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六部尚書(2 / 2)

考慮半天,最終還是決定用黃道周,又不是什麼不可或缺的位置,如果黃道周不配合經常噴他,朱慈烺再讓他下台。

不過在黃道周上任之前,朱慈烺決定讓他先逛逛土改成功之地,先讓黃道周被動洗洗腦。

朱慈烺不上朝問題不大,可六部尚書和內閣必須要替他做事,現在六部尚書和內閣都未到位,他過幾天必須要上朝了……

朱慈烺為什麼要用黃道周呢?

因為黃道周是明末讓朱慈烺最敬佩的大儒,同時讓天下士紳看看,神武皇帝並非不用大儒。

未來收拾江南士紳地主時,順便把黃道周推到前台……

朱慈烺很想知道,洪承疇如何應付衍聖公,黃道周如何對付江南士紳地主……

黃道周是中國曆史上唯一集書法家、理學家、錚臣、民族英雄為一身的風雲人物,明末清初家喻戶曉。

後來由於滿清的文化禁錮以及諸多曆史原因,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變得鮮為人知。

如今,黃道周留給世人的印象是多麵的,身為書法家的冷峻,身為理學家的嚴謹,身為錚臣的剛烈,身為民族英雄的悲壯。

天啟五年,黃道周晉升為講經筵展書官。

第一次為皇帝聽課展書,他一個小小的展書官,竟敢不屈於魏忠賢的淫威,一改慣例,變跪步膝行為平步直走,震驚朝野。

第二天,他因不滿魏忠賢專權,告假回鄉。

當時魏忠賢把控朝政、權傾天下,大肆排除異己,黃道周雖非東林黨人,但一樣站在魏忠賢的對立麵,頑強抗爭。

哪怕對方是能決定自己政治前途、甚至生死的當權者。

這種剛傲的背後,體現的是做人的尊嚴,黃道周之所能這麼做,是因為他把尊嚴置於政治前途之上,置於生命之上。

天啟薨,崇禎繼位,魏忠賢倒台,黃道周進京複職,累次輔錢龍錫。

滿朝文武皆知錢龍錫被冤枉,卻沒有人敢站出來為他說句公道話,隻有黃道周孤身為錢龍錫鳴冤。

規勸崇禎不能亂搞株連、濫殺無辜,崇禎很生氣,讓他好好反省,彆沒事找事。

黃道周卻不領情,非但沒有悔意,反而一再堅持自己的主張,並且逐漸得到朝野輿論的支持,弄得崇禎很尷尬,最終沒能殺錢龍錫,而黃道周自己卻被停職了。

黃道周再次乞休,獲準後臨行前卻上《放門陳事疏》,把朝廷存在的種種問題分析得淋漓儘致。

還特彆指出崇禎用人不明,苦口婆心地奉勸崇禎要近君子,遠小人。結果惹怒了自我感覺良好的崇禎,被削籍,開除出公務員隊伍!

當時剛鏟除閹黨集團不久,正是崇禎聲譽最高、不容質疑、脾氣最大之時,因此舉朝緘默,誰也不敢招惹這頭易怒的獅子。

黃道周並非言官,跟錢龍錫也無交情,根本沒必要為一個倒楣的路人同僚出頭,他卻傲視群臣,挺身而出,並贏得了“古今第一詞臣”的讚譽。

根據羊群效應理論,一群羊隻會跟著領頭羊走,不管對錯。

黃道周則不同,他並不因為彆人沉默而跟著沉默,而是主動為公平正義而辯,其剛傲的背後,是正義感和責任感。

崇禎九年,黃道周再次進京複職,沒想到官運亨通,一年內連升四級,還差點入閣。

然而,跟一般人升職後積極做事、低調做官不同的是,他選擇了辭職,半年內辭了六次!他的辭職,並非官場上的虛偽和客套,而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

可見,身處喧囂的官場,儘管接連被突擊提拔,他的內心卻十分孤獨,對現狀很無奈,疲於應對。

跟彆人也幾乎不往來,沒有任何為官的樂趣和快感,倍受煎熬,一年內提拔四級卻辭職六次。

這說明黃道周為官無欲,絲毫沒有想從中獲利的念頭,這是傲“利”——不謀私利!其剛傲的背後,是淡泊名利和對權力的漠視,這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生命品質。

不久,楊嗣昌奪情入閣,陳新甲奪情出任宣大總督,黃道周上疏彈劾二人奪情。

由於黃道周沒能入閣,上疏的時機又太過湊巧,崇禎懷疑他有私心,想當做反麵典型,借機打壓清流一派。

於是,有了崇禎十一年七月初五的那一場著名的“平台如對”。

在這場召對中,黃道周與崇禎短兵相接,大辯綱常倫理。

結果,崇禎大敗,風度、顏麵儘失,盛怒之下,黃道周被連降六級。

若是其他場合,有充分的時間做心理準備,亦可從容選擇,而這場召對完全不同,純屬臨場發揮,對象還是最高統治者——皇帝。

然而,黃道周沒有絲毫露怯,據理而談,針鋒相對,麵對麵直斥崇禎忠侫不分,其剛傲的背後,是赤膽忠心的愛國熱情和根植於內心的高貴與自信。

南明隆武時期,黃道周任內閣首輔,兵權、財權均由鄭芝龍掌控,鄭芝龍不想抗清,隻想把隆武政權當作降清的籌碼。

換作他人,大不了辭職不乾,黃道周明知不可為,卻仍然拉起一支書生隊伍,拿著鋤頭、扁擔北上抗清。

明明知道自己是雞蛋,偏偏要往石頭上撞;明明知道自己隻是能挑百斤的微弱之軀,卻硬要扛起萬噸重擔。

不以自己之弱而推卸責任,其剛傲的背後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

即使抗清失敗,被關押在南京大牢候斬,黃道周也不失幽默。

對付前來勸降的建奴大員,假裝願意歸順,卻不願剃發,把清廷諷喻成“穿心國”。

尤其是故意把前來勸降的洪承疇當成冒牌貨,說真正的洪承疇早已殉國,還寫下:“史筆流芳,雖未平虜終可法;洪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的對聯。

借此諷刺降清賣國的洪承疇,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關頭,也不失風趣幽默,這才是骨子裡的高貴!

搞定內閣和六部尚書以及督察院左都禦史人選後,朱慈烺又派出多路錦衣衛傳旨,速召大明各地藩王,讓他們接到聖旨即刻進京。

隨後又在乾清宮召見李過,袁宗第,田見秀,郝搖旗四人,他們都是李自成麾下著名大將。

在跟隨明軍滅建奴和平定蒙古戰鬥中立下大功,如今都已經官居參將之職,這個參將乃是名副其實的大明武官。

四人親眼目睹護國軍的凶悍,知道他們繼續和明軍作對隻有死路一條,又見證土改成功後百姓安穩生活,他們已經徹底被神武皇帝征服!