開了一場爭奪皇位的激烈交鋒。

在這場權力爭鬥中,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兩派針鋒相對,一度出現了僵持不下的局麵。

其實,禮親王代善與鄭親王濟爾哈朗也是兩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畢竟他們手中還握有三旗。

身為鑲藍旗旗主的濟爾哈朗表麵上中立,實際上更傾向於豪格,但濟爾哈朗素來謹小慎微。

他絕不會在這種涉及到最高權力爭鬥中介入太多,畢竟他還要替子孫後代們著想的。

在這種僵持不下的局麵下,濟爾哈朗卻提出另外一種方案,即由皇太極第九子福臨繼承皇位。

這樣既符合兩黃旗大臣口中的扶立先帝之子繼位,又符合兩白旗反對豪格繼位的態度。

於是乎,年僅六歲的福臨坐上了建奴的龍椅,後為順治帝。

同時,濟爾哈朗也得到了好處,他與多爾袞受命輔佐幼弟順治。

然而,建奴入關後,雖然濟爾哈朗一度被封為信義輔政叔王,但隨後便遭到多爾袞的打壓,因建築府第逾製而被免去了輔政的職務。

順治五年四月,因受多爾袞的構陷,肅親王豪格死在了獄中。

豪格去世後,他的福晉們竟被幾個叔叔給瓜分了,其中有一位博爾濟吉特氏改嫁給了多爾袞,還有兩位分彆改嫁給了濟爾哈朗和阿濟格。

順治八年二月,屬於濟爾哈朗的高光時刻到來。

這一年,剛剛親政的順治帝收到濟爾哈朗等四位王爺的奏議,削去了多爾袞的爵位,對多爾袞一黨進行徹底清算。

第二年,濟爾哈朗被晉封為叔和碩鄭親王,成為清朝除了多爾袞之外,唯一的一位叔王。

縱觀整個清史,鄭親王一脈也是非常顯赫的,尤其是到了鹹豐同治年間,他家出了三位皇後。

第一位是鹹豐原配孝德顯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