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回宮(2 / 2)

直到把朱慈烺渾身上下看個遍,沒有發現傷勢什麼的,她們才放下心。

無論朱慈烺多麼牛逼,無論他是普通百姓還是大帝,他始終都是周太後所生的孩子。

近一年未見,朱慈烺不但長高長壯了,還長的更帥了,隻是在漠南這段時間,因為天氣寒冷,耳朵和手上有些凍傷。

堂堂大明皇帝,本應該在皇宮中養尊處優,可他卻禦駕親征遠去草原大漠,甚至還被凍傷。

見皇兒如此,周太後伸手把皇兒抱在懷裡,眼淚再次從俏臉滑落……

要知道朱慈烺剛剛十二歲,在後世還在上小學,作為一個慈母,周太後豈能不心疼!

見周太後母愛泛濫,懿安太後輕輕拍拍她的香肩道:

“妹妹,外麵冷,有話回去說……”

“好好,回宮,馬上回宮!”

周太後拉著皇兒的手並未鬆開,朱慈烺隻能對田貴妃袁貴妃等人微笑點頭表示問好。

至於崇禎太上皇,在幾個女人麵前,他這次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隻能隨眾美人一起返回坤寧宮!

不過崇禎並未有什麼不爽,畢竟他和朱慈烺一起禦駕親征,那段時間爺倆吃住都在一起。

其實崇禎今年才三十,周太後二十八,懿安皇太後也才三十三歲,隻是因為變成太上皇和皇太後,而讓感覺三人年齡偏大。

如果不是朱慈烺能力出眾,又是紫微帝星轉世,剛剛三十歲的崇禎皇帝,絕不可能把皇位禪讓給皇太子朱慈烺。

進入坤寧宮,周太後立即吩咐大擺宴宴為神武皇帝慶功,周太後和懿安太後本想讓朱慈烺坐在她們身邊。

可坤興公主朱微娖對定王眨眨眼睛,兩個孩子立即一左一右坐在大皇兄身旁,還一人抱著一隻手臂,滿臉壞笑的看著母後和皇伯母。

永王畢竟不是周皇後養大的,大人都在場的情況下,雖然心裡也想湊熱鬨,最終還是在母親身旁坐下。

袁貴妃又不傻,她當然想讓兒子和皇帝搞好關係,以後能給一個好的封地,於是她不動聲色輕輕踢踢兒子的小腳。

朱慈炤知道母後的意思,於是眼巴巴看著姐姐坤興公主,他平時最聽姐姐的話,不然皇姐不帶他玩。

“皇姐……”

坤興公主看到永王可憐巴巴的模樣,馬上猜到他的想法,於是對朱慈炤招招小手:

“慈炤,你過來坐在皇姐身邊,一會大皇兄有好東西給你!”

“謝謝皇姐!”

朱慈炤謝過皇姐,立即起身坐在坤興公主身邊。

兄妹情深,周太後和懿安太後當然不會去計較,如果是以前,崇禎肯定會訓斥孩子們不懂事,畢竟朱慈烺現在是皇帝。

可現在崇禎的心性變得很好,見三個孩子感情如此之好,崇禎臉上一直帶著會心微笑。

坤興公主看看桌上已經擺滿豐盛菜肴,她悄悄碰一下大皇兄,低聲說道:

“大皇兄,今日是您的慶功宴,皇妹想喝可樂……”

朱慈烺點點頭,意念一動,從手中出現一大瓶可樂,還沒有來及遞給坤興公主,小丫頭已經伸手把可樂搶過去。

“多謝大皇兄!”

道謝之後,她把可樂遞給定王朱慈炯:

“大皇兄的獎勵,打開給你和四弟各倒一杯,剩下都是皇姐的……”

看著皇姐遞過來的可樂,朱慈炯和朱慈炤小眼睛立即開始放光,他們在大皇兄出征前曾喝過,這東西隻有大皇兄能拿出來,真的很好喝。

小手用力去擰瓶蓋,可是他們力氣小,憋的滿臉通紅始終無法打開瓶蓋……

朱慈烺又拿出兩瓶拉菲打開交給太監,讓太監給父皇母後和皇伯母等人倒上。

剛把紅酒遞給小太監,準備為朱慈炯開可樂,此時朱慈炯剛好用儘全身力氣打開可樂瓶蓋。

由於他抱著可樂瓶一直用力搖來搖去的擰,當可樂瓶蓋打開時,突然噗一聲,一股可樂狂噴而出。

崇禎坐在對麵,正眼巴巴看著朱慈炯開蓋,一股狂噴而出的可樂直接對著他而去,毫無準備的崇禎太上皇被噴措手不及,頓時滿臉都是可樂……

太監宮女們急忙拿出手帕給太上皇擦洗,餐桌旁一陣喧嘩,朱慈炯更是嚇的小臉慘白手足無措。

坤興公主也開始後悔,她後悔不該向大皇兄要可樂……

看到崇禎狼狽的模樣,周太後大驚失色,他知道崇禎對孩子的管教要求很嚴,朱慈炯可能要遭殃。

誰知崇禎並未脾氣,等宮女擦去他臉上可樂後,太上皇卻對朱慈炯笑道:

“味道不錯,給父皇也倒一杯嘗嘗……”

……

朱慈烺休息了兩日,處理了一些內閣送來的奏本,又去了趟天壽山主峰南麓的長陵,祭拜明成祖朱棣,宣告明軍出師蒙古大捷。

長陵是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後的合葬墓。

天壽山是大明的皇陵所在地,除了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外,其他升天的大明皇帝都葬在這。

朱祁鈺因為奪門之變被廢帝號,皇陵被搗毀,以親王的身份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

老朱做夢也不會想到,子孫後代把自己這個老祖宗丟在南京,其他皇帝全住到北麵,他們見麵時不知道是否會挨罵……

根據禮法規矩,新皇登基第二年,禮部就要籌備修建皇陵事宜。

自古至今,人們風水堪輿甚是看重,皇家就更不必說了,早早的修陵,主要是為了江山永固。

風水之中的定數為龍穴,上有仙氣,下有兵馬,前招陽,後至陰,四方猛獸來潮,堂中土壤有甜水,即是安息聖地。

皇家選擇一處風水寶地建造陵寢,不但皇帝死後能夠安息,還能保佑子孫後代江山永固,千秋萬代。

還有一方麵,皇帝擔心自己忽然暴斃沒地方埋......

越是自信的皇帝,遭遇越慘,比如建文帝朱允炆,覺得自己年輕,把修陵的事放在一邊,一心削藩,結果很尷尬,玩了個憑空消失。

最後還是他敬愛的四叔,給他立了個衣冠塚。

朱慈烺繼位不久,禮部官員變相的詢問過朱慈烺,以後皇陵修建在何處

朱慈烺才十歲左右,他不認為自己會意外去世,他感覺如此早修建皇陵不吉利,並未理睬禮部。

崇禎太上皇的陵寢已經修好了,曆史上崇禎十五年七月時,永王朱慈炤的生母田貴妃去世,已經住進去了。

現在太上皇正當盛年,他百年之後肯定還是住老地方。

祭拜完了明成祖,朱慈烺又前往昌平、良鄉、新城、通州等地巡視,看看百姓小麥種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