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致仕與重組(2 / 2)

可神武皇帝很快即將開始對南方進行土地改革,這個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止的。

他們年事已高,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很難跟上神武皇帝改革的步伐,必須讓年輕人上來。

幾個老頭再次拱手:

“陛下,老臣確實不再適合占據內閣閣臣之位,請陛下放老臣回鄉養老,儘快提拔年輕官員,相信陛下心裡肯定有合適的人選……”

見他們執意如此,朱慈烺歎口氣問道:

“諸位愛卿勞苦功高,朕不舍得你們離開啊,可朕也不能太自私,應該讓你們暗度晚年了,既然你們去意已決,朕不再勉強你們,致仕後待遇不變直到百年……”

“謝陛下天恩,老臣告退……”

幾個老頭急忙跪地謝恩,這可能是他們最後一次給神武皇帝施大禮。

朱慈烺急忙上前扶起他們:

“快快免禮!”

他們再次對神武皇帝拱拱手,隨後就要退出乾清宮,卻聽神武皇帝突然說道:

“馮大人,你還年輕,暫時留下,三年後朕讓你致仕!”

朱慈烺不知道馮英實際年齡,但知道他們絕對不會超過六十歲,刑部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朱慈烺決定再留他三年。

朱慈烺監國之初,殺伐太過果斷,無論官職多大,他說殺就殺,根本不給刑部一點消息。

作為刑部尚書,那時馮英對他意見很大,認為皇太子如此行為必竟成為大明的罪人。

可隨著時間流逝,大明形勢逐漸好轉,加上皇太子不計前嫌,又把他拉入內閣,馮英對皇太子的印象才大有改觀。

在神武皇帝繼位後,該殺的貪官汙吏已經殺的差不多了,很少動不動就抄家滅族。

後來神武皇帝又禦駕親征滅掉建奴和蒙古,馮英對神武皇帝隻有欽佩和崇拜。

亂世用重典,他反而感覺自己曾經對貪官汙吏的無能為力,差點變成大明的罪人。

聽到神武皇帝在挽留他,馮英急忙躬身施禮:

“多謝聖上,臣遵旨!”

就這樣,一天之內,大明內閣隻剩一個閣臣,那就是刑部尚書馮英。

工部尚書和刑部尚書都不是翰林院官員,幾乎沒有可能入閣。

但朱慈烺不按套路出牌,硬是讓工部尚書孟兆祥和刑部尚書馮英入閣,當時很多文官都不理解。

明末情況比較特殊,工部對朝廷和穿越而來的朱慈烺很重要,他的改革需要工部大力支持,殺人太多同樣需要刑部有所作為。

本來還想留下李邦華做都察院左都禦史,可想到老頭已經七十來歲,朱慈烺最終還是放過老李頭……

本來以為要過段時間才會考慮內閣重組之事,今日李邦華等一幫老頭要求致仕後,朱慈烺必須把重組內閣之事提上日程。

在朱慈烺心裡已經有幾個閣臣人選,孫傳庭,盧象升,可盧象升三兄弟已經回家守孝,按照明朝規矩,要三年後才能回來。

曆史上盧象升父親去世時,正趕上建奴入關劫掠,崇禎一直不讓他回去,最後盧象升被楊嗣昌和高起潛陷害,最終戰死巨鹿。

當時楊嗣昌和陳新甲都在守孝期,他們都沒有回鄉守孝,這二人身穿大紅官服,該吃吃該喝喝,隻有盧象升內穿孝服拒吃肉食……

如今大明正在用人之時,朱慈烺這次也準備把盧象升和盧象坤召回來,留一個盧象桐替兩位兄長守孝即可。

另外順天巡撫楊廷麟也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不但有能力,曆史上同樣是一位抗擊建奴的民族英雄。

楊廷麟,崇禎四年進士,其性勤學好古,聞名翰林,充講官兼直經筵,與黃道周、倪鴻寶並以文章節義名天下,稱為“三翰林”。

當時清兵之患正熾,廷麟力爭主戰,曾上疏痛斥朝廷中主和的大臣。

楊嗣昌恨之,謊稱廷麟知兵,改授以兵部職方主事,讚盧象升軍。

象升得楊廷麟竟大喜,即令楊麟往真定負責運送軍糧。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一日盧象升兵進駐巨鹿的賈莊,僅剩五千殘卒,已斷糧數日。

象升派遣楊廷麟求助太監高起潛於雞澤,高起潛置之不理,盧象升軍中大哭。

楊廷麟在保定往真定路上,忽聞象升全軍覆沒,放聲大哭,而楊嗣昌本以為廷麟亦死,及聞廷麟正好奉使在外,悵恨久之,再將其貶江西。

李自成陷北京,楊廷麟聞之慟哭,募兵勤王,得知福王被擁立乃止。

唐王時授以兵部尚書,協同守將萬元吉據贛州。

清順治三年十月四日深夜,建奴登城拆垛,蜂擁入城,城陴和巷戰死者如麻,黎明,建奴占領贛州城。

萬元吉投貢江而死,楊廷麟整戎佩刀赴城西清水塘投水而死、當時塘內積屍平池,楊廷麟是擠在群屍間沉入水中的。

在楊廷麟這種精神感召下,以身殉國的贛州地方官兵士紳百姓數以千百,建奴將軍歎道:

“忠臣也!”以四扇門為棺,將其葬於江西省贛州市南門外。

楊廷麟在順天巡撫任上,積極朱慈烺各項改革,特彆是京畿土地改革時,更是儘心儘力,做的很出色,朱慈烺準備讓他入閣。

山東巡撫洪承疇,現在還是內閣閣臣,朱慈烺把他派去山東搞土改,不會讓他回來。

對於這種曆史上禍國殃民的軟骨頭,朱慈烺不喜歡重用他們,之所以讓洪承疇期山東做巡撫,就是看他如何應付那個衍聖公!

這樣一來,內閣就有孫傳庭,盧象升,楊廷麟,李岩,馮英五位閣臣,其中孫傳庭是當仁不讓的大明內閣首輔。

朱慈烺知道內閣閣臣都被封大學士,他準備加封孫傳庭為建極殿大學士,加封盧象升為武英殿大學士,加封楊廷麟為文華殿大學士,加封李岩為東閣大學士!

李岩隻是一個舉人,他連進士都不是,也成為明朝曆史上唯一舉人內閣閣臣。

也就是神武皇帝朱慈烺敢這麼玩,如果崇禎敢這麼玩,文官的吐沫都能淹死他……

不過相比其他官員,孫傳庭和盧象升的權力有些過分的大,他們都是國公,孫傳庭是護國公,盧象升是鎮國公。

盧象升還身兼大明兵部尚書和軍機部成員,孫傳庭更過分,他不但是萬人之上的大明內閣首輔,同樣是軍機部成員。

當然這一切都是朱慈烺的計劃,暫時並未實施,一旦正式決定下來,肯定會引起極大轟動。

神武皇帝不但不按套路出牌,還把祖製完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因為這幾人除楊廷麟外,其他人都和翰林院沒有毛的關係。

當然,此時這幾人都不知道,神武皇帝正在悄悄給他們升官……

後麵一章有對曆史介紹,不喜歡看的請跳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