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步弓齊射(2 / 2)

所以說到八旗兵,其本職乃是步兵,騎馬不過是行軍方式,下馬步戰才是本行。

從薩爾滸之戰後,八旗軍逐漸總結出一套成熟的打法,即以楯車居前,重甲步兵隨後跟進,再跟以弓箭手對敵實施火力壓製。

結合史料,八旗軍中弓箭手所使用的是拉力較大的步弓,這些步弓並不適合騎射。

八旗軍的弓箭手基本不像明軍使用火器那樣進行濫射,一般他們在楯車之後很少妄動,直到距明軍很近,甚至五步時才會射擊,這樣就大大提升了準確率。

相比於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其對頭海西女真倒是更善於騎射,海西女真的馬匹多購置於蒙古,采用農耕民族的圈養方式,不是遊牧民族的放養方式。

但即便如此,其騎射水平也令努爾哈赤十分忌憚。

直到努爾哈赤吞並海西四部後,將其民遷入建州,入籍編旗,變成了自己的臣民,正式建立滿洲八旗後,其麾下才有了一支頗為可觀的騎兵部隊。

後來八旗軍又通過征伐蒙古,得到了科爾沁東蒙古的加盟,獲得了良馬、大批草場和真正的草原騎兵。

並將之編為蒙古八旗,這才使得後金乃至清軍的騎兵實力和騎射水平大大提高。

所以人們習慣上說的八旗鐵騎騎射無敵,指的其實是這一部分八旗軍,而並非是女真起家時期的部隊。

八旗勁旅擅騎射,其實隻是對後來蒙古八旗的部分寫照而已。

在起兵後相當一段時期內,八旗軍完全是憑借重甲步兵下馬交戰打硬仗的法子,外加火炮帶來的戰力加成來克敵製勝的。

至於很多人說八旗軍是靠騎射起家,這實際不過是建奴統治者以騎射為例,號召國人不忘尚武精神而已。

古代日本也是以善不善騎射,來作為選拔優秀將領的必要條件,但能說日本武士是靠騎射打天下嗎?

所以說,重視騎射與是靠騎射起家、打天下之間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如果不能夠看清這一點,就很容易被建奴篡改的曆史代入誤區。

……

孔友德不但把火炮和火炮製造技術帶到建奴,還把孫元化麾下一些葡萄牙人帶到建奴,建奴的火炮打造技術,正是來自這些西方人。

可以說孔友德投降建奴,讓建奴這種打法更加成熟,他們利用火炮轟擊和步戰結合,對明軍幾乎沒有敗績。

因為明軍完全擋不住火炮轟擊加建奴步戰,步弓這種吃力的戰術逐漸變少,很多關寧軍都不曾遇到過。

曆史上李自成和吳三桂在一片石大戰,最後建奴就是用步弓齊射加上重甲步兵贏得勝利。

在朱慈烺穿越後,他加大火器打造的力度,不但製造出燧發槍,還打造出射程更遠的線膛槍,甚至性能更好的步槍也已經開始列裝護國軍。

建奴步弓齊射的威力,在遇到護國軍和朱慈烺嫡係軍隊時,由於射程原因被明軍完爆。

但麵對沒有列裝火銃的關寧軍,步弓齊射威力很快會體現出來。

“步弓,齊射!”

多爾袞一聲令下,五千步弓手開始向關寧軍和遼東軍齊射:

“嗖嗖嗖……”

五千步弓手齊射,五千支箭矢激射向明軍,建奴這次目標乃是覆蓋整個明軍軍陣,並非單單針對劉兆基麾下遼東士兵。

一瞬間箭雨飛蝗,有盾牌抵擋的好一些,沒有盾牌在手的將士,後陣的關寧軍紛紛中箭落馬,瞬間倒下一大片……

當然,劉兆基麾下遼東軍首當其衝,在建奴步弓打擊下傷亡更大,沒有被盾牌保護的將士成片中箭倒下……

在建奴步弓不停齊射的同時,蒙軍騎射也在進行,對著明軍射箭的建奴和蒙軍達到八千人左右,對明軍打擊是致命的。

關寧軍雖然沒有燧發槍和火神槍,但他們有一些三眼銃,三眼銃可以當做騎兵武器,關寧軍並未放棄不用。

看到麾下不停有人中箭落馬,躲在盾牌下的吳三桂急了,慌忙對同樣躲在盾牌下的祖大壽叫道:

“大舅,這樣被動吃箭肯定不行,馬上把三眼銃集中起來打擊建奴步弓手,不然傷亡無法承受。”

祖大壽二話不說,立即命令麾下,把所有三眼銃集中起來歸吳三桂指揮,希望吳三桂能解決眼前問題。

在建奴射箭的同時,關寧軍也在和建奴對射,但他們射術明顯不如建奴,射程問題,導致箭矢極少命中建奴,命中率慘不忍睹,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關寧軍總共五百多支三眼銃,在吳三桂的提示下,很快在箭雨下集中起來。

不過他們並未使用,而是送到劉兆基麾下遼東軍手中,意思很明顯,讓遼東軍和建奴對轟。

劉兆基儘管對祖大壽和吳三桂不滿,但此時他更願意用三眼銃轟擊建奴為麾下傷亡將士報仇。

遼東總兵劉兆基在乳峰山之戰時,曾親眼看到護國軍用火銃方陣擊潰建奴。

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即安排五百火銃兵,並把五百人分成兩排,然後又派一千人為五百火銃手裝填彈藥,準備利用五百支三眼銃狠狠打擊一下建奴弓箭手。

弓箭和火銃相比,射速上麵要方便的多,一分鐘可以射六箭左右,但比較消耗臂力。

就算強壯的建奴士兵,正常情況下射二十箭基本上會退出戰鬥,他們的臂力已經無法支撐繼續用冷兵器殺敵。

而火銃在消耗體力上麵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隻要有人裝填彈藥,火銃手可以一直發射……

建奴步弓手每人大約射十箭左右,他們暫停下來,休息片刻,看到明軍陣型還未潰亂,建奴再次開始射箭。

“嗖嗖嗖……”

又是一陣箭雨襲來,明軍陣中又有幾百人中箭倒下,劉兆基剛集結的火銃兵也出現十幾人傷亡,他急忙又派十幾人上去填補。

建奴這一輪建奴發射結束,第二輪齊射還未完全拉開弓弦,遼東軍五百三眼銃手前麵盾牌突然被撤去,三眼銃開始發射:

“砰砰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