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審判和封賞(2 / 2)

腰斬被列為“十大酷刑”之一。

主要是因為人的器官基本上都是在上半身,在受到刑罰時一般可能需要疼上好一陣子才能夠斷氣。

整個畫麵會讓人覺得慘不忍睹。

為了能夠讓犯人早一點斷氣減、少承受折磨,一般都會選擇提前賄賂。

看到建奴權貴不再叫喊,嶽洋嘿嘿一笑:

“開始腰斬,排好隊一個個來!”

“得令!”

嶽洋一聲令下,建奴權貴被排成一排,索尼很不幸被排在第一個,一個錦衣衛舉起斧頭猛劈而下。

“哢嚓……”

索尼被一斧頭劈成兩半,兩截身體痛苦的在地上蠕動……

這時建奴權貴才發現,第一個被腰斬的幾乎很幸運,因為眼巴巴看著彆人腰斬在眼前,他們心裡更加無法承受這種恐懼……

嶽洋之所以如此做,就是讓建奴權貴親眼看著族人在眼前被一個個腰斬,要讓建奴恐懼崩潰……

建奴權貴一個接一個被腰斬,當第五百個建奴被腰斬時,後麵等待腰斬的建奴權貴直接被嚇死五十多個……

嶽洋擦拭不管他們是否被嚇死,他和李若璉二人依然指揮錦衣衛砍人,知道把所有建奴權貴腰斬……

建奴權貴被腰斬後,馮英又對多爾袞和多鐸,嶽托,豪格進行宣判,四人被削去四肢裝進藥水壇子,放在忠魂祠裡以慰將士們的忠魂……

建奴皇後哲哲和莊妃以及海蘭珠並未被處死,他們被朱慈烺養在皇家集團名下的花船上,朱慈烺相信生意一定會很好。

至於小福臨,朱慈烺把他安頓在通州農場裡,稍微長大幾歲開始做免費義工。

如果不是想用他來脅迫建奴三個娘娘接客,朱慈烺根本不會讓他活到現在。

處置完建奴權貴,朱慈烺開始安排修建官道之事,連接漠南和漠北的官道必須提上日程,為歸順的韃子和海西女真們找些事情做。

自古以來,道路修到哪裡,軍隊就可以到達哪裡,武力統治範圍也可以到達哪裡。

這一套政策下來,不僅有利於大明與西域的交往,還為大明日後打下這些地方做了有力的準備工作。

接下來便是令人歡喜的冊封問題了,那些有功將士們早已對封賞望眼欲穿了。

針對爵位,朱慈烺做出了一些調整,恢複了子爵和男爵。

大明的封爵分為宗室和外戚兩種,宗室也就是皇室龍子龍孫,爵位為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這幾等。

外戚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由功臣和皇親組成,本來是五等,後來被革去子爵和男爵,隻留公、侯、伯三等,皆為超品。

明太祖朱元璋還定下製度:

“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

外戚封爵到朱慈烺這裡算是正式結束了,以後外戚沒有軍功想封爵沒有任何可能。

大明二百多年來,曆代皇帝也嚴格恪守此製。

崇禎年間鬨騰的那麼厲害,連年打仗,到最後才封了幾個武將為伯爵。

不像建奴遇到個二韃子上來就封王,跟不要錢白送的一樣。

當然了,除了軍功受封外,還有孔家後裔衍聖公、駙馬都尉。

皇家親戚等恩澤受封的,但這些隻給誥而不給券。

由於這次參戰的將士和立功的將領太多了。

公、侯、伯三等爵位是超品的存在,太過榮耀,冊封人數不能太過泛濫。

幸虧朱慈烺提前恢複了子爵和男爵,分彆等同於一品和二品銜。

神武二年三月二十日,紫禁城皇極殿內舉行了盛大的冊封大典,注意此次所封爵位沒有一個世襲。

在朱慈烺這裡,想要世襲沒有任何可能,除非對朝廷有重大貢獻或者有軍功才行。

因在滅建奴和北伐之戰中指揮出色,孫應元受封秦國公,黃得功受封靖國公。

曹變蛟也受封國公,為襄國公。

周遇吉被加封為成國公,變成朱純臣的爵位

孫傳庭為護國公,盧象升為鎮國公,二人雖然也是文臣,但國公已經不再世襲,二人去世,爵位結束。

盧象坤,盧象桐,猛如虎,閻應元,虎大威,朱成功,李壽廷,燕雙鷹,張書廷,滿義,茅元儀,李芳,賀人龍,賀豹等等,皆被加封侯爵。

張煌言,戚廣安,張明振,黃蜚,楊寶,馬祥麟,張岩,陳明遇,馮厚敦,張家玉等等被加封為伯爵。

除此外,子爵和男爵像不要錢似的,被朱慈烺加封數千人,連李過他們幾個都升為參將。

將士們的賞銀也會儘快下發,封賞結束,朱慈烺傳旨,給北伐將士們放假一個月,讓他們回家好好陪陪家人。

……

除了武將,在後方忙前忙後的幾個內閣大臣一樣受封侯爵或伯爵,各省官員表現出色的,受封文官散階。

所有冊封者,皆賜予功臣號和鐵券丹書,以示其功勳卓著,皇恩浩蕩。

更人驚訝的是,從未上過戰場的宋應星和畢懋康都被加封伯爵。

朱慈烺知道有大臣不服,特意在皇極殿上介紹一番,這兩位都是皇家科學院大佬,沒有他們的付出,大明火器不會如此發達,更不能吊打建奴和韃子。

正是因為皇家科學院和兵仗局的日夜操勞,大明才能一路輕輕橫掃建奴,極大減少將士們的傷亡,不然撫恤金都能把大明國庫掏空……

一些不服氣的大臣這才知道,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怪不得孱弱的明軍會突然無敵起來,科學家確實令人敬佩啊……

不管文官們是否服氣,反正武將們是真心實意的佩服科學家們。

這些武器讓大明的將士在戰場上如使神器,大大提高戰爭勝利的進程,減少了將士的傷亡,他們受之不愧!

新皇如此重視科研人員,使得軍工和皇家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更加的賣力,在國子監中也都掀起了一片研究潮。

原來不需要十年寒窗苦讀,不需要十幾年官場摸爬滾打,更不用上戰場博命就能登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