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兵不血刃(2 / 2)

“臣朱成功,拜見陛下!”

“臣施琅,拜見陛下!”

“臣黃蜚,拜見陛下!”

朱慈烺伸手扶起他們:

“免禮平身,三位將軍乾的不錯。”

看著麵前三位年輕的水師將領,朱慈烺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他們未來都將是大明海軍領軍人物。

朱成功和施琅很多人都熟悉,曆史上鄭森因殺施琅父親,造成二人不和,最終導致施琅投靠建奴,最終收複台灣。

但黃蜚肯定絕大多數讀者都不知道,作者又要水了……

黃蜚,字文麓,南昌人,本姓塗。為東江鎮總兵黃龍外甥。

黃蜚年少時跟隨舅舅黃龍在遼東對抗清軍。

明末東江鎮總兵毛文龍被袁崇煥矯詔殺害後,又經曆劉興治叛亂,黃龍被任命為新東江鎮總兵。

崇禎六年黃龍與後金軍在旅順口激戰中犧牲,黃龍無子,黃蜚得以承襲,遂跟母姓。

黃蜚從守備升到都督同知、援剿東北水師總兵、提督關遼通津淮海江鎮水師便宜行事。

南明弘光朝廷建立後,黃蜚等帶著四萬人從廟灣南下,駐守在鎮江,後來又移鎮蕪湖采石。

弘光元年四月,左良玉舉兵東來,以清君側名義造反,船行到九江就病死了。

他的軍隊擁立了他的兒子左夢庚,繼續東下,黃蜚領兵與黃得功部在銅陵擊敗了左夢庚,弘光朝廷加封黃蜚為太子太保左都督。

建奴南下,黃得功戰死,所部大都投降了,黃蜚堅持抗擊建奴,獨自率領二萬人沿江東下。

在江口等鄭芝龍會兵不得,乃奉義陽王朝墠號令,入太湖,屯兵西山繼續抗清。

當時南京不守,江南各地義軍推舉黃蜚為盟主,轉戰江南。

隆武元年七月十一,黃蜚兵潰,與總兵吳誌葵合兵。

八月六日,與吳誌葵想要退往舟山,兵敗得勝港,蜚中三矢,先把妻子一門三十餘人沉水後自己也跳入水中欲死,為清兵鉤致,問他話不答,勸降他不可,就弄斷黃蜚的左手。

黃蜚被綁至南京,見到洪承疇,用右手指著他叫罵,建奴又把黃蜚右手弄斷,見其罵益烈,又把他舌頭割掉,黃蜚猶呢啞不停。

九月五日,與薛去疾、唐世榮都在水西門外斬首,黃蜚絕對是漢人脊梁民族英雄。

……

神武元年七月一日,明軍各部開始渡河。

首先渡河的是孫應元的龍騰軍,隨後神武軍護衛著神武皇帝朱慈烺和崇禎太上皇等文官過河,隨後護國軍各部和其他幾鎮明軍依次踏上渾河北岸……

過河後,崇禎太上皇不再騎馬,他跳下戰馬在渾河北岸跟著將士們步行。

遼東巡撫邱明仰勸崇禎上馬,崇禎搖搖頭:

“天啟五年,叛逆努爾哈赤占領沈陽,今日神武皇帝即將把他皇伯父丟失的土地重新奪回來,朕想在這片失而複得的土地上走走……”

崇禎說到這裡,突然哈哈大笑:

“哈哈哈,做夢都不敢想,孤能親自踏上沈陽,又如此麒麟兒,大皇兄可以安息了……”

看到太上皇如此,朱慈烺知道他心裡想法,他也跳下戰馬陪崇禎一起走。

皇家炮兵營主將戚廣安,在踏上渾河北岸時,他在此停留半響,突然麵向南岸跪倒磕三個頭才上馬離去。

他乃是戚金後人,應該是想到祖上在此戰死之事……

戚廣安這個動作引起很多將士注意,崇禎悄悄問朱慈烺:

“皇兒,那個打炮很厲害將軍,此舉為何?”

崇禎隻認識一些總兵和護國軍統領,知道戚廣安是皇家炮兵營主將,也親眼看到過他指揮炮兵作戰,並不知戚廣安名字。

聽到崇禎詢問,朱慈烺歎口氣道:

“他叫戚廣安,乃是戚家軍後人,戚金之孫,他爺爺在渾河戰死……”

雖然渾河之戰發生在天啟年間,但作為大明皇帝,崇禎還是了解內情的。

聽到戚廣安乃是戚家軍後人,崇禎頓時一愣,隨後他居然走向戚廣安。

看到崇禎太上皇走到自己麵前,剛上馬的戚廣安急忙跳下戰馬,給崇禎太上皇敬禮:

“太上皇……”

崇禎親切拍拍戚廣安肩膀安慰道:

“不要難過,你爺爺他們都是大明忠良,希望你跟著神武皇帝一起成長,今日我明軍兵不血刃在渾河擊潰建奴,你爺爺他們可以瞑目了!”

戚廣安沒有想到太上皇會來安慰他,頓時非常感動,急忙給崇禎施個大禮;

“謝太上皇,末將戚廣安,願為陛下和大明萬死不辭!”

“好樣的,快平身!”

崇禎笑哈哈扶起戚廣安,隨後又快步追上朱慈烺。

看到父皇如此,朱慈烺心裡不禁有些感觸,今年崇禎還不到三十歲,如果是一個小心眼的皇帝,肯定會以為太上皇在收買人心。

但朱慈烺知道崇禎沒有那種想法,沈陽收複在即,他隻是心裡太激動而已。

即便崇禎想重新上位,朱慈烺一句話不說,護國軍和朝中他提拔的大臣都不會同意。

渾河北岸還有一些殘兵敗將在逃,不用朱慈烺發出命令,賀人龍楊國柱高傑三部騎兵和虎豹騎已經開始追殺潰逃的清兵。

滿達海和他麾下建奴滿洲兵都是騎兵,他們已經快速逃進盛京城,可一些漢軍和包衣奴才等雜牌軍基本都是步兵。

在明軍包圍盛京之後,賀人龍他們押著一千多人回來,見到朱慈烺後,賀人龍急忙說道:

“陛下,那些不會說漢話的追上都砍死了,這些漢軍和朝鮮兵如何處置?”

朱慈烺抬頭看向那些人,隻見一群與清軍裝束類似的俘虜在那大喊大叫著。

這些俘虜同樣身穿帶有泡釘的棉甲,有的盔頂上有三叉杆的,有的頭盔不知道掉哪去了,露出了與建奴不一樣的長發。

朱慈烺不禁想起了後世一些朝鮮人的吹噓。

說在鬆錦大戰中,有數千朝鮮火銃兵參戰,是他們扭轉了戰局。

朝鮮人認為滿清之所以能取得勝利,全靠他們的炮兵,就是拿火繩槍火銃兵。

也就是說大明軍隊有七八成是被朝鮮炮兵打死的,自那以後漢人就開始恨朝鮮了。

朱慈烺實在不明白,棒子們為何如此的自信,他決定問問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